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县域经济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转型过程中呈现许多新的情况,需要金融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适时做出调整.本文以乌兰、天峻县为例,结合在鸟兰、天峻县域金融服务试点中掌握的资料,在分析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金融现状的基础上,揭示金融支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进而有针时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99年~2006年中国期刊网所收录的民族地区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研究的论文分析归纳发现:边境贸易、旅游经济和劳务经济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优势;农村经济经营结构单一、农产品商品率低下、自然资源开发不尽合理、第二三产业的严重滞后等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劣势;调整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必须优先发展旅游经济及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从生态经济的基本内涵及特征、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现状、民族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及民族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等五个方面对我国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加快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赶上发达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是民族地区的既定目标。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湖北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区位、体制、民族宗教观念等条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要立足实际。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资源潜力、生态状况等条件,正确地选择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创新,相信我们民族地区的经济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的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市场集群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市场信息不对称、产业链不完善以及市场竞争力弱四个方面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城乡商品市场集群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验显示,滨水地区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参与应对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空间。本文回顾了黄浦江两岸地区综合开发以来,沿江地区功能转变的历程,并结合新时期上海城市转型发展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发展需求,从战略优势、价值导向入手,对黄浦江两岸地区功能提升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民族旅游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部地区发展民族旅游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促使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探讨了发展民族旅游可能会给西部世族地区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各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民族旅游和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作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担。但由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在民族地区大学生管理理念方面较为滞后,存在不少问题。因而,需要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伴随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的到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民族大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地区作为经济转型过程中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地区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文化开发粗放、季节依赖性严重、景区同质化等问题也突显出来.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应以发展现状为参考,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充分挖掘长白山区域民族文化特色、丰富旅游产业内容、增强旅游舒适感、推动长白山旅游产业转型,助推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切实发挥好长白山在吉林省旅游产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经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历史、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原因,仍滞后于其它民族地区。本文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发展对策的探究,试图找出一条适合西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腾飞打下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了民族地区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目前,民族地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为滞后,文章以广西为例,在分析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数据剖析了广西产业结构的演进状况,重点分析了广西服务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并基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四点实现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积极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选择重点发展领域, 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内部结构转型;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碳经济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乡村低碳旅游是一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低碳旅游通过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政策的作用机理,促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逐步朝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民族乡村旅游在内外部动力机制作用下,向着民族乡村低碳旅游的方向发展,推动着低碳经济进一步深入发展。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提出民族地区乡村低碳旅游发展要树立低碳理念,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推广低碳技术,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政府、企业、游客三方通力合作,推进乡村低碳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境民族地区县城经济是云南省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边境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难以实现.本文对边境民族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要素及其存在问题作了分析,认为理清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思路、加快振兴县域经济,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比其他地区面临更多的困难,在这些困难中最突出的是人才缺乏。它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要解决这一难题,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发展高职教育。同时,只有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的发展才有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使民族地区的高职教育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两者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经济的带动,民族各地区都把发展旅游业视为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但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业进入了一个高竞争时代,各种因素对旅游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民族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就是其中重要因素,而民族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立足于民族地区的特点来谈论其公共产品对旅游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山地旅游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地地区依托山地自然风貌和民族风情发展的特色旅游项目。民族地区山地旅游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民族地区山地旅游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给当地带来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应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强生态系统和民族文化保护、借鉴山地旅游发达国家经验,逐步发展中国民族山地旅游。  相似文献   

17.
绥芬河地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低碳化的转型阶段,因此如何实现农业发展的低碳化转型既对全省经济的低碳化发展具有先试先行的作用,又对于重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以绥芬河市农村地区为背景,研究低碳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概况及并对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根据对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绥芬河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 ,教育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实证分析表明 ,对一些民族地区而言 ,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反而从某种程度影响了其经济的腾飞。因此 ,教育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衔接 ,要树立大教育观念 ,逐步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 ,摆脱低文化氛围 ,更新观念 ,树立改革意识、 竞争意识、 创新和开拓意识;要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广西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与气象万千的自然风光是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有利优势。对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发展旅游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乃至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结合广西三江侗族聚居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尝试探讨适合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参与+复合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后发展地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后发展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以差异化战略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的"高端"崛起与"中低端"突破、单向推进与双向并举、工业崛起与三产发展的关系,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强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