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关系:模型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指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型曲线关系,国内外的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这种关系的确是存在的。国民收入-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微观静态模型来分析解释,这种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的关系既不依赖于消费,也不依赖于国民收入的变化,它是由消费和环境污染之间的技术联系所决定,尤其是与污染治理的自然技术特征密切相关,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1990~2003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进行了计量分析,同时考察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同环境污染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倒U型曲线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之间表现为一种倒N型曲线关系,与工业废气之间表现为N型曲线关系,而只有与工业固体废物之间表现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同时,本文的计量分析还表明,出口同中国的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环境污染之间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甘肃省1991年~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废物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以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得到甘肃省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曲线是否满足"倒U型",即分析甘肃省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相似,呈现"倒U型"曲,而对于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与GDP的关系亦处于"正U型",说明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与环境增长处在较为复杂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联立方程的估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Huang and Labys的模型思路,通过建立一个同时包括污染方程与产出方程的联立方程组研究经济、贸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我国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走势比较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假说,且目前尚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半段,即经济贸易的增长可能导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下降;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制造业结构趋重的格局不利于环境的改善;贸易自由化并未加剧环境的恶化,可以说“污染避难所”假说现阶段在我国不成立。最后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得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背景下,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和经济效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 2012—2020年中国沪深 A 股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环境保护税、环境责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会对企业价值造成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环境保护税会降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程度,表现为“税收负效应”;环境责任在环境保护税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但这种中介作用表现为遮掩效应。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中环境保护税对企业价值的“倒U型”影响显著,而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中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政策仍需进一步改进,以促进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源动力,是决定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教育扩展与收入不平等变动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且处于“倒U”型的拐点。应继续坚持教育扩展政策、实现基础教育免费和普及高中教育、完善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以发挥教育扩展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调节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晓怡 《全国商情》2012,(15):14-15
本文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82年~2008年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GDP数据的回归分析,在一阶平稳的基础上协整检验得出我国的EKC呈现倒N型的走势。Granger检验表明人均GDP是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变动的原因,而反之不成立。我国并不存在理论上的倒U型,且废气排放距离随经济增长而下降的转折点还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国东中西部1997—2010年的工业用水量和经济发展数据,检验人均工业用水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探索我国东中西部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关系,剖析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与工业用水量之间的演变规律,建立曲线模型,通过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地区经济增长与用水量之间不符合一般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特征,人均工业用水量随着人均GDP的变化曲线为"倒U+U"型,而中西部地区的"倒U"部分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不是很明显。东部地区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点对应的人均GDP的阈值为22 222元/人;中部地区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点对应的人均GDP的阈值为9 343元/人;西部地区人均工业用水量下降点对应的人均GDP的阈值为10 980元/人,这为我国东中西部工业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调控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随着环境管制的深入实施,环境管制与工业经济的关系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使用了我国2004—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关于环境管制强度与工业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通过静态固定效应模型、动态系统GMM模型以及分位数模型研究分析了环境管制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环境管制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看,环境管制与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形关系,即工业经济增长会随着环境管制强度的增强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分地区看,环境管制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呈“U”形,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更早突破“U”形曲线的拐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及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产生滞后效应,环境规制滞后一期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环境滞后一期对其区域经济发展均产生抑制作用;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呈现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地区呈现U型关系;从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也表现出异质性,在东北地区及东部地区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抑制区域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相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关系,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环境约束的索洛增长模型。在不存在污染削减的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及结构效应的情况下,存在一条经济增长的平衡增长路径,但此平衡增长路径是不可持续的,经济最终会走向污染陷阱。因此经济增长不能自发的解决污染问题,环境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污染削减的技术进步以及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转移。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下企业污染治理战略联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规制下,提出了企业的污染治理战略联盟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污染治理战略联盟模式。对于污染治理的战略联盟来说,由于具有良好的约束性的和约,盟主企业与盟员企业之间以及盟员企业之间就能保证有关污染削减方面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技术和资金的溢出效应,实现污染治理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两控区政策与二氧化硫减排——基于倍差法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面板数据倍差法回归分析,检验了我国设立酸雨污染和二氧化硫(SO2)污染控制区(简称"两控区")政策对区内外城市SO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该政策在显著控制污染排放的同时,也显著抑制了区内经济增长。将酸雨区与SO2区分开来考察可以发现,前者的减排效果不佳且成本过高,而后者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对此,我国在提高减排效率方面,应实施区域总体控制措施,建立污染排放权交易市场,解除能源和资源价格管制。  相似文献   

14.
在将环境污染的影响分解为经济结构效应、生产技术进步效应、污染治理技术进步效应以及它们之间共同作用效应的基础上,分析了进出口规模、进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从工业总体还是从进出口部门来看,技术进步(包括生产技术进步和污染治理技术进步)对减少工业污染排放的效果最大;结构变化及其与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效果在工业总体和进出口部门中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出口导致的污染排放占了各种工业污染排放的25%以上,出口污染排放量高于进口污染排放减少量,但污染避风港的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1998—2005年^①我国工业行业数据,就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贸易促使我国工业向更清洁的行业结构转变,这种结构的转变降低了工业污染排放水平;其次,贸易促进了我国环保技术的进步,由此产生的技术效应减少了工业各行业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改善了环境;最后,由于出口规模扩大对环境产生的负效应远远超过正的结构和技术效应,因而贸易对环境的总效应为负。另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我国不成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的基础上,对上海市1981-2007年的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上海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的关系并不唯一;接着又采用因素分解法对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排放量增长阶段,经济总量的增加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在排放量下降阶段,技术进步起到了主导作用,产业结构调整对排放量降低的贡献相对较小。文章最后对上海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就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而我国对它进行研究则稍微晚一些。论文全面介绍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理论关系问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建立两个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考察了环境污染、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理论分析表明,要使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必须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实行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保型生产技术的进步。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数据进行的检验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状况在进一步恶化,污染物的排放已经威胁到长期的经济增长。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保持适度的经济发展水平,重视环境污染的监控和治理,实施有效的以经济激励为主的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9.
排污权交易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排污权交易是按照科斯定理而制定的基于市场机制的行之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实行排污权交易的结果是污染的治理主要由边际治理成本较低的企业来完成,从而优化了资源配置,有利于社会总产值的提高。排污权交易便于政府进行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有助于推动企业进行污染控制技术的革新,实施清洁生产,也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应尽快在我国推广。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5-2013 年福建省数据,采用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工业烟粉尘、工业 等五类工业污染指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之间的EKC 曲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环境污染指标得得到的EKC 曲线形状不同,福建省工业污染物排放(除工业固体废物)与人均实际GDP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须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