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产权结构单一、所有者虚置、公司治理的框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银行经营的透明度不高、内部监督力量薄弱和外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实施股份制改造,以优化产权结构、明晰产权关系 ;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透明度等.  相似文献   

2.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历史回顾与现状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改革,既是确保经济金融稳定的需要,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与国际接轨、实现高效治理、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我国曾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过三次改革,但均未触及到其治理机制,治标而不治本。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着产权主体虚置,缺乏监督和评估机制,缺乏完善、清晰、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及存在“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对此,应通过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改造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及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等,来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公司内部治理已成为全球性的关注焦点。完善的公司治理,尤其是公司内部治理,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体制改革的根本性变革,它是比产权改革更为彻底的革命。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不仅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安全稳定的基本保障,而且也是中国银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必要准备。本文有针对性地指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实际出发,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内部治理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治理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着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外部结构不完善等缺陷和问题,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应当适度减持国有股比例、完善董事会机制、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结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虽然经过了若干年的改革,但是仍然存在着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率过高、效益低下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最根本源头。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内部控制的效率不同。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监管模式,股权高度分散,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较好,外部监督高效,但容易产生小股东“免费搭车”现象,使内部监督弱化。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监管模式,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提高了内部控制环境的透明度,有利于内部监督,但由于股权高度集中,缺乏活跃的外部市场,外部监督薄弱。以韩国为代表的家族监管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更有利于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但由于强调人治,缺乏制度制衡机制,企业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弱化。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因此,建立一种糅合三种模式的治理型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机构、内部控制、外部监督四个方面分析了《萨班斯法案》有关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规定,从完善公司治理、重构内部监督、健全内部控制、完善外部监督四个方面提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指出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性.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进股权结构合理化;强化董事会的职能;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的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建立完善的国有商业银行外部治理结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有企业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但目前其公司治理结构仍然存在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股东结构不合理和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提出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方面同时入手,建立以内部监控为主,并辅之以外部监控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体系的重要地位显示了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利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四省(市)27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样本,采用考虑非效率项的随机前沿模型,对国内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治理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国有属性特征较为明显,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具有积极作用,但对集中型股权结构特征又产生消极影响;较高的股权制衡度和战略投资者则能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此,未来深化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除进一步规范国有股东持股行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外,还应着力培育理性大股东,强化股权制衡,实现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由“形似”向“神至”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以银行公司治理与传统公司治理的不同作为切入点,对银行债权治理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认为银行的债权治理缺失和监管问题正是由这些特殊性所引起的。针对这些问题,根据相关的公司治理理论,提出政府的行政干预和保护是商业银行债权治理机制缺失的根本原因,应当建立合理的内部制约机制和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以改进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设,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的分析,并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披露渠道与形式不统一、披露内容过于简单空洞以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较少等问题。应强化监管,规范信息披露的渠道、形式和内容,建立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益基金会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体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金会良好的治理结构是推进组织能力和公信力建设的关键。对于基金会而言,因为同样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所以也同样有自身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基金会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包括理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及其各自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厘清所有权、控制权、监督权、管理权"四权"边界及重心所在,明确各自的权利,是实现基金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均衡有效的决策机制,提高监事会的法律地位,引入共同治理机制,消解"内部人控制"等,建立起利益相关者、理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权力平衡和问责机制,使基金会走向良好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从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事前调查机制入手,分析当前金融体系下国内外商业银行事前调查机制现状以及国外事前调查机制操作中的先进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对借款企业的事前调查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事前调查机制不健全、单一管理模式下银行专业型人才匮乏、信用评级和风险分析水平较低、事前调查机制缺乏有力的文化环境支持。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宏观环境因素,也有银行自身的因素。为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提高商业银行事前风险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国有企业的研究多集中于激励约束机制、产权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方面,有关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的讨论虽有所涉及,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对国内外关于国有企业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的重要性、现状及原因、国际经验比较、改进对策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评论,认为:现有的研究成果尚未将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与监管纳入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研究,从而难以为提高国有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直接、有效的引导,基于公司治理导向的视角研究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距2010年底我国新资本协议银行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时间已不足两年,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和资本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新资本协议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尽责不到位,资本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资本融资过分考虑资本充足性要求,资本配置和绩效评价仍以标准法计量资本要求为主导等。对此,我国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加快进行组织流程和业务流程再造,梳理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资本管理向经济资本管理方式转变和大力加强管理技术支持建设等工作,提升资本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试析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及其对法人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银行改革的核心,但目前对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研究基本上只是简单套用企业法人治理理论、并没有充分考虑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的差异。本一文着重研究了商业银行在经营目标、经营地位、资本结构、经营风险、存款保险、信息透明度和政府管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及其对法人治理的影响,希望能为构建具有商业银行自身特色的法人治理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商业银行法人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相对于成熟完整的企业法人治理理论体系,对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研究明显不足,具体来讲,主要集中在银行产权、融资结构、董事会和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外部监管、并购等六个方面。这些研究基本上是简单套用企业法人治理理论,并没有充分考虑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地位、经营风险性、资本结构、理论基础、信息透明度、政府管制、市场竞争度、委托-代理关系、并购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凸现出的金融保险机构治理失效问题,对重新审视和优化金融保险公司治理的政府监管提出了迫切要求。在后危机时代,只有基于保险公司治理的特征,在更加严格、高效的政府监管的指导下不断优化保险治理结构,增强其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其治理失效的风险,避免重蹈本次金融危机中大量金融保险机构破产倒闭的覆辙。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通过深入探讨后危机时代政府监管在引导保险公司治理取向、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优化治理各方的博弈,以及均衡内、外部治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旨在为构建和优化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的监管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