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薄弱,严重滞后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而目前农村土地始终承担着社会保障的作用,文章对农村土地提供的社会保障功能进行利弊分析,认为其弊大于利。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减弱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增强土地生产功能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流转中社保功能体现与补偿标准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保障是农村传统的保障方式。目前我国农村还不具备建立全面社会保障的现实基础,农民社会保障还不能完全脱离土地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中国转型时期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因此,需要针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农村务农人口三大群体,将土地流转与土地保障功能延续联合构架,通过土地流转获利补偿类型的划分与范围计算的重新设计,实现农村土地保障功能在土地流转过程的延续。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承担着社会保障的功能。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制度、土地数量、土地收益的限制,这一功能正逐渐弱化,土地流转政策顺应生产力发展形势提上日程,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土地流转后农村社会保障如何延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是当前破解此困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农村生产效率的提高越来越赶不上农业技术的进步。先进的农业技术在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下没有用武之地,农业技术的进步没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本文试图运用产权制度理论分析当前农村的土地问题,参考现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一个新的合理有效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5.
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我国农村的土地集体产权制度体现着一种不清晰、不平等、不完整的法权关系。这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是以传统的计划经济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仍然带有传统的计划经济色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流转市场的不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不配套、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缺乏和农村社保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通过确立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流转主体、流转模式、流转期限等配套政策,建立流转价格评估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产权理论及我国农村土地使用现状,分析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重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提出相应配套改革,以期能在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关系的同时,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土地主要执行社会保障功能,阻碍了农地使用权的流转.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地使用权流转和农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和谐互动,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土地征用所致的农村土地价值显性化激发了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而农村土地承包权划分不清和农村“合法权威”的缺位则使得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难以有效约束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机会主义行为盛行之下,村民间为争夺土地附加价值而产生的“界畔纠纷”有其必然性.应继续做好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建立划分明确、易于执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并通过建立惩罚和约束农民机会主义行为的法律法规、树立政府管理部门的廉政形象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文化素质,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规则在农民内心进行内化,实现法律秩序的经验效力,树立农村社会“权威”,才能有效控制当前我国农村的“界畔纠纷”.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土地产权内容残缺等方面的法律缺陷,导致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遭受严重损害。为弥补上述法律缺陷,应从立法上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加以完善,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立为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并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通过赋予农村土地所有权应有的处分权能、适当放宽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的收益权能等途径完善农村土地产权权能。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传统养老制度的功能日益弱化以及社会化养老资源的城乡分布相对不均衡,农村老年人面临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商业养老保险对于构建多层次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有效需求的角度分析商业养老保险在中国农村市场的可行性,必要性,并结合已有的分析对商业养老保险在构建中国农村老年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转制度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三类人群":失地农民、农民工、农业劳动者,这"三类人群"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有约束。破解土地流转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困境,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利益,是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笔者在肯定土地流转制度有效的前提下,借鉴经济学中对弹性的分析思路,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土地流转制度下社会保障涉及的三大人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弹性和供需缺口,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设计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和谐三角"。  相似文献   

13.
郭敬林  介雯 《西部金融》2013,(11):80-83
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而农村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验示范区高陵县的创新实践的梳理,对当前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可谓屡经波折。文章介绍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异常发展阶段、改革阶段与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阶段,分析了60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着手建立针对农民的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新型养老保障制度。通过对我国学术界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势在必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监管责任与财政责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管理"、"部分省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等相关问题的理论探讨进行了文献综述,进而阐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取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城镇化转型提出了顶层设计和系列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探讨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及其普惠性优化对于破解城镇化的资本约束、建立城镇化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分析长期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金融结构约束问题,提出基于平等、安全、包容性、均衡化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能有效提高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资本供给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普惠性金融的四维功能和农村普惠性金融的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城乡衔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实现社会保障城乡衔接就是当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分别阐述了社会保障城乡衔接的经济理论,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城乡衔接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行养老保障体系中,农村养老保障环节非常薄弱,迫切需要加强。文章依据相关统计资料对全国农村老年人口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近几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探索的实践,提出建立农村老年津贴制度,并建立起老年津贴精算模型,对领取老年津贴的起始年龄、老年津贴标准、老年津贴增长机制等多种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津贴制度的财务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依据"财政可承受、制度可持续"的原则,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何缩小差距,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是今后苏州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也是加快苏州工业化、城市化,全面实现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苏州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完善制度,"双轨"运行,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创造基础和条件;第二步逐步并轨,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为此,须注意城市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及其组织管理的改革、创新、协调、整合、有差别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农村的社会救助事业与城市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尚不适应。以我国中部地区江西省农村低保制度运行实践的调研资料为基础,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农村低保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村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偏低;社会支持和投入相对不足,农村低保资金来源渠道窄、不稳定;基层农村低保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到位。所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是:健全农村低保制度;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低保的投入;增强县(市、区)政府财政实力,鼓励社会组织或个人支持农村低保制度;充实基层农村低保工作人员;改善农村低保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