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影子银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重大影响,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带来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也积累大量的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在西方及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完善影子银行监管治理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影子银行体系的’膨胀式发展导致了美国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高度繁荣。同时,影子银行由于、高杠杆操作、过度的金融创新和过度的交易为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2008年9月,金融风暴爆发,影子银行体系首当其冲。影子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的缺陷,导致影子银行纷纷破产,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影子银行横向分散风险的特性也使整个金融体系暴露在风险之下,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迅速演变成金融市场危机。  相似文献   

3.
随着上世纪中后期欧美一些国家出现了脱媒型的信用危机,政府不得不逐步放宽对银行的管制,以此来应对出现的危机。由此也带来了行业间激烈的竞争,形成了一股金融创新的潮流。近年来,"影子银行体系"在我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由于影子银行的种类繁多,其发展又缺乏监管,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威胁到了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本文基于这种视角,对我国影子银行风险进行探析,并提出了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美国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累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最终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影子银行系统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1991年~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数据具体论述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与欧美影子银行以资产证券化的主导发展模式不同的是,中国的影子银行属于信贷主导发展模式,通过社会融资成本、货币政策和银行稳定等行为来维持金融行业的稳定性。研究表明,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已经造成不小冲击,影响也已大大超过通货膨胀、银行自身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维持影子银行的稳定性是加强和完善中国金融行业稳定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结构发展、融资多元化的必然趋势。然而,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侵蚀了商业银行和传统资本市场的领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本文对中国的影子银行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各类影子银行的沿革、结构和风险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防范我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的基本思路,提出基于审计视角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杨均华 《全国商情》2013,(13):56-58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实现长足发展,局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危机时有发生,人们逐步关注和重视影子银行问题。本文着重从如何看待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构建风险识别机制和梳理及分析监管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需要构建一个有效风险识别机制和系统地建立对影子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远 《西部金融》2012,(2):68-72
目前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运行的潜在风险。虽然我国影子银行不论在构成还是运作方式特别是风险表现形式和程度上与美国影子银行有较大差别,但是,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不规范和无序运作,开始对我国金融健康运行构成威胁。所以,应及早规范我国影子银行的运行规则,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影子银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引发关注。基于2001—2012年年度数据,选取委托存款和信托存款、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集合理财产品、社会融资规模等作为影子银行的代理指标,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发展和金融稳定性之间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作为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其过快的规模扩张明显降低了金融体系钧稳定性。目前,我国金融环境还很不成熟,影子银行发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而不能脱离必要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实现长足发展,局部地区的民间借贷危机时有发生,人们逐步关注和重视影子银行问题。本文着重从如何看待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构建风险识别机制和梳理及分析监管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影子银行是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的产物,具有中国特色,需要构建一个有效风险识别机制和系统地建立对影子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影子银行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过去两三年里,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各类非常规金融活动和机构的监管,但影子银行仍然蓬勃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表达了对中国影子银行问题的担忧。加强对影子银行运行风险监控,促进影子银行的有序发展,对于加强我国脆弱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维护金融稳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摘要:立足于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基于2002—2009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子银行资金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实地调研访谈、文献归纳等方法,探析影子银行风险所在,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全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化金融创新的同时进行有效监管,引导民间金融阳光透明化,并健全征信体制,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采用协整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市场利率和中小企业融资规模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融资规模和市场利率较好的解释了影子银行规模,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也有一定放大作用,但影子银行规模并不影响市场利率。基于研究结论,本课题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在对影子银行加强约束的同时,亦需完善相关制度,鼓励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相似文献   

15.
影子银行的主体是金融中介机构,载体是金融创新工具,这些中介机构和工具充当了信用中介功能;影子银行的负债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存在监管套利的行为;影子银行始终游离于国家金融防火墙的保护之外,一旦出现问题,则没有最终贷款人和存款保险的保障。应改革监管体系,建立基于系统性风险的资本充足规则,限制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制定明确的杠杆率,改革银行体系,建立信息披露机制,提高投资者决策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2~2014年数据,估计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构建了我国金融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SVAR和DCC-MVGARCH等模型研究了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稳定指数的关系,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稳定性存在较大的正向影响,应对于影子银行宏观盯住、微观微调的同时,着力进行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监管准入标准日益严苛,部分资产质量较差、盈利能力较低、难以符合贷款准入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开始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纷纷转向信托、基金、保险等影子银行机构或向银行的"影子业务"寻求资金支持。目前地方政府向影子银行的融资呈现高增长的态势,通过建立市场内外部横向与纵向规制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引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理""合规""合法"地向影子银行融资,抑制其固有的风险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对当下我国面临城镇化新一轮建设的重要支持。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向影子银行融资的监管模式,也是我国建立资本创新体制并发展金融创新市场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影子银行体系风险较大,但其扩大了金融体系的效率边界及所服务的市场主体,因此应理性对待影子银行:对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等形式所形成的影子银行要加以限制,并逐步消除大型国企变身影子银行的可能性;另应鼓励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民间影子银行体系阳光化、规范化发展,从而破除中小企业领域存在的金融排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时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补充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而导致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其系统风险必须加以防范。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现存体态特征分析出发,从源头上把握影子银行发展的根源与风险特征,并就提高系统性风险预警,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全面监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3年4月9日,继惠誉国际降低我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评级后,4月16日穆迪也下调了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穆迪指出,我国快速增长的影子银行信贷给金融系统稳定性带来潜在风险。早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影子银行体系已获得发展但并未引起关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影子银行发展问题提上议程,在我国亦是如此。近几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呈现迅猛发展之势,随着银行理财产品风波、民间借贷风波等问题的出现,影子银行风险问题逐渐被引入公众视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