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押沙龙,押沙龙》是作为福克纳"迄今为止一个美国人写的最好的一部小说",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让读者们倍受关注,本文试从复仇与毁灭这一主题探讨《押沙龙,押沙龙》中三位男性人物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押沙龙,押沙龙!》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一部杰作,是一部典型的复调小说。小说中有多位叙述者,他们独立于作者的意识,不受作者权威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因受从小熟读的《圣经》影响,有意识地使自己作品《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与人们熟悉的《圣经》中夏娃人物形象相对应或平行,形成对位,目的是将圣经原型人物作为一种参照物,从而使作品在对位平行下显示出特有的价值寓意。  相似文献   

4.
福克纳在其小说中大量直接运用或影射耶稣原型来塑造人物、讲述故事,有着较为复杂的意图,一方面在设定一种人性与道德判断的标准与参照,另一方面体现其对神话原型模式运用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5.
对于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而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往往预示着对自主性的威胁,一种自我受到攻击或者丧失自我的可能性,因此,他们会刻意回避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福克纳小说的情感氛围往往以对抗、僵化、内心冲突和人际冲突、孤立和愤怒为特征,这些情绪或被公开表现出来,或被刻意地压制下去。文章将着力探讨福克纳人物性格塑造心理体验的若干方面,包括认知模式、对象关系、行为特征、情感表达等,以及这种体验与强迫症、偏执性人格等性格组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福克纳通过独特的文体和对语言的熟练驾驭,使《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成为短篇小说中的不朽之作。该小说在词汇、句法、修辞、叙事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作家表达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深化小说主题思想、扩展小说审美维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中,作者使用了诸多意象,这些意象都有其原型,并且大多源于《圣经》,只有认清了原型意象,才有可能真正了解这部小说的独特意义,进而探讨小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一位基督徒,其成长经历深受《圣经》的影响,作品《红字》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圣经情节,在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方面借鉴了圣经原型,故事情节方面也巧妙化用了圣经典故,并将《圣经》中的U型叙事模式予以灵活展现,整个故事无疑体现了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八月之光》是威廉.福克纳发表的第七部长篇小说,作品以多线索的情节结构而闻名。主要人物固然是揭示小说主题的主力军,但配角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论文试从作品中的几个小人物入手,旨在揭示小人物对故事情节的作用,以及小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真情实感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杰出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物、场景、结构、情节与传统的神话原型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对应更鲜明地向读者展示了小说善与恶,罪与罚等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虽然《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结局和《圣经》中的耶稣迥然不同,但他却具有诸多耶稣的特征:一个集圣徒、预言家和救赎者于一身的光辉的人物形象。因此,从原型批评的角度把小说《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阐释为《圣经》中耶稣的置换变形,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解析安迪的形象,从而也有益于我们加深对小说中基督教最基本的教义之一——救赎主题的理解和领悟。  相似文献   

12.
从原型批评理论视角对《僧侣———罗曼记》进行研读,可发现小说在对《圣经》原型的置换和移植中展现了扣人心弦的善恶冲突和丰富的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主义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往往可以找到神话原型的特殊表现。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是一部融神话于现实的爱情悲剧佳作。本文引入原型场的概念,通过生理、心理和文化三种次原型场对作品中人物、情节和情境的构建进行分析探讨,揭示了神话原型在现实主义作品中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纳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文章结合历史和社会背景,通过分析其作品中的具体人物,揭示出福克纳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一直被认为是小说叙事技巧上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通过采用多角度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作者深刻展现了现代生活中因为信仰失落带来的混乱和因人际关系的冷漠带来的孤独与隔阂.文章通过对这篇小说叙事视角的分析,说明了福克纳是如何将叙述视角和他试图展现的支离破碎现实图景巧妙结合在一起,最终使小说获得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成功地使用了原型意象"雾"。这个意象和主人公的性格、思想状态以及命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成功地使用这个意象不仅能够使小说更具有诗意,而且可以增强小说的表达力。总之,通过在小说中使用原型意象"雾",哈代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氛围,同时,又使小说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中透过人物不一致甚至互相解构的声音之间的"对话",传递了生动而多元的喜剧效果。小说充斥了"自我背反性"和"反常悖理性"叠加的"双重背反性"喜剧矛盾,同时表达福克纳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与中西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在原型、神话色彩、生命意识以及叙事模式上受到中西神话原型及原型背后的故事的影响。网络玄幻小说将其中可以利用的原型故事拿来为己所用,对其进行重述和演绎,使古老的神话在信息时代全面复活。这种现代化的复活,不仅展现着传统文化绵长悠久的生命力,而且体现着当代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承继与传播。  相似文献   

19.
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引用大量神话原型意象进行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尤其体现在小说背景埃格敦荒原氛围、男女主人公克林.约布赖特和尤苔沙的命运归属上。通过这些原型的应用,强化了该小说的悲剧性质。  相似文献   

20.
走通大渡河--福克纳与余华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克纳和余华都是极端关注内心冲突的现代派作家,他们大胆的文学实验不但使自己找到了一条温和的出路,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两位作家创作的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对家乡题材的发掘、苦难和暴力主题的突出、现代技巧的运用以及人文精神的底蕴。余华作品的多面性虽然与福克纳作品的琳琅满目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余华的激情和幽默却比福克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