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北京市就业形势与就业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就业压力日趋严重。通过对北京地区就业的逆奥肯现象分析,并运用北京就业弹性预测、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和就业结构的熵值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就业结构进行研究,寻求影响北京当前就业形势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就业关系研究--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二者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云南省扩大就业的.个重要方面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因而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比较,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产业优化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可分为直接就业效应和间接就业效应,且间接就业效应显著于直接就业效应;文化产业的就业效应可分为就业总量效应和就业结构效应。就总量来讲,第三产业与文化产业对于就业都存在正向拉动作用,且文化产业的就业弹性明显高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0.13>0.037);就结构来讲,文化产业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符合就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了就业结构的优化。因此,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鼓励文化创新和文化领域的自主创业,培育民族文化品牌,加大承接文化产业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的发展状况、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分布特点以及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并且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对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因素作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发展提出了一般分析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描述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以配第-克拉克定理为基础计算了就业结构偏差系数,并分析了我国各产业增长对就业人口的弹性;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动之间的联动关系分析,努力寻求促进有效就业的产业发展方向,为解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处于全面深化进行"十二五"建设时期,增加就业环境是确保发展的必要条件。以河北省产业结构的纵向分析、就业结构的纵向分析为基础,采用偏离度的方法进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分析,并采用就业弹性的计算方式,计算总体平均值的方法,论文分析出产业经济发展对提升就业的作用。最后,结合河北省目前的产业结构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就业比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就业结构是社会结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业结构伴随着社会阶段结构的变化而变迁,随着大力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总量的增长,必须会加速社会就业结构的转换,但由于贵州人口增长过快,整体人口素质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主导地位等制约因素,这种结构的变化相对是滞后的,文中针对当前贵州就业工作的形势和矛盾,提出了贵州就业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对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就业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和分析,分别按照第一个因子(服务业就业意愿因子)与第二个因子(实业就业意愿因子)对各个地区就业情况进行排序,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就业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提高我国人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安徽省1985-2008年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有关变量为基础,分析安徽省劳动力就业弹性系数,安徽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建立回归方程剖析三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论述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三地区域发展极不均衡,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近四年来在中央指导下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三地在具备条件的重点领域有序推进,但人才一体化少有突破,人才资源整体上流向京津地区尤其是流向北京的趋势依然强劲.通过调查样本发现,河北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地域选择上,生源地就业依然占主流,赴京津就业占比不高,主因是自身竞争力、信息渠道、流动成本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河北为促进就业、吸引人才应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省内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校企合作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京市失业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的回顾,对北京市失业保险基金在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客观评价。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北京市在发挥失业保险功能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应在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预防失业的功能方面采取常态化、制度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VAR模型对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与建筑业就业只是在数理统计上存在关系,并没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最低工资对重庆市建筑业的微弱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并不明显,可以紧密联系行业平均工资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六所来华留学生较为集中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在华留学生兼职就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发现:留学生在华期间从事兼职工作渐成普遍现象,而留学生自身增加经济收入、深度体验中国文化和进行职业规划的动机,以及用人单位的需要是其成因;目前,兼职就业环境与留学生的心理预期有较大差距;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宣传不到位,使留学生兼职就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缺乏指导,就业渠道不畅和劳动力素质偏低。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原则是: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再就业置于同等地位,既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农村和城镇劳动力,又要统筹兼顾北京市和外省市劳动力,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公平竞争的、高效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主要对策有:出台统一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流动劳动力的监控力度,完善资金支持体系,扶持骨干乡镇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北京市公共职业介绍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公共就业服务功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公共职业介绍系统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绩效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考核结果运用不合理。研究中选用平衡记分卡方法设计北京市公共职业介绍系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提出实施绩效管理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流动就业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与劳动用人制度改革相配套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人事工作。北京市流动就业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流动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在档案利用、档案转递、档案监管等重要环节出现了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在新形势下流动就业人员档案管理制度、模式、监管等方面需要开展必要的制度创新,以期更好地促进北京市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确保人事档案得到安全、有效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的扩张,由于城市周边土地被征用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失地上楼农民。如何充分利用城市的发展机遇,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失地农民就业,实现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成为城市化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城市边缘区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职业指导及就业工作为例,针对高职学生层次,结合财贸类专业特色,从内外因素两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如何帮助大学生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即从内在而言,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抓手,就外在而言,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信息、建立校友资源库、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设置上班式课程、强化校企合作机制、签订订单班培养方式、创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为方便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建的多种类型平台为措施,重点论述如何开展特色就业工作以及提升职业指导效果与效率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