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将企业的异质特征作为研究变量,加之企业层面数据的日益丰富和可用性,使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由宏观产业层面转向更加微观的企业层面。本文以企业异质性为焦点,对近年来大量关于出口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厘清了出口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做出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基于以关税衡量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标,研究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高技术企业参与出口市场、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促进了高技术企业参与出口以及出口扩展边际的提升,但对出口集约边际起到抑制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外资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加工贸易企业扩展边际的促进作用更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外资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集约边际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此外,进一步研究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出口的差异性影响以及内在影响机制差异.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中国应积极建立自由贸易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全球经贸环境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部门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的选择性贸易政策促成了我国出口部门的二元结构.以中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商投资企业和以传统产品一般贸易为主的本土企业并存。二元结构导致了出口部门对外生技术转移的高度依赖,本土企业的吸收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明显不足。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应培育本土企业真正的技术创新能力,改善二元结构,全面提高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客观事实,出口贸易二元扩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异质性理论对微观企业二元边际的分解模式,创新性地将企业集聚因素纳入基础模型;运用30个制造业出口企业1999~2007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出口企业不同集聚形式(专业化和多样化)对贸易二元扩张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企业集聚总体上有利于贸易二元扩张,而集聚专业化经济具有促进内延边际扩张的作用,多样化经济则更加促进外延边际扩张;同时还发现内资出口企业集聚促进外延边际扩张,而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更有利于内延边际扩张。政策启示在于,政府应加强对出口集聚区的产业引导,发挥集聚经济的地方特色,通过专业化经济和多元化经济的双重"集聚优势"来赢得我国出口二元边际扩张的双重"贸易优势"。  相似文献   

5.
出口产业的科学转移对稳定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有重要意义。在现有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企业进行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选择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阐明了贸易成本对我国出口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模型结论表明效率不同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和生产区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我们对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符合模型对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假说。该模型的一个重要政策含义是可变贸易成本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动对转移企业效率的影响完全不同:固定贸易成本的变化将使低效率企业首先转移,而可变贸易成本的变化会使高效率企业首先转移。因此,相比短期的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优惠,完善企业的经营氛围和激励体制在促进我国出口产业的科学转移中显得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新贸易理论诞生近十年来,贸易理论家围绕企业异质性假定进行了细致而富有成效的拓展研究。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融入贸易中介的分析,打破了已有研究关于直接出口的局限,并分别基于异质性和企业内生边界视角,解释了中介技术和不完全合约对企业直接出口和中介出口等不同出口决策及福利分配的影响。本文梳理了国外最新文献中企业异质性与贸易中介理论的研究进展,解析了将贸易中介引入新新贸易理论的微观机理,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上升,并且出现了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巨额顺差,这是否说明中国在高新技术已经赶上美国?中美在高技术产品领域的贸易互补的结构是否发生实质改变?通过借助合理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并分析中美高科技产品双边贸易的分工性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存在巨额顺差,但是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还比较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分工正向产业间分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区行政垄断与我国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8~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考察了企业出口的"生产率悖论"。我们发现:我国的外资企业的出口存在明显的"生产率悖论",即外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这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恰好相反。而内资企业的出口行为则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理论预测。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地方行政垄断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角度,对这一悖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性行政垄断对我国外资企业的诸多限制及政策引导,扭曲了企业的出口行为,是形成"生产率悖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走高背景下,以2007—2021年A股非金融类出口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出口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关系,这对于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贸易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将显著抑制出口企业创新持续性,且抑制作用在非国有、成长期及通过高新技术认定的出口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降低出口企业的经营收益,加剧出口企业金融错配和技术人员流失,进而对出口企业创新持续性产生抑制作用;拓展性分析显示,出口企业较高的政策不确定性感知能力可以削弱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对其创新持续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在逆全球化之风盛行的背景下,这些发现将为我国出口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政府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0.
企业出口自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作为企业参与贸易的"因"和"果"是新新贸易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相关研究引发了两个争议:(1)作为贸易的"因",是"出口自选择"还是"自选择悖论"。国外的实证检验多支持前者,而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实证检验方法,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2)作为贸易的"果",是"出口学习效应"还是"学习效应悖论"。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方向并不明确,新贸易理论认为存在"出口技术溢出(学习)效应"。文献梳理发现:是否得出两个悖论与所关注的企业异质性内容及出口学习效应的影响因素有直接关系,但两个悖论出现的根源具有内在一致性——加工贸易使然。在未来,继续延伸企业异质性内容、拓展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进一步细分行业或区分出口时长(阶段),以及服务企业出口行为的异质性将是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高技术有一定基础,已建立了一批高技术企业、基地,加以国家重视,具备发展高技术型产业的条件。应加速高技术产业化的历史进程,发展高技术产品出口。设想经过10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使高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到20%左右。要培养科技型出口企业家;经营高技术产品出口,以大型的生产经营型集团公司为主;利甩外资,联合开发;设立高技术产品展示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引进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本文基于协整理论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重点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出口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企业出口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是内资企业出口增加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结论支持了投资和贸易存在互补效应的观点;从动态分析的角度看,短期内外资企业主要通过出口示范效应对内资企业出口产生影响,而在长期,外资规模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企业异质性作为新新贸易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阐释企业异质性与出口贸易、国外直接投资、外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微观层面来剖析企业的国际化路径和全球生产组织模式选择,对国际贸易的成因、利得与资源重新配置提供了全新解释。该理论打破了以往贸易理论关于企业同质性假定,把国际贸易建立在异质性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主体基础之上,对当今国际贸易成因、结构和模式进行了具有相当说服力的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14.
以制度质量为视角,构建产业集聚对中国企业出口决策影响的理论机制。同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针对理论机制的三个研究假说进行验证。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方法以及Heckman选择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产业集聚通过教育发展和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通过对不同行业类型、不同窗口期样本以及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计量检验发现,三种研究假说依然稳健。同时,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法治建设的制度质量视角的进一步讨论,再次验证了产业集聚通过制度质量对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有重要影响。在对渠道进一步识别时发现,金融制度通过融资成本影响企业出口决策,教育制度通过企业的创新活动影响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因此,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制度与教育制度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微观渠道是企业融资成本与企业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企业异质性理论的框架下,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6年高度细分的进出口数据,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全面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与不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相比,使用进口中间品的企业具有更大的出口额、更多的出口产品种类及更高的出口持续可能性。而且,伴随着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这种影响更加显著。同时,进一步研究显示,企业使用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提升对其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从中间品的进口来源国看,企业使用从高技术国家进口的中间品对其出口绩效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结论在去掉加工贸易样本以及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依然稳健。这一系列结论对中国制定贸易政策以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技术产业已成为继传统制造业后新时代的支柱产业,并表现出较高的贸易竞争力;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也是中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源泉。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有重要影响,但自主的技术创新才是长久动力,依靠技术引进和改造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出口竞争力;不同行业技术创新所表现出的影响有明显不同,在高技术产业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若出口退税率降低,出口市场中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和出口数量均会较少,而且一般贸易减少得更多。将2004年1月1日我国下调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这一事件作为外生政策冲击,使用倍差法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降低出口退税率显著地减少了产品的出口数量,这种抑制作用对一般贸易影响更大,而对进料加工贸易和来料加工贸易的影响较小;出口退税对出口的调控作用主要通过对一般贸易集约边际的影响来实现;降低出口退税率对私营企业、贸易中间商以及低效率企业一般贸易的影响更加明显;降低出口退税率将使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出口金额下降。应有步骤、合理地确定出口退税的产品范围和退税率,对不同贸易方式的企业采取不同的退税政策,并实施更加中性的出口退税政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但是高技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对高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助于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从外部和内部约束条件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可行性.可通过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的变化,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变得越来越激烈。本文综合运用竞争战略理论对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竞争战略和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作为蓝色壁垒的核心,SA8000标准旨在保护劳工的基本权益。SA8000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又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本文阐述了我国出口企业在SA8000认证中面临的问题,并从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三个层面来采取措施,应对SA8000对我国出口企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