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首先从中国1984—2005年的资本—劳动比的变化趋势来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对我国信息技术对资本—劳动比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中国信息技术对资本—劳动比的影响规律,得出本文的结论: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阶段,信息技术表现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减少就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阶段,信息技术表现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增加就业。最后提出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成品出口的结构出现了两个矛盾的,但又是很明显的趋势,即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以纺织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将在国际上长期发挥出其比较优势。究其原因一方面,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分工起作用,我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底端,其产业结构必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另一方面,机电、高新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结构上也仅处于加工制造环节,其出口贸易主要也还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因此,传统的比较优势即使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中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1997、2002、2007年中国33个部门的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和进口对中国GDP的形成和增长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两者对GDP形成和增长的贡献程度都比较接近;1997~2007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率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资源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服务业出口对GDP形成的贡献率则保持了持续上升的态势;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进口对GDP形成和GDP增长的贡献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且贡献率还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贸易效应——基于产业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二者都是一国经济实现与世界接轨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两大产业,从贸易总量、绩效与结构三个角度定量检验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论显示,中国两大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分别能够带动国内同行业对外贸易的增长,对中国来讲,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是对外投资的主导产业,但是也不能忽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初级产品出口主导型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主导型;由资源密集型出口商品结构向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出口结构逐级转变;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加工贸易取代一般贸易成为主导出口贸易方式;外资企业取代内资企业成为出口主体;发达国家成为中国主要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低就业的增长"?许多学者对此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释.我们认为,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在地方政府竞争下,为追求GDP的快速增长,各地方政府会选择和扶持具有更强GDP增长效应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导致资本挤出劳动,使我国出现"低就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运用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对2001—2012年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对外贸易整体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对以SITC1位码水平下九类商品的竞争力指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优势较明显,但有减弱迹象;我国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竞争优势逐渐增强。通过对不同技术含量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分析,发现我国低技术含量制成品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具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中工程类制成品、加工类制成品及电子和电力类高科技含量制成品竞争力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货物贸易迅速增长,中国主要向东盟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双方在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存在产业内贸易。双方的贸易结构必然影响到双方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通过对中国-东盟货物贸易的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得出结论,即中国对东盟的进口和出口均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且进口比出口更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下构建了GVC就业效应分析模型,对中国参与GVC不同模式的就业拉动量进行测算,并通过结构分解法分析不同参与模式下拉动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后向参与率高于前向参与率,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及服务业主要以前向模式参与GVC,制造业主要以后向模式参与GVC;制造业是低技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拉动行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对总体和低技术劳动力就业的拉动能力最强,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高技术劳动力的就业拉动能力最强;最终品和中间品出口是就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就业量受技术水平提高的影响较小,后向参与模式中,国外增加值率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就业量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就FDI对我国十类工业行业就业的诱发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综合就业效应来看,引进资金密集型产业的FDI与扩大就业不是矛盾的,同样,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FDI并不一定是扩大就业的最优决策,相反可能会使得外资企业资本、技术优势的外溢作用得不到充分利用,进而不能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必须结合行业特性引进FDI。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探讨中韩两国的产业间贸易,深入分析双方贸易的主要商品结构和主要特点,认为中韩贸易已经发展到了并处于相互出口主要工业制品的阶段。中韩贸易结构存在着互补性,中国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韩国出口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文章进一步阐述韩国双方产业内贸易的状况,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对双边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中韩在所有产业的产业内贸易都出现增长。  相似文献   

12.
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是重要的产业类型,论文通过分析,确定了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包括的主要产业(行业),并计算出历年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值比重,对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进行实证描述,分析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必然性,最后提出了发展广西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与出口程度具有正相关性,但到达“刘易斯转折点”(2004年左右)后,随着普通工人工资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出口方面的表现逐渐受到削弱。采用2000—2008年我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分阶段、分类型测算其出口份额和资本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份额显著下降,其中劳动力成本占比越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越大;同时,制造业企业也逐渐采用资本替代劳动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根据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东部地区应逐步发展高端产业,中西部地区应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作为研究切入点,使用11年的细分产品数据(HS10)分析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三大产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实际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美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存在明显的分化趋势,汇率波动对我国三大产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显著但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5.
借助《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基本流量表和中国报告给联合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库的三位数数据,考察15个代表性制造业部门加入WTO前后垂直专业化动态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在加入WTO前后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加入WTO之后,尽管在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下,中国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借助垂直专业化分工获得初步的发展,但主要局限在这些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上。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近年的发展状况引人注目。其中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贡献到底如何,是否有助于实现产业升级值得探讨。本文根据投入产出模型,详尽地计算了四川省对外贸易的进出口贡献率、进出口贡献系数及各行业的进出口贡献率、进出口贡献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四川省进出口增长速度迅猛;进口效益增长不明显,出口效益有所下滑,经济增长质量不佳;进口依赖行业缺乏核心设备和技术,出口依赖行业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增加值率较低。最后,文章还就四川省各产业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看,对外贸易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共同作用,总的影响不确定。本文利用88个国家1992~2011年的面板数据,构造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发现进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均与碳生产率正相关,且高收入组比中等收入组更容易通过对外贸易渠道提升碳生产率。这对于我国的启示在于要充分重视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对于提升碳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将资源、碳密集型产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转移出去,并依靠进口满足国内需求,还要优化贸易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通过提升碳生产率实现向低碳经济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8.
通过Skyline分析方法研究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讨论国内产业结构变化给贸易结构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出口率和进口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平均自给率在100%以上,而其变化趋势均呈现倒“U”型;第二产业呈现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占国内工业生产规模比重偏小,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较高的特征.中国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完善贸易结构,通过贸易结构的带动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物流产业标准与产业升级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理论分析物流产业标准对产业升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1~2010年我国物流产业及其不同部门的标准存量和产业升级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物流产业标准与产业升级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物流产业标准增长有利于产业升级;不同物流部门的标准存量增长对物流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交通部门的影响程度最大,包装部门的影响程度最小;物流产业标准对不同物流部门产业升级的影响也不一样,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通信行业和交通行业的影响力度要比劳动密集型的邮政行业大。  相似文献   

20.
结合全球价值链中的上游度指数以及基于国内增加值核算下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利用最新版本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从服务贸易整体、服务大类、细分服务部门三维度深入分析我国2000~2014年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分工地位与竞争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上游度指数层面,我国整体服务贸易出口具有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攀升的趋势,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指数值更大;(2)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层面,我国整体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偏弱,其中生活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而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弱,资本密集型以及公益服务型两类服务业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