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协议书》。从此以后,气候变化问题开始变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话题。经过10几年的讨论和探究,随着200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举行以及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讨论开始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低碳经济作为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关注。  相似文献   

2.
当前,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步履维艰,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其制度安排的匮乏。因此,为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亟须拓展必要的制度创新。而契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前沿成果,无疑有助于揭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过程本质,并在一定意义上为未来气候变化制度安排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旨趣。对此,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中国应强化对程序性事项的考量,在碳排放的制度设计中密切关注产权安排;同时,在有效防范制度设计对中国套牢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多地拓展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有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官员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心议题就是应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国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表态:“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深化共识、合作应对。去年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充分展示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决心。会议形成的哥本哈根  相似文献   

5.
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引起了广大物业服务企业的关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胡锦涛表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低碳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积极行动和取得的成效 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热内卢,从京都到巴厘岛再到哥本哈根,世界各国为保护全球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这是全球不断加深认知,不断凝聚共识,不断应对挑战的历史性进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已成为各方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共同但带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成为各方公认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提出 第1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今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届时与会各国首脑将就2012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安排达成共识.此前各届大会讨论的主要是工业和交通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农业并未包括在议程之内.不过,正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公约的出现,"绿色科技"和"新能源"应运而生,率先行动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占据了新兴环保产业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与清洁发展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暖对经济发展乃至人类生存已经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成为社会发展的最大挑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形成,成为人类社会应对气候问题、保护全球气候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裕的世界上,饥饿危机仍是一个紧急问题。全球正有超过10亿人正在遭受严重的全球饥饿,他们的食物直接依赖于农业。2012年9月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拜耳作物科学最近对农民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气候变化所引发的高温,干旱,潮湿,干燥等有关的问题已经成为种植户作物生产的头等难题。目前,全球及各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于粮食生产发展的影响.但是否对粮食的健康生产采取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仍未可知;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纷纷出台,但较少存在独立规范气候变化对于保障粮食权利问题的政策;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缺乏一个独立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所设立的执法机构和监督机制来规范各国各地区在粮食权保护上的权利与义务。本文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减轻和适应”措施基础上,就未来气候变化下人类粮食权利如何得到较为完善的保障。提出了几点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暧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是全球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不二选择.从国际背景来看,全球为了一个主题每年开会,除了人权问题和核裁军问题之外,也只有气候变化问题了,从《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到《巴厘岛路线图》、《京都议定书》,从哥本哈根的摊牌到坎昆和德班的几近破裂,争论之激烈在全球经济议题上前所未有.所有这些现象绝非偶然,碳排放议题的演绎,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道德领域的所有规则,对人类社会影响之深远,必将超过工业革命,我们正处于历史大变革的初期,所以还不易觉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界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认识的增加,特别是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问题的了解日益增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应运而生.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153个国家和区域一体化组织正式签署了<公约>,我国也批准并签署了<公约>,成为缔约方.  相似文献   

12.
由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系统,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才会使全人类生活和谐。国际谈判和国际合作形成的共识推动通过了《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国政府于1998年5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2年8月核准通过了《京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会采取强化的低碳发展途径 近几年来,全球到2100年将自工业化以来温度上升控制在2度的目标已经得到共识.但是未来如何实现全球2度升温目标是目前各国研究机构需要答复的问题,也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重点.近期全球几个研究项目已经着重利用模型分析全球2度目标排放途径.中国在全球中的角色很重要.2010年的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和2011年的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再次确认了全球2度的气候变化控制目标,国际推动减排的合作已经在不断推进中,而且进程将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达成了《京都议定书》,要求30多个缔约国家在2008至2012年间,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平均比1990年削减5.2%,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achnisim,简称CDM)是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减排二氧化碳的一个规则。按照规则,发达国家每年都应按一定比例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碳交易的机理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杰 《全国商情》2010,(1):123-124,128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地球环境恶化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委员会其成员国经过艰难的谈判,形成了一些国际公约,其中《京都议定书》是最有约束力的应对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约定了一些应对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碳交易。碳交易本质上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通过碳市场,形成碳交易价格,反映温室气体排放权的稀缺性,本质上反映了良好的地球环境的稀缺性。我国碳市场和碳交易还处在起步阶段,通过碳交易的探索,我国也会在应对全球气候恶化中承担自己的义务,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将给中国带来深刻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及时制定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仍需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全面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为改善世界环境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5年12月9日举行。此次大会的一个主要议题是讨论《京都议定书》2012年到期后国际社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框架。《京都议定书》只为发达国家的减排定下指标,有呼声认为,中国、印度等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后也应担负起减排的责任。中国对此有何看法?出席会议的中国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高广生接受了加拿大国际广播电台梁彦的采访: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全球变暖的时代.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气候变化俨然成为国际环境舞台的主题.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共物品,涉及多学科和社会许多方面的问题.延缓或阻止全球变暖的代价可能非常高昂,科学和经济学表明的相关不确定性也令人感到有些无所适从.然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经济领域,无论关注者深入研究与否,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气候变化问题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人类的远见和良知,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历程上的重大里程碑。两年前形成的"巴厘路线图",不仅指明了进一步全面加强公约的正确方向,而且提出了持续实施议定书的具体要求,为哥本哈根会议的谈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正在加强已成为共识.普遍认为,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过多温室气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减排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遏制全球变暖,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技术水平下,低碳经济对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并不经济,如何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碳减排道路,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碳循环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派生的一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策略.创新循环经济模式,推动碳汇碳循环产业发展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