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信业管理条例》经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第228次常务会议通过后公布,自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它有利于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规范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保护信息主体权益;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是征信业健康发展的条件之一。我国应在明确信息主体信用权利性质的基础上,构建不同层次的征信法律法规,保护信息主体的权利。国家应在基本民事法律当中明确民事主体的信用权概念,在专门的征信立法中明确征信业各类主体的基本行为规则,并就非法征信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作出明文规定,同时就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机制作出安排,直接规定或授权征信管理部门建立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非诉讼处理机制。此外,征信业的自律也是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保护信用信息主体权益层面入手,对我国当前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剖析,并结合国际发达国家经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努力使信用信息披露和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之间得到有效兼顾.  相似文献   

4.
《征信业管理条例》对征信业信息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进行了规范,但对作为社会信用体系重要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农户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未做出明示。在分析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探寻农户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旨在引起各方对农户信息主体权益保护问题的关注,通过完善制度性保障的手段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正式出台,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有利于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规范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保护信息主体权益。通过总结《条例》的主要特点,分析《条例》对征信市场各方主体的影响,指出《条例》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如何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是征信立法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国征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宽松的信息数据保护环境.借鉴美国立法经验,我国在构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制度时,应遵循平衡保护、直接保护、可操作性强、权责明晰的基本原则,并从规范征信活动的各参与主体入手进行法律制度设计,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维权途径和监督措施.  相似文献   

7.
信用信息的征集是征信体系建设的首要环节,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信息征集制度对规范发展征信体系和保护信用信息主体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主要征信国家信用信息征集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国外信用信息征集行为的主要特点,提出了从四个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信用信息征集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自然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包括自身隐私权的保护和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最惠待遇的获取两个方面。为加强对自然人主体权益的保护,即将出台的《征信管理条例》应在保障自然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的功能上予以明确。此外,还要努力构建自然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障体系,明确自然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障制度的定位。  相似文献   

9.
信用信息收集和使用的基本原则既是保护信息主体权益的需要,也是规范信用行业相关机构业务的需要。保护个人隐私和保障公平的原则最为根本,该原则要求那些纳入个人隐私和影响公平授信的信息不能随意被搜集,更不能作为个人信用评估模型的变量。证据原则能规范搜集与保存个人信用信息的机构行为,防止任意搜集个人信息。知情权原则是对信息主体了解那些信用信息被搜集的保障。不利行为通知原则针对的是更为敏感的负面信息。异议权原则是维护信用信息准确性之必需。这些原则的贯彻更需要搜集和保存信用信息专业机构、授信机构的配合,并应成为其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征信工作实际,从个人信用信息异议的归类、特点及成因分析入手,提出个人信用信息异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六个方面给出了解决途径: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缩短周期,做好异议处理;强化业务管理。降低第三方结算业务风险;依托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积极稳妥开展异议主体权益保护工作;强化制度规范。推动异议处理监督管理;规范个人信用报告应用和解读;加大征信业务培训和征信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个人信用信息是其主体人格尊严与自由的载体,而不同机构与组织在各种利益驱使下频繁地共享信息,这引发了主体人格权益保护的危机。为应对危机,运用价值分析方法并吸取欧关立法精髓,同时结合国内征信业发展与治理的现状,对《征信业管理条例》进行分析,建议我国通过统分结合的立法手段来规制信息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12.
征信体系建设是我国推进信用经济发展的标志。对信息主体权益的法律保护,是征信体系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征信立法中对如何有效保护信息主体权益的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信息主体的信用知情权、修改权、信用异议权等相关权益没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从征信信息主体权益的相关内容出发,借鉴国外征信立法保护制度,探索构建我国征信主体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个人信用立法,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目的与范围等不明确、更新不及时,个人信用查询授权不规范,被征信人参与信用信息处理权利不明,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健全,没有明确征信主体和信用主体的权利义务。因此,应制定专门的个人信用立法,建立健全个人信息采集的有效管理制度,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使用、披露与保存应体现对消费者权益最大限度的保护,确保被征信人对个人信用信息参与的权利,规范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授权,建立健全个人信用管理的内控机制。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影响着每个人的信用行为,如何保证信用信息采集需征得信息主体的授权。保证信用信息采集真实、准确、完整,并且客观地评价个人信用状况,对信用信息使用的部门如何有效监管,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尽快立法不仅可以使信息主体对自身信息的合理权益免受侵害,还将促进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颁布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是征信法律制度建设的重大突破。《征信业管理条例》明确征信业的监督管理机关,规范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完善征信业务规则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规范。这对加强征信业管理,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在个人征信主体信息权益保护领域仍缺乏具体操作细则和配套法规的现状,在分析对比美、欧、日个人征信主体信息权益保护体系的基础上,建议在保护模式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渐进借鉴模式;在运行机制上,推动流程化及标准化管理;在法律体系建设上,逐步完善操作细则和配套制度;在监管体系上,进一步增强并明晰征信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7.
为调和个人信用信息主体与征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我国宜保护主体权益并予以限制。通过比较分析美欧制度和我国现行法可知,后者存在着保护对象与方式等缺陷。对此我国应按照产权规则确立个人信用信息权制度,采取积极手段完整地保护主体的人格尊严自由及经济利益;而立法者为限制权利应做出区分式的制度安排,以具体满足征信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交易者私益,并回应不同利益诉求下征信者与信息主体之间力量对比差异导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全流通市场中解禁的大股东已经成为我国股票市场最重要、最活跃的参与主体,由于大股东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其交易行为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一直都备受争议。基于此,本文从特质信息提供者的角度对大股东交易在影响股价信息含量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交易确实可以提高股价信息含量,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股价信息含量的改变是由于大股东交易所致而不是噪声所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个人征信的广泛应用,相关的维权投诉事件不断增多。从基层人民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实际案例出发,以法律层面所涉及的征信信息主体享有的控制权、知情权、异议权和救济权为视角,分析我国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建立保护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借鉴国际个人征信制度的发展历程,着重研究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使用与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问题,并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出建立健全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个人征信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