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房改后,房贴在高校高层次人才住房困难破解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难以促进该类人才普遍获得良好居住环境而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发展高层次人才保障房并建设专有园区,可有效克服房贴工具的不足,且契合城市化加速期国情、市情、校情与该类人才工作特点,具有充分的义理性.在界定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含义后,应就相应的保障房面积标准、区位分布、产权模式、融投资、建造、管理等做合适的制度安排,以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模式,为该类人才提供与其科教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安静、生态、居位适当的良好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
房改后,房贴在高校高层次人才住房困难破解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难以促进该类人才普遍获得良好居住环境而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发展高层次人才保障房并建设专有园区,可有效克服房贴工具的不足,且契合城市化加速期国情、市情、校情与该类人才工作特点,具有充分的义理性。在界定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含义后,应就相应的保障房面积标准、区位分布、产权模式、融投资、建造、管理等做合适的制度安排,以形成持续健康的发展模式,为该类人才提供与其科教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安静、生态、居位适当的良好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广大群众住有所居,作为住房体系重要"一翼"的保障房将发挥重要保障作用。由于保障房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在现行制度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房体系设计不完整、资源配置不合理、分配不规范等,需要不断改革与完善,以推动保障房健康发展,人民群众过上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4.
试论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促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因素是人 ,环境问题的解决也要靠人自己。倡导用法律手段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权利的实现 ,是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通例。在我国 ,由于种种原因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 ,参与途径不多不畅 ,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法定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知情机制、表达机制、监督机制、诉讼机制 ,是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越来越多的保障房投入使用,保障房的后期管理和服务变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物业管理模式。基于保障房后期管理的重要意义、实践中的问题以及理论研究的不足,本文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入手,分析了保障房物业管理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市场失灵,并结合我国各类保障房的具体特征,对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三种不同类型保障房的物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保障房制度在我国建立已久,目前产生了许多问题。保障房的质量不过关,社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社区治安管理不足,外部配套设施不健全,存在公共安全隐患,以及缺少社会团体的入驻等。本文深入d保障房片区调查了解,对国内保障房建设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据《新京报》报道,在2014年北京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安排55项立法项目,力争年内完成的项目共12项,包括公众关注的《基本住房保障条例(草案)》。其中,对保障房建设分配进行多项规定,比如首次明确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是政府的法定责任,保障房申请不仅以收入评判,保障房拟实行封闭式管理,非京籍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等。全国性的住房保障法律法规被传或将问世一晃已经数年,但始终是干打雷不下雨。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全国楼市焦点的北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保障房建设面临局势紧迫、任务繁重、资金缺口大的形势下,国家允许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介入保障房的建设,这对保障房的建设无疑开启了新的纪元.文章在回顾了我国保障房建设历史的基础上,分析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融资困境,探讨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维度下通过发行保障性房债、开发性金融贷款、保障房信托基金(REITs)三种方式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短板问题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并阐述了各种方法在实行过程中的或有风险及其防范.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保障房建设的“拦路虎”——融资问题,虽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采用多种融资方式以调动各方主体参与融资,但收效甚微,保障房建设工作举步维艰。文章通过揭示当前融资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未能正确判断我国保障房发展所处阶段,盲目借鉴国外经验,一味寻求社会融资渠道,忽视了政府在此阶段应发挥的重大作用,分析了目前政府主导融资模式的运行障碍,并借鉴国外保障房发展相同阶段的成功经验,提出政府强势融资保障房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公开逐渐成为有效的环境政策手段。环境管理,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的前提是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信息公开、社团压力、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都是政策行之有效的保证。作为环境政策框架,现有部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信息公开并鼓励公众参与,但政策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信息公开政策手段操作性不足、公共参与和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应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是一项涵义十分丰富和值得思考的制度。现行法律也越来越重视公众参与制度的实践。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如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在环境问题和环境群体性事件面前表露无遗。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从明确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体、政府的问责机制的树立以及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执行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论述,以期提高和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保障房制度实施的全流程包括规划、建设、分配和管理。做好保障房的公共管理,要按照两手抓的方针,既重视保障房规划立项建设等前端工作,又重视保障房的分配使用和监管工作。具体有效措施包括保障房规划立项和资金匹配的科学决策管理、保障房建设与分配计划的有效控制和合理衔接、公房使用管理的法律保障和设立公房分配使用管理的层序性统一机构。深圳保障房制度实施中的"名单门"事件,给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一个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
农村环境治理不足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环境主要是指农村居住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污染、种植业和养殖业产生的污染、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三种类型。农村环境治理不足主要是由于农村环境的公共产品特性及由其导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缺陷。应通过建立环保组织机构、加大并充分利用政府的财政投入、改变二元化治理结构、积极开展广泛的公众监督等措施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人居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和健康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变量相关分析以及结构方程等统计学方法构建了健康人居环境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近来使业界刮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条例》风而受SARS影响人们关注建筑健康品质的热潮也丝毫未减但是近期的市场热点主要集中在关于住宅的健康性问题上而对更为复杂的写字楼的健康品质问题则显得较为淡薄目前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已经制定出《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对住宅建设的健康标准有了大致的规定和描述但仍未有关于健康写字楼建设的相关法规或标准体系。目前北京写字楼的健康品质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写字楼健康品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SARS之后开发商  相似文献   

16.
环境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高发态势,对于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有关环境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性问题高度相关。文章作者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采取路径分析的方法,创新性构建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意愿的影响因素构念模型,具体分析环境决策中公众的参与意愿具体情况。研究的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环境决策参与的价值认知、参与态度、参与个体主观规范以及参与个体的知觉行为控制作为主要解释变量,都会正向显著影响公众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诠释了保险资金在保障房建设中是参与性资金而非主导性资金,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融资是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客观要求,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融资存在临界点等三个基本观点,阐明了保险资金集中运用的制度因素和保险资金融资的趋利因素是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融资形成马太效应的两大成因及其三大危害,并在完善制度和政策制定方面提出马太效应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环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维护公众自身生存环境,弥补国家在环境保护中的不足,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但这项工程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投入,由于测算依据和方法存在争议,目前尚无准确的量化数据。本文考虑长期、短期保障房动态需求因素的差异,短期将家庭户规模与保障房面积大小相对应,测算“十二五”期间保障房资金需求量;长期将人口增长、通货膨胀等因素纳入量化模型,运用“月供-收入法”细化保障对象数量,采取“政府补贴差值”法测算保障房资金需求净值,得到北京未来30年保障房建设资金需求的量化数值。根据本文测算结果,北京保障房建设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性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增长加大了对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破坏,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又加剧了这一态势的发展。我国环境立法日趋完善,但治理情况不容乐观。其深层次原因就是制度因素,制度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应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理顺和改革体制入手,设立独立性较强的执法常设机构,杜绝政府失灵,加强环境规制;并将严格的环境规制与经济手段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劳动者和消费者安全和健康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政府应完善和细化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通过社会性规制,控制风险,保护公众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