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出PPP项目融资风险的25个影响因素,并利用1-5分标准法对各项风险因素指标进行第一次筛选,再利用相关系数法进行第二次筛选,获得15项融资风险因素。本文采用熵权法,对15个风险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得出生产风险和政治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大,以指导PPP各参与方做好这两类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与文献研究法对无锡市PPP项目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构建无锡市PPP项目的风险网络,并通过问卷调研量化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强度。分析得出,风险网络中影响力较强的风险节点有政治风险中的政府信用风险、政策法规变更风险、政治决策失误风险;建设风险中的工期延误风险和完工风险;法律风险中的法律变更或不完善、合同违约风险;运营风险中的收费变更风险;金融与市场风险中的市场收益风险、市场需求风险、金融风险以及合作风险等。据此提出加快信息传递与共享、健全信用、监督与考评体系、完善合同管理和风险分担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PPP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管理模式,并非一种简单的项目融资模式,因此只有在充分认识该项目风险的复杂性、阶段性和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识别与分析该项目所存在的风险.本文以国内PPP项目所处现状为依据,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PPP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与因子分析.因子分析表明:政治风险、建设运营风险、金融风险以及环境风险是我国PPP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且这四大类风险中又包含了不同的具体风险因子,同时这四大类风险影响因子对我国PPP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是逐渐减弱的,但在PPP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任何一类风险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投资的风险进行评价和研究,能够有效降低资金的投资风险。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进行简单的介绍。其次,对PPP项目投资的风险进行研究。最后,对PPP项目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包括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及风险的控制措施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政府引入PPP项目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各自的禀赋优势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此,政府需要充分发挥PPP应具备的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减轻财政负担等基本功能。但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政府在实施PPP项目时容易偏离其目的及功能,致使PPP项目存在腐败风险,具体表现为信息公开的腐败风险、职能履行的腐败风险、招标竞标的腐败风险、制度落实的腐败风险、官员自身的腐败风险等。在剖析腐败风险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构建完备的信息公开机制、健全PPP监督机制以及完善有关PPP的法律体系等具体措施,以期为预防PPP项目腐败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解决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的贫困问题。通过分析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现状、制约因素及贫困地区如何选择脱贫致富的路径问题,希望能有助于农村贫困地区早日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地均出现了PPP项目投资热潮,很多上亿PPP投资项目的存在不仅使得地方经济获得了较好发展,更加使得政府职能在履行上更为充分。PPP项目在当前受到了极大程度的认可,很多地方政府也热衷于上马PPP项目。但也需要看到,PPP项目投资本身存在较多风险,系列风险一旦爆发不仅会对项目进程产生影响,更加会导致相关者主体经济利益的严重损失。本文将对PPP项目投资存在的系列风险进行研究,并就如何进行相关风险的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治县域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的省际、边际地带,是我国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面临诸多不利条件。当前,一些民族自治县域在外部条件不利情况下,走上了以资源开发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容易陷入经济发展的资源陷阱,造成发展的可持续缺失。本文以广西隆林自治县为例,深入分析了民族自治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的因素,并为民族自治县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是提高PPP项目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合作博弈理论探讨PPP项目的实施框架,认为:PPP项目控制权配置是项目缔约方讨价还价的结果;缔约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受其所持有的生产要素可替代程度、要素市场供应量、对风险的敏感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其享有的控制权大小;私人部门的讨价还价能力还会受到其投入的专用性资产水平的高低及对项目整体收益的影响,从而影响私人部门所享有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政策深入,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显露,近年来中央政府发展战略决策思路中,县域经济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地位逐渐突出。面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的趋势,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如何协调发展,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湖南作为中西部较为典型的省份,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明显。本文通过分析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视角来展开讨论,并提出对策引以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的同时,也给社会资本方的经营带来影响。企业参与PPP与政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否有助于其税负的减轻?基于PPP概念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准自然实验框架实证研究了企业参与PPP对其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参与PPP提高了其避税程度,降低了税负水平。分行业看,建筑业效应在统计上最为显著,而电力、热力等市政建设类项目企业参与PPP后税负不降反升。分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参与PPP对其税负有显著的降低,而西部地区并不显著。政策启示是在严格执行显性税收优惠的同时,规范PPP项目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的同时,也给社会资本方的经营带来影响。企业参与PPP与政府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否有助于其税负的减轻?基于PPP概念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采用准自然实验框架实证研究了企业参与PPP对其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参与PPP提高了其避税程度,降低了税负水平。分行业看,建筑业效应在统计上最为显著,而电力、热力等市政建设类项目企业参与PPP后税负不降反升。分区域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参与PPP对其税负有显著的降低,而西部地区并不显著。政策启示是在严格执行显性税收优惠的同时,规范PPP项目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在选择发展战略时只能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选择部分具有发展优势或者具有发展潜力、联动效应强的重点行业优先发展,以重点行业带动非重点行业以至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从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特点入手,论证了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选取重点行业的原则和标准,以山西为例论述了重点行业的选取过程,为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战略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的决定因素,筛选出10个指标,建立了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地区的引资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基础设施因素、人口结构和素质因素、政策因素、体制改革因素是西部地区引资的薄弱环节,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分布偏向东部地区,而农村资金互助社则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分布的不平衡不利于改善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县域和乡镇的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国内的分布特点,得出影响它们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分布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但目前西部地区不仅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且面临着十分棘手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境.PPP模式是有效地吸引国内外民营资本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途径,应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推广应用PPP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央财政2005年开始实施的“三奖一补”政策,不仅是中央财政加大对县乡财力支持力度的有效方式,更是一种政策导向、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基层财政困难的关怀,对于巩固基层政权,提高执政能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构筑和谐社会,都有重大的意义。该政策从实施到现在已有4年时间,从总体上看,“三奖一补”政策对全国缓解贫困县乡财政困难的成效是显著的,但对于缓解贵州山区贫困县乡财政困难的效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脱贫攻坚战中,一种新的央地关系与干部激励模式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央将项目与资金的审批权下放到县,给予贫困县充分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权,解决了原来"事权"和"财力"错配的问题。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特殊官员管理方法,将贫困县主政官员从常规政治锦标赛中退出,并进入一场以贫困县退出摘帽为目标的"脱贫攻坚资格赛"。在这场资格赛中,中央通过脱贫成效考核挂钩晋升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官员的积极性,此外,中央还引入了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解决了委托代理模式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种针对特殊任务的特殊国家治理模式充分调动了地方官员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目标治理的效率,再次丰富了中国治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缺乏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成为2000年后区际技术差距持续扩大以及近年部分地区过早去工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1~2017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证实,各地区技术水平与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中西部在2005~2014年承接了较大规模产业转移,而区际技术差距却持续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在相对偏低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中西部地区在十余年的产业承接中主要依赖于廉价的要素成本优势,其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积累已不足以抵御本地消费升级、要素成本上升与国际需求疲软等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最终,技术差距、商品及服务净输出赤字的扩大至少加快了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去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