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负商誉问题是会计界争议较大的问题。负商誉在逻辑上不可能存在,但它在企业合并中确实存在,造成选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在会计处理上不能忽视负商誉的客观存在,而应合理地在帐面上加以反映和在报表上进行披露。目前.应采用按比例直接冲抵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我国负商誉的基本处理方法,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设计一个例外原则作为可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的合并准则取消了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权益联合法,统一为购买法.但同时也在无形资产,特别是商誉的会计处理方面做了革新,不再要求商誉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而代之以减值测试.在我国制定合并会计准则时,应对此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笑霞 《新智慧》2004,(5A):9-10
负商誉是会计理论中一个久而未决的难题。迄今为止,在负商誉是否存在、其性质和会计处理等问题上人们仍未达成共识。笔者拟就负商誉的若干问题,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1年发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1号——企业合并》(SFAS141)的相关规定,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下的企业合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是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各有适用范围。两者对合并企业具有影响:按照购买法,合并所产生的商誉采用了分期摊销与减值测试并用的方法;权益法要求按并入净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入账,不确认商誉或负商誉。  相似文献   

5.
商誉具有不确指性、多样性和风险性,商誉的构成因素也是多样和可变的,不同的商誉观有不同的计量方法,并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会因并购方式不同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6.
﹝摘要﹞商誉价值对于以提供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保险公司而言尤为重要。商誉价值不仅体现保险公司服务质量,而且是其获利能力的表现。本文运用管理熵理论分析影响保险公司商誉价值大小的因素,并认为管理熵值的增加必然导致商誉价值减小,而商誉价值减小将导致利润率下降。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并购能够产生协同效应,那么并购就能降低保险公司的管理熵值,从而提高商誉价值,最终提升保险公司的利润率。  相似文献   

7.
购买法与权益集合法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购买法与权益集合法的特点 购买法(Purchse method),假定企业合并是一个企业取得其他参与合并的企业的净资产的一项交易,这一交易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入机器设备、存货等资产并无区别.其主要特点是:实施合并的企业要按公允价值记录所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债务;合并成本与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记为商誉(若合并成本小于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则记为负商誉);实施合并企业的收益包括当年本身实现的收益,但仅包括合并日后被并企业所实现的收益,合并前被并企业的留存收益不能转入实施合并的企业;若是控股合并,则存在子公司账面净资产是否要调整为公允价值,并确认商誉的问题,也即是否要改变子公司的计价基础,若不改变,那么合并成本与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则不等.  相似文献   

8.
王飞扬 《新智慧》2000,(2):45-45
一家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时,其支付的价款低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习惯上被人们称之为“负商誉”。对于负商誉的账务处理,通常有三种处理方法:①将负商誉确认为一项负债,并在确定的期限内摊入各期收益;②在进行企业合并的账务处理时,作为权益的增加。即确认为资本公积;③按比  相似文献   

9.
何海  秦勉 《新智慧》2004,(11A):16-18
世通财务舞弊案曝光后,一些会计问题引起了会计职业界的关注。然而,人们主要的目光似乎集中在世通如何制造假账上,对其重要资产——商誉方面的会计问题却重视不足。本拟从财务经济学的并购理论出发对商誉的性质进行思考,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合并会计被誉为财务会计的四大难题之一,其中合并商誉及其会计处理问题一直以来争论较多,是会计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合并商誉的产生及确认入手,比较和分析目前国际通行的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模式、负商誉的确认和处理,以及我国的会计实践,并提出合并商誉会计中存在问题及其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合并会计被誉为财务会计的四大难题之一,其中合并商誉及其会计处理问题一直以来争论较多,是会计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合并商誉的产生及确认入手,比较和分析目前国际通行的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模式、负商誉的确认和处理,以及我国的会计初中,并提出合并商誉会计中存在问题及其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关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至今尚未出台,其还存在许多引发争论的问题,而负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就是诸多争端之一。1.负商誉的性质。关于负商誉的产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1)徐泓等认为,负商誉是购买企业的自创商誉。(2)李晓玲认为,负商誉的产生有三方面原因:①购买企业承担被购企业的隐性成本,这些隐性成本会导致未来经济资源流出;②各被购企业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即将倒闭,企业则宁愿以低于公允市价的价格将其出售,以求得比继续经营和破产更有利的结果;③社会经济发展特殊阶段的一种现象。(3)杜兴强从产权经济学角度对负商誉进行分析后认为,负商誉是在单项出售净资产的交易费用大于整体出售净资产的交易费用的前提下产生的,是理性的目标企业所有者为了避(4)谢群松和陈昭方等从财务经济学角度利用模型区分是否存在交易费用和不同的合并方法,对负商誉的产生进行了分析。他们通过分析得出结论:①根据陈信元等提出的负商誉与合并双方的谈判能力有关,而合并双方的谈判能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合并双方各自自创商誉大小的观点,得出负商誉是购买企业的自创商誉不成立的结论;②在吸收合并情况下,李晓玲和杜兴强的理论都得到了支持;③在购受控股和权益联合合并两种方式下,负...  相似文献   

13.
浅析企业并购商誉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企业并购的发展,有关并购商誉问题也成为会计界争论的热点。本文主要讨论了现行实际应用的分别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两种并购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同时还对部分国家的商誉处理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关于并购商誉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针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概括介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有关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变化,分别从对合并商誉进行减值测试须注意的问题及具体实施步骤,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WTO保护期届满、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国有资本的逐步退出,合并不失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投资风险、增强竞争力的便捷之路。而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对于合并企业的后续发展影响深远,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外购商誉的确认与计量重新认识。一、传统的商誉观从19世纪末商誉观的形成到亨德里克森三种商誉观的总结,人们普遍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商誉是特殊的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商誉根据来源的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在会计实务中出于三方面(稳健主义、确认价值基础的可靠性、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的考虑,一般不确认自创商誉,只确认外购商誉。具体说来,对于如何确认外购商誉,传统的观点有以下几种:1.外购商誉的确认范围。较早的观点认为,外购商誉是并购企业在合并交易日所支付的购买成本超过所获股权相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然而,由于意识到购买成本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并非都是不可辨认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首次提出了“核心商誉”的概念。核心商誉包括两部分:一是被并购企业在被并购前已经存在的商誉在继续经营中的公允价值,称为“持续经营商誉”;二是代表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协作能力的公允价值,称为“合并商誉”。这一新...  相似文献   

16.
几乎所有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上市公司都会涉及商誉会计的核算问题,因此了解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商誉处理的变化及其影响就显得迫切而重要。本文将概括新会计准则中商誉处理的变化情况,并以海南航空公司为例,说明商誉会计新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并商誉一直是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国内、国外和国际会计准则合并商誉处理、介绍和比较,使大学对合并商誉有更多、更明确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了合理性评价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并购也逐渐增加,这种情况下商誉成为会计学界的研究重点,本文在对当前我国合并商誉确认与计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合并商誉确认与计量的完善建议,对于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处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誉确认与计量相关问题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商誉是企业合并中产生的不可辨认的非流动资产。对于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目前没有单独的具体会计准则规范,却散见于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和合并财务报表等具体准则中。影响商誉确认的因素很多,其计量比较复杂,特别是商誉减值测试的难度较大,涉及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目前准则规范的可操作性较差,值得更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中合并商誉确认和处理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认为三种合并经济实质是相同的,因此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在实务上为了保持一致性,应尽可能地与国际接轨,对合并会计报表中的合并价差采用分摊的方法,即确认商誉,并对商誉定期进行价值重估以确定商誉价值变动的影响。最后对未来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即将“合并成本与其公允价值之差”作为递延资产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