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从微观管理角度,在海关大监管体系框架下,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优化海关监管运行机制,纠正海关大监管体系目标不协调的观念和做法,提高全体关员的依法行政能力,使得海关监管通关、依法行政的整体效能有一个质的提高,以海关监管基础工作的高质量,保证“以有效监管为目标导向”的海关大监管体系战略目标的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2.
海关风险管理发展中存在的对外执法不统一、内部各业务领域、各部门运作不协调、配合不紧密、风险管理职能主体事权错位、权责背离等问题,主要是由现行“条块分割”式管理造成的。应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海关的执行力,在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中创建新型风险管理框架,组建相对独立的全国海关风险管理中心,创建区域性海关风险监控管理中心或风险管理协作区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海关后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能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难以共享等问题。应通过探讨,明确稽查工作在海关大监管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并整合海关后续管理资源,提高海关整体管理效能,在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中形成信息共享、职能融合、良性互动及健全联动的新机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要以"增强海关监管整体合力,提高海关经济保障作用"为目标,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优化实现海关管理的"四肢有力",把"一条主线,两支力量,三大模块,四项标准"作为科学合理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应充分发挥"腹地资源"的功能,建立多重风险的集合防控机制,借鉴"大部门制"合理事权,大监管体系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体现在执行层面,大监管体系应是海关改革的延续,确保我们符合经济发展要求且经过实践证明有成效的政策和制度保持相对长期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帕森斯在其社会系统理论中提出了系统结构性变化的四种基本方式:适应、整合、协调、模式化。这四种结构也必然存在于构建大监管体系的过程中,表现为整合性、协调性、高瞻性、可控性等四个基本特征,同时又对大监管体系的建立具有推动作用。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应遵循三个基本步骤:优化管理架构、优化监管模式、优化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6.
关税来源于税源,关税税源管理是关税征管工作的起点。关税税源管理既是关税预测、编制关税计划和制定征管办法的依据,也是衡量关税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海关比较注重"关税征收管理","关税税源管理"却一直是关税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笔者期待通过本文呼吁加强对关税税源的管理,将"关税税源管理"融入海关大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海关综合治税效能。  相似文献   

7.
南京海关近年来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是,也存在改革的综合效益不高、职能部门对基层的监督、指导、协调、服务作用发挥:不充分、监管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基层特别是苏南地区海关人力资源严重紧张、一人多岗现象比较普遍、一线监管特别是对监管场所的管理存在重大隐患、对货物的实际监管存在不到位的风险等问题。构建大监管体系需要着力推进几个“重点突破”,即:在组织体系上,理顺明晰权责关系;在业务运行上,探索“中心制”运作方式;在管理手段上,突出风险管理中心环节作用;在监督实现上,重在防范“两个风险”;在科技手段上,建立集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是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的重要载体。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自觉运用到构建大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使海关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领会大监管体系的实质内涵,探讨实施构建大监管体系的途径。从海关近十多年的改革历程看,两次重大改革均有成败得失。应从海关的本质来考虑海关的机构设置,变职能划分为手段划分,不必强调上下一条线,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关牵制制度作为实现海关工作目标、防范执法和廉政两个风险的最有效的工具,越来越被管理层重视。构建海关大监管体系就是要全面优化海关监管和服务,全面提升海关行政执法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通过制度设计、有效问责和强化队伍建设,保障内部牵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贯彻风险式管理理念、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加强海关与商界的合作,已经成为各国海关监管的共同发展趋势。2011年是“十二五”海关推进大监管体系建设的开局之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监管体系建设涵盖海关工作的各个领域,本文从海关对企业管理的角度,提出以企业诚信评价、风险式分类通关为载体,统筹配置管理资源,推进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货币协调是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和货币风险的重要手段,国际金融危机是对货币政策协调的严峻考验和有力推动。当前,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协调呈现出不同以往的五大特征,实现了"无协调的协调"、协调中博弈因素减弱、呈现出"雁式分工"格局、收益分配不均衡加剧、长效预期与短期利益取向并存。新特征预示着新起点,今后国际货币协调应致力于实现三步推进的战略构想,以国际区域货币合作为起点,以多元货币体系为过渡,最终走向超国家主权货币。  相似文献   

12.
内涵丰富的大监管体系,集中体现了海关改革创新的最新成果,更加深入细致地阐释了现代海关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大监管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点多线长,任务繁重。推进这样一项浩大工程,重在减少变革冲突,形成合力,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关键的基础性问题。大监管体系最为关键的基础组件是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业务线管理可以优化海关管理的执行环境、控制机制和协作架构,提升大监管体系执行力,推动大监管体系建设成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地处开放型经济大省的江苏省的南京海关,贯彻中央和总署工作部署、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关区发展实际难题,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海关工作16字方针和队伍建设12字要求,以构建大监管体系为统领,以从严治关为主线,扎实推进学习型、责任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的"五型"海关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由业务大关向"让中央放心、让人民满意"管理强关的根本性跨越,具体途径和措施是做好加强队伍建设、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进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等五个方面工作,为推进海关事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当前形势下,海关监管业务量日益增大与管理资源相对不足成为制约海关现代化建设的约束因素之一,客观上要求海关必须提高管理运筹能力,即推行海关监管的"精细化"管理,合理安排有限资源。合理组织海关监管过程,每位关员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努力把监管工作做到"无瑕疵",使顾客真正对海关监管过程感到满意。若真正提高了海关监管整体效能,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5.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成效与海关的行政能力和社会效益直接相关。两者结合的实质是要构建资产配置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相统一、资产运行管理与预算执行相匹配、资产报告分析与预算报告分析相印证的海关公共资源管理体系。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应通过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规范资产预算编制流程,拓展资产管理网络系统,创新资产监管运行机制等措施。实现"资预结合",对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海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关管理理念从"行政主导"向"客户导向"转变,管理对象从以物为主向物和人并重转变,管理方法从单一模式向分类管理转变,管理方式从各自为战向广泛合作转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海关现代化浪潮中,世界各国海关改革出现的"四个转变"趋势。所谓"以企业为单元",就是以进出口企业作为海关管理的基本对象和主体。本文阐述了海关企业管理工作在构建大监管体系下的地位,分析目前企业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构建符合大监管体系要求的企业管理新模式的初步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17.
内陆基层海关由于地域及业务量等各种条件的限制,软硬件建设方面长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在大监管体系建设背景下,内陆基层海关的业务改革整合,应加强集中式查验场地建设,遵循优化作业流程、有效监督、降低成本等原则,整合人力资源,强化风险防控,提高内陆基层海关执法和管理规范化水平,以及促进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政府营销"理念,对服务型海关建设进行思考。通过对"政府营销"的内涵及特点的阐述,试分析在海关工作中推行"政府营销"理念的必要性和海关"政府营销"的"4CS"策略。对实施"政府营销"应注意解决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高营销战略的执行力,加快服务、法治及责任海关的统一体建设以及建设高素质的准军事化海关纪律部队,实现把握把关与服务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激励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手段。目前,海关在现在干部管理中激励手段过于单一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关员价值认可的渠道较少、抓手缺乏、途径不多。为此,有必要在海关内部构建起一种多渠道、多途径的、对关员工作价值进行认可肯定的多元化激励制度,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搭建关员自我实现的平台,从而协调一致地为实现海关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全国海关关长会议的主题报告指出:要着力把握好坚持风险式管理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海关大监管体系建设,努力建设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海关。关长会议主题报告将风险式管理理念作为大监管体系和现代化海关建设的“四个着力”点之一,着重予以强调和说明。笔者围绕学习关长会议主题报告,就坚持风险式管理理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