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薪酬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其差距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基于我国纺织业A股上市公司的多元回归结果表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高管与员工之间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显著性正相关.在一定条件下,高管与员工之间薪酬差距的拉大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而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过大却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  相似文献   

2.
国企员工薪酬相差数倍的症结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高管层与普通员工薪酬水平差距日益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影响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多种的,有必要从企业法人治理角度、完善薪酬服务市场、引进公务员管理制度等方面对国企员工薪酬体系、制度进行改进,力争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7年~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高管薪酬﹑员工薪酬,以及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综合比较多种激励方式为我国上市公司改革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与员工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高管薪酬激励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家薪酬水平确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家薪酬水平一直以来就是影响企业家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企业家薪酬水平存在着绝对数量少、相对水平低,各行业、各地区企业家薪酬水平差距大等问题,本文将从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等几个影响因素出发,来研究企业家薪酬水平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在高新技术企业高管薪酬差距影响因素分析中,首次运用Dick—inson现金流符号法对2006--2010年我国76家高新技术医药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探讨了企业生命周期对影响因素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两职兼任、上一年业绩、企业规模与高管薪酬绝对差距显著正相关,而国有股比例与高管薪酬绝对差距显著负相关。研究还发现,企业生命周期对个别影响因素存在调节效应:当企业处于增长期时,不但会削弱上一年业绩对高管薪酬绝对差距的正向影响,而且还会削弱国有股比例对高管薪酬绝对差距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成都、重庆和昆明三地企业的581个员工为样本,分为薪酬差距与员工公平差别阈有差异组和无差异组,分析薪酬差距与公平差别阈差异对员工分配公平感、任务绩效及偏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差异组中的员工分配公平感和任务绩效显著大于有差异组,而员工偏离行为显著少于有差异组;在普通员工与基层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与一般高层管理者、与公司“一把手”4类比较中,无差异组与有差异组的员工分配公平感存在显著差异;在同类岗位普通员工之间和普通员工与公司“一把手”2类比较中,无差异组与有差异组的员工任务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在同类岗位普通员工之间、普通员工与基层管理者、与一般高层管理者、与公司“一把手”4类比较中,无差异组与有差异组的员工偏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企业应科学测定不同层级员工所认同的公平差别阈,进而设计合理的薪酬差距。  相似文献   

7.
张静 《大众商务》2010,(16):236-236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员工的薪酬满意度是影响员工个人绩效和企业目标实现的一项关键因素,提高员工薪酬满意度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影响员工薪酬满意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几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试论提高员工薪酬满意度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员工的薪酬满意度是影响员工个人绩效和企业目标实现的一项关键因素,提高员工薪酬满意度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影响员工薪酬满意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几条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关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业绩关系的研究并没有一致的结论。锦标赛理论与行为理论并没有考虑薪酬差距产生的原因,忽略薪酬差距形成的原因可能会导致对薪酬差距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实证结果的偏误。本文基于2005~2012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的10727个A股公司研究样本,从管理层能力和管理层权力两个角度分析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形成的原因,结合薪酬差距的形成原因,对薪酬差距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管理层能力和权力都会增加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管理层能力导致的薪酬差距对企业业绩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管理层权力导致的薪酬差距对企业业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对国内多家不同类型的企业的21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和层级回归的方式探究绩效工资强度与员工薪酬满意度之间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绩效工资强度与薪酬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绩效工资强度经过绩效薪酬知觉对薪酬满意度的中介效应的后半路径受到员工层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对外贸易与工薪差距的有关文献。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和对外贸易都是引起工薪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工薪差距的扩大是与技术工人产业内就业的变化高度相关的,这与发达国家开展的外包活动(中间产品贸易)有关,发达国家对外贸易与工薪差距问题可以用FH框架下的SS定理而不是HO模型中的SS定理来解释。对中国而言,应该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与工薪差距的关系分别进行研究。但是,HO模型中的SS定理和FH框架下的SS定理都不适合解释中国的加工贸易与工薪差距问题。目前能够解释中国加工贸易与工薪差距关系的理论研究还是空白。  相似文献   

12.
性别工资差距是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常见现象,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给劳动者带来了规模工资溢价,但不同劳动者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存在差异,那么,城市规模是否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呢?基于最新的2017年中国247个城市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构建两步回归计量模型来检验城市规模是否影响了性别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233个城市中的男性劳动力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但女性劳动力获得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比男性高,从增量上缩小了与男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城市规模每增大1%,女性获得的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比男性高0.097%。可见,性别工资差距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按行业划分的职工平均工资最高值是最低值的4.88倍(达到从1978年以来的最高值),同期,按细行业划分的职工平均工资最高值是最低值的7.78倍;而2007年前一比值微降为4.46倍,后一比值则陡升为15.02倍(达到从1990年以来的最高值)。国际上公认行业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超过3倍则需要加以调控。当前,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问题已很突出,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我国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按行业划分和按细行业划分的各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统计数据出发,对1978年到2007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有四个特点,再对这些特点做进一步分析探索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继而提出了改善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9年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改进的Brown分解方法对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存在严重的性别工资差异。从工资差异的构成来看,性别歧视等不可解释因素是导致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较小;从行业隔离的角度来看,性别工资差异也主要由行业内的同工不同酬造成的,行业隔离所起作用较小。因此,消除性别歧视、创造公平的劳动力竞争市场是改善农民工性别工资差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城乡差距扩大趋势仍未明显扭转,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我国的影响密不可分.该理论对传统农业部门特征的判断和对"制度工资"的认识,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我们必须对其重新认识,在对我国农村经济基本特征判断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有效扩大农村货币供给量和逐步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等措施,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消除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工会组织能够提高劳动者收入,而由于国情的差异,中国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得到的却是似是而非的结果,并没有形成定论。文章利用2012年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对工资进行回归。结果表明使用工具变量法估计企业工会组织的工资效应是必要的,而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出的结果则是有偏的。但两种估计方法的结果都说明,企业设立工会组织对工人的工资收入存在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的技术偏向使其红利产生群体偏向,从而通过个体能力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差异化影响形成并作用于群体的工资差异。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视角,采用2018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农民工为样本,运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正规就业农民工比非正规就业农民工具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及个体能力(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加上劳动力市场存在分割及就业歧视,导致正规就业农民工的工资较高;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增强不仅能促进农民工工资增长,而且能强化数字经济的工资增长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对正规就业农民工具有更强的工资增长效应,进而会扩大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的工资差异,其中存在“数字经济发展—非认知能力差异扩大—工资差异扩大”的传导路径,但认知能力差异的中介效应不显著。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也显示,地区数字经济和个体能力差异都是两类农民工工资差异的来源。因此,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要更加关注数字红利边缘群体的发展,积极帮助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高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弱化和消除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studies wage and employment determination in the Swedish business sector from the mid-1910s to the late 1930s. This period includes the boom and bust cycle of the early 1920s as well as the Great Depression of the early 1930s. The events of the early 1920s are particularly intriguing, involving inflation running at an annual rate of 30 percent followed by a period of sharp deflation where nominal wages and prices fell by 30 percent and unemployment increased from 5 to 30 percent. We examine whether relatively standard wage and employment equations can account for the volatile economic development during the interwar years. By and large, the answer is a qualified yes. Industry wages were responsive to industry-specific firm performance, suggesting a significant role for “insider forces” in wage determination. Unemployment had a strong downward impact on wages. There is evidence that reductions in working time added to wage pressure; yet, estimates of labor demand equations suggest that cuts in working time may have slightly increased employment as firms substituted workers for hours per worker.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上,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会降低运动技能的重要性,强调对认知技能的需求,由于男性和女性拥有不同的技能分布,当技术进步引起不同技能相对价格变化时,性别工资差距也会发生变化。研究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与省级技术进步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以研发投入衡量的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按年份、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水平、单位性质和地区分组的回归结果也得到同样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进步更有助于缩小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水平低的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本文的关键性结论也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农民工缺乏技能,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在流入地站稳脚跟、再谋发展,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只能接受低工资.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工资价格与流入地职工工资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工资价格歧视现象严重,贵州农民工歧视系数高达87.8%.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工收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需要政府支持、企业规范,更重要的则是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