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道家政治学说的核心主张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包含清静无为、顺势而为、无为而无不为三层含义,“无为”是出发点,“无不为”是最终目的,“顺势而为”是由“无为”过渡到“无不为”的关键环节,它们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构成道家治世理论逻辑进程“三步曲”。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阐释了道家“自然无为”的要义,然后分析了“自然无为”对企业人本管理的借鉴意义,最后指出了老子《道德经》蕴涵的“长久”思想是现代企业永续经营的智慧宝藏,并提出了企业永续经营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当前我们所要创建的和谐社会进程中,老子的“无为”思想仍极具借鉴价值,它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的价值,且需要继续发扬。  相似文献   

4.
无为是道家的术语,即顺应自然。无为并非消极地不思进取,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的认知和实践,是通过“以人为本”来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无为而治就是要求管理者遵循客观规律,营造和谐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文化、使企业可以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相似文献   

5.
“莫道徐娘半老爱直销事业,任步履踏遍神州大地,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唱三生理念奋激热血满腔,让身心飞出家园国门,笑指酒肆文君无为。”  相似文献   

6.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肇始的标志。“道”是虚无,又包括实有,决定实有。“道”哲学高度抽象,又贴近生活,讲求功利。老子出世、不争、无为,又入世、相争、有为,前者是表象、方式,后者是实质、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地介绍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由来以后,着重阐述了庄子的仁义礼乐观念,庄子认为:仁义是人本性中的自然之物。当所谓的圣人出现以后,便将仁义从人的自然本性中析离,提取并悬置,成为匡正人行为的工具。于是,世俗之人争相奔命于仁义,庄子从自然无为的“道”的角度出发,指出仁义礼乐是异化人的重要工具,是最大的有为。对此,他持坚决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8.
尝试探索老子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经济和管理的启迪,先是从宏观谈起,论述市场经济是“无为”经济以及“道法自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运用;后又从微观谈起,由论“道”出发涉及到较为具体的企业管理和一些经济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社会正面临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过渡与转型问题。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应抛弃“全能”模式,但也不能“无为”而治。建立有限的而且是有效的政府是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阅老子《道德经》,全书81章,可谓言辞隽永,博大精深,气势恢宏。阅后掩书,老子的形象在我心中睿智而伟大。老子思想的突出表现是“宽、厚、柔”的“无为”,而无为思想的核心恰恰是“有为”,他的许多理论观点至今仍如璀灿明珠闪烁光辉,于我们从事管理工作十分有益。本文略采几颗,以  相似文献   

11.
《老子》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子》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道”可以作为企业管理的指导原则,“无为而无不为”可以理解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是老子管理的具体措施,老子“人尽其用”的人才观对我们实施企业人才战略很有帮助。挖掘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助于我们加强和深化现代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2.
老子基于其对人欲及掌权者之有为(妄作)偏好的认识,发现治国平天下不应“上仁”、“上义”、“上礼”,而应“惟道是从”。道的运行是无为的。道无为地作用于物时,道具有非自私性、非压迫性和非全能性,物则具有自足性、自由性和自主性。人类社会秩序的生机由道决定着,因而“复守其母”是必要的。所以,掌权者要坚持反思权力介入社会的恰当性,不断减损那些妨碍社会成员之“自由”、“自足”、“自主”的权力行为,如此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现代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无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高校管理者应及时转变观念,运用“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在学生教育工作中推行“无为管理”。  相似文献   

14.
学生管理有规律可循。文章认为对职校学生的管理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依“法”管理;以智启人,以“仁”悦人,实行人性化管理;积极进取,竞争和谐,“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5.
老子《道德经》的“自然无为”之道、“长生久视”思想旨在立足于长远,进行可持续发展,其对现代企业的永续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以老子“处无为之事”的哲学观点来看国企深化改革及矛盾的存在,根据本企业的经营环境特点,尊重客观自然规律,不过分追求当前效益,不过分追求表面章,为改革而改革,从本企业现实不完善、不完美中去完善和完美。借鉴稻盛和夫先生经营实践,以老子哲学观点认识企业“变形虫”的存在与作用,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简要地介绍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由来以后,着重阐述了庄子的仁义礼乐观念。庄子认为:仁义是人本性中的自然之物。当所谓的圣人出现以后,便将仁义从人的自然本性中析离、提取并悬置,成为匡正人行为的工具。于是,世俗之人争相奔命于仁义。庄子从自然无为的“道”的角度出发,指出仁义礼乐是异化人的重要工具,是最大的有为。对此,他持坚决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8.
一定的营销观念的演变同公共关系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当早期企业经营处于“以产定销”态势下的“生产观念”阶段时,公共关系热衷于扩大生产及厂商关系。当企业经营发展到“以销定产”态势下的产品“推销观念”阶段时,公共关系的作用点则在于商(产)品与消费之间的关系。20世纪下半叶,在现代“市场营销”态势下的“市场营销观念”阶段,公共关系的焦点则在于关注消费的需要,公共关系便演变发展为现代公关。  相似文献   

19.
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加强城市管理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要消除目前城市蝇的模糊认识。树立市场经济的现代城市管理新观念即“系统”观念、“管理也是生产力”观念和“经济城市”观念、法制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关键是建立一个科学的、高效规范的、能适应城市发展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论语》为依据,主要论述了历代诸儒均予以回避或曲解了的孔子思想中的“天道观念”、“天命观念”、“人性观念”,及其综合形成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生命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