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四个时期,即:1949—1958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1958—1978年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探索时期,1978—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改革开放时期,2012年至今习近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期。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懈探索和与实践成就,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正确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上;必须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必须坚持把发展生产力和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是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与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思想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了包括人民中心思想、人民主体思想等在内的新时代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当前,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中吸取营养,从毛泽东的一贯作风中体悟群众路线的真谛,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加坚定地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我们所从事的各项事业中,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变,让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3.
学习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方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要坚持问题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党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党中央强调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为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明确了价值取向,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求政府服务必须秉持“人民满意”的价值追求,完善保障“人民满意”的制度设计,并通过行政人员高尚的人格素养来有力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维护人民利益,提升人民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法治思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维方式,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法律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对破除旧法制、制定新法制的积极倡导,以及对旧法制的巧妙借鉴和利用,是中国共产党法治思维的发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创立的裁判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人民司法的雏形,开启了党运用法治思维的早期尝试。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裁判委员会解决矛盾纠纷、实现工人自治,明确了法治思维之“缘”;坚持公平公正、维护人民正当权益,展现了法治思维之“正”;巩固革命组织、推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凸显了法治思维之“功”。坚持正道公平的价值支撑、坚持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强化法治建设来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中国共产党人法治思维早期探索对于新时代党的法治思维能力提升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矢志不渝的发展思想与价值立场,必须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要从理论逻辑中深刻领悟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真理性,不断加强党的理论创新能力;要从历史逻辑中深刻领悟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性,坚持并加强党的领导;要从实践逻辑中深刻领悟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正确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同党内"左"与"右"的错误思想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必须与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相结合,并为中心工作服务;必须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四条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具有思维方式的辩证性、内容体系的综合性、问题导向的实践性、价值诉求的人民性。“四个全面”思想深化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但现实中仍存在认识上的“异己论”和行动上的“所有制歧视”,其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教条化、绝对化和简单化认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准确认识理解经典理论的真正含义,对于消除“异己论”和“所有制歧视”,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新征程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我们国家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在我党的历史上,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十分注重经济工作;当今,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内涵不断丰富;要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社会建设,不能偏离党的基本路线。我们要统一思想,澄清糊涂认识,明确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本文意从"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显著优势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在完善和推进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2.
邹礼玉 《现代经济》2007,6(11):63-64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思路的伟大创新和历史性的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社会建设上的至少有六个新的亮点:一是提出一个新重点即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建设中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提出带有两个温暖民心字眼的新理念;三是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出了三大新的举措;四是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四个新途径;五是五是对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的新要求;六是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六个“基本”。六个新的亮点处处体现出民生优先,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为民思路,具体地回答和解决发展为什么和如何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国之治"迎来了理论化的重要机遇节点.与西方治理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人学为学理根基不同,"中国之治"的人学自觉,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在话语上有一个从自由到自信的发展历程.毛泽东以"人民自由幸福"为理论核心奠定了社会主义人学话语的基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人学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自觉,塑造了"中国之治"的自信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并升华了"中国之治"的自信话语,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时代要求和"善治"的本质,开创了"中国之治"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回顾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把握核心意识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核心意识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从意识形态、党的建设和党员自身三个层面发力,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思想。他结合"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伟大实践,赋予了"一国两制"思想新理念新论述,把"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推向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深刻地指明了坚持"一国两制"的初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对"一国两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香港、澳门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创新探索和现实转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此理论为逻辑主线,深入探究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状,其主要面临着以下困境: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导致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失衡;城乡、区域、贫富引发社会民生和阶级阶层问题交织叠加;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导致共生发展遭遇瓶颈;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致使转化衔接不稳等。为此,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以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指导下逐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重民、爱民、富民、恤民",另一方面突破民本思想的局限,对其实现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叉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脉相承、贯穿始终的中国共产党“民本”思想,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坚持马克恩主义科学精神,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赋予党的“民本”思想新的时代特色。全面贯彻、实践党的“民本”思想,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以民为本”的思想教育,必须落实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的思想,澄清了人们头脑中的模糊认识,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坚定立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完成两个百年目标,实施两大战略,以更高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定位与发展思想密切相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理念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从"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变,实现发展导向的经济转型.本文阐述了中国发展思想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经验,总结了现阶段中国发展思想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坚持人民导向的原因.本文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确保经济发展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路径选择,将有助于经济发展中公平性、 普惠性等现实问题的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