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北京市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自80年代以来,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阶段,二是填补制度空白、推进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阶段。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在覆盖范围上,还没有完全实现人群全覆盖;在保障水平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基金支撑能力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经办管理服务上,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思路是:进一步扩大参保范围,实现养老保障"人群全覆盖";完善待遇正常调整机制,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稳健运行;大力推进企业年金,建立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平 《企业家天地》2010,(10):69-70
当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影响已经显现端倪,也将逐渐蔓延到对养老保险制度和实施的影响上,如何在经济危机大潮中继续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养老保险制度取得的成绩,提高企业年金在养老保险中的作用,使其成为职工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将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倒逼世界各国政府不断提升与加强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其中被称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成为了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重中之重.从账户的个人税收减免激励,到扶持相关养老产品的创新,从成立专业性的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到创建完整的制度设施,许多国家围绕"第三支柱"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政策资源,从而保证了养老金替代率的不断提高.借鉴与吸收国际经验,中国也建立起了完整的养老保险体系,并且鉴于"第三支柱"明显弱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状况,加快了对"第三支柱"的政策倾斜,同时相应的制度与机制创新依然还有可以挖掘与延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胜南  梁赛 《全国商情》2007,(5):121-123
本文在分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和个人自愿性保障支柱相结合的“多支柱体系”来实现养老保险的部分私有化,同时深入探讨了这种私有化模式的具体实现过程、模式的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5.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减速以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存在问题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国际趋势。建立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计划)在内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降低现行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水平,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在建设新型养老保险体系时,需要充分借鉴外国经验。作为这方面最为成功的瑞士养老保险体系能够给我不少借鉴。本文从分析瑞士养老保险运行现状和面临问题出发,回归到我国养老保险现实中来,进而为建设新型养老保险体系提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行企业年金,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世界养老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完善多支柱的养老金制度体系是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立足于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未来走向,专业性养老保险公司应合理定位,积极介入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给付,谋求参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充当企业年金基金的法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并致力于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致力于农村养老保险市场开拓。  相似文献   

9.
企业年金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是我国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1991年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000年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2004年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企业年金发展的政策。对于地处西部的内蒙古而言,企业年金刚刚起步,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从制度设计和政策供给方面,逐步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相似文献   

10.
国外关于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运行机制与基金管理和金融市场条件、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多支柱模式在不同国家的适用性等方面;国内的研究则主要是对有关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多支柱模式的实践与可行性、各支柱的协调发展以及针对某些特殊群体或者某一支柱的分析。国外的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关于多支柱模式适应性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我国相关研究应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上不断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从2009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两年多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全国各省市顺利推进。资金筹集、待遇水平、保险基金增值保值等方面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核心环节。本文分析、总结和比较了河南省郑州市和罗山县新农保试点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全国正在进行的新农保试点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指明了方向,但新农保基本保障制度并不能提供较好的养老保障水平.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商业养老保险为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提供了较好的补充作用.农村(商业保险)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和目前发展的滞后形成极大差异,探究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变得尤为紧迫.本文从商业养老保险补充新农保替代率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目标替代率下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潜在市场规模做出了估计,最后提出一些发展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独具特色、构建科学、保障有效,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日本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内容构成、改革经历等对我国新农保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的经验借鉴有:新农保的推行需要社会保险法的保驾护航;政府应成为新农保建设的最主要组织者;推崇公平,分类引导帮助农民加入新农保;注重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新农保基金应该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面临许多困境.因此,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亟待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以便能够确立更趋完善的养老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共财政视角来探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相应解决措施.首先,基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背景,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后,基于公共财政角度分析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着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一是基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一公共产品属性,明确和强调政府...  相似文献   

16.
养老保险作为政府的一种强制性储蓄,为弥补个人的短视行为,调整储蓄率使其达到社会最优水平提供了可能,不同的养老保险机制其调节作用是不同的。通过对比各国不同的养老保险机制发现,我国特有的“统账结合”模式能有效地调节社会储蓄和消费比例,支撑宏观经济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财政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经并即将更为严峻地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保险体制的财务平衡问题。为此,必须寻找一条规避不足清偿风险、消化转制成本、实现财务平衡的改革之路。但我国目前的财政理论、财政收入结构、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及财政支出结构都不能满足改革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我国财政困境的基础上,对我国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框架作了财政学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钢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在对用户需求和养老保险各环节全面分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构建的,实 现了资金筹集、账户管理、养老金支付的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传统养老制度的功能日益弱化以及社会化养老资源的城乡分布相对不均衡,农村老年人面临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商业养老保险对于构建多层次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有效需求的角度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在中国农村市场的可行性,必要性,并结合已有的分析对商业养老保险在构建中国农村老年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