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浙西词派”对我国词创作影响巨大,而其开创者“浙西六家”除朱彝尊外支鲜为人知。这里介绍其中的平湖“二沈”沈Hao日、沈岸登叔侄与他们的词创作情况。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况周颐提出:“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一将“拙”这一范畴定性为词学的三大基本范畴之一。而词发展的盛衰史正体现了词之创作争理论由“拙”入“巧”及由“巧”返“拙”的历程。词经由晚唐五代词人到宋,其音律、构词谜句、营章布局等各方面都从初时的拙率朴陋发展为后期的精巧稳妙,文人作词亦由初期的。率意”到后期的“羽意”,词体从萌生到极盛,由小令的轻巧动长调的工巧。其实也是一种音乐文体从民间之拙动文人之巧的过租。从宋人对词体的理论认识中可以看出,宋人对待词的美学认识并不像对诗那样崇尚老拙古朴。而是“尽态极妍”,以词律之精巧、构思之惠巧、运意之奇巧为“正体”之美。词之由“巧”返“拙”则是一个词学理论诗化的过程。尤其是清代常州派格外标举比兴寄托.求词中深意而提出“沉郁”、“顿挫”、“柔厚”等美学范畴以纠渐派之弊。与宋人普遍追求的“巧”相反,清代中后期词学理论家开始普遍崇尚“拙”。并且他们往往穿透唐宋人词的“巧”,而刻意发掘蕴涵其中的“拙致”。词学理论由“不妨巧”到“巧不如拙”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显示出词由音乐文学之重视音律到传统诗学之重视意境之浑化古拙的过程.从形似到神味的追求,是词“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当代现实语境角度看“再生词”,其经历了显性词到隐性词再到显性词三个阶段。“再生词”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词,其不属于传承词,似乎也不能归到新词范畴,其能指借用历史词或旧词,其所指沿袭原词或有所变化。“再生词”具有历史性和再生性,其出现与社会制度、周边或外来文化及社会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各种媒体中经常使用“打造”这个词语,用例千差万别,用法各不相同。在众多的例子中,出现了有别于词(字)典解释的新的语法语义特征。此文通过实例分析,揭示“打造”的语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5.
“收缴”是海关行政处罚中适用的重要的执法手段,《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62条是关于“收缴”的专门规定;《条例》第61条第2款、第63条及《海关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定》第66条第1款第4项都出现了“收缴”一词。但海关理论界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使海关法律、法规中“收缴”一词的使用语境、词义都有较大区别,对其法律性质、适用范围也一直未明确,导致执法实践中的不统一。本文在界定“海关收缴”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海关收缴”的范围,以助于《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中关于“收缴”的规定能够得到正确的适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常常为避免重复,使语言简练而用一些词,或一些词的复合结构来代替上文中已出现过的另外的词、短语或句子。这一语法手段英文叫做“替代”(subsdtufion),用于这一语法手段的词则称为“替代词”(subsfitute words或pro-forms)。这些“替代词”用法多样.与其他词的搭配有一定规律.稍不留意便会出错。但“替代”这一语法现象在国内外许多具有权威性的英语语法专著中并未正式列入,也未作较系统地分析,本文拟就三个具有代表性“替代词”one、so、do等的用法,对“替代”这一英语语法现象.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虽是“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但只是一小部分精英型创业者的“特权”:而银行的大门虽然敞开着,但“门槛”高高在上,令创业者望而却步。因此,对大部分有意创业的人来说,“找米下锅”是创业的头等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典当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为不少创业者圆了“老板梦”。“急事告贷,典当最快”,典当的主要作用就是救急。  相似文献   

8.
指出传统区域旅游规划存在套用城市规划模式,重经济利益、轻生态社会效益,重“硬”开发、轻“软”规划等弊端;在“反规划”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旅游反规划”的概念,分析其五大特点:(1)优先进行“软”规划;(2)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规划;(3)重视目的地居民意愿的调查;(4)重视客源市场和社区的意见“反”馈;(5)重视乡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用“1342”模式来表达其规划流程,即“确定一个发展目标、进行三个基本分析、做好四个规划、强调两个反馈”;最后,归纳其与传统区域旅游规划在目的、规划方法、规划优先级、区域空间规划次序、规划导向等方面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9.
2005年.经济“拐点”这个词被一些传媒在经济圈里热炒。其实“拐点”一词是从自然科学领域借用过来,这类词汇往往被望文生义,在一定程度上被曲解,“拐点”即是如此。但是,经济“拐点”是值得研究的,尤其广东的经济“拐点”。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里,我们经常见到副词“也”、“还”、“倒”的使用方法,在译成英语对我们要对这几个小品词予以重视,把其表达的语气翻译出来,以其适度的对应表达形式来迎合英语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