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当使增长成果为全社会大多数人所分享.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通过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近年来中国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趋势,与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U型规律相符,而产业结构转型、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冲击则是中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积累量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决定就业手段。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会产生出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后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就业手段相对份额的下降。进入20世纪,一系列因素导致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供给呈现相对缓慢的增长态势,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不足。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问题既不是技术进步的过错,也不是市场失灵的问题,它是特定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必然后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引致资本外流,制造业空心化风险逐步加大。对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表明,2011年以来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弱化:一方面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已基本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甚至发生一定的反转(如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另一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尽管还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但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可能被其他因素(能源成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削弱。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原因是劳动报酬的上涨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劳动报酬上升较快主要是由于劳动力供给增速低于需求增速,而技能型人才(高级技工)短缺导致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中国制造业再也不能简单地以低劳动力成本取胜,企业必须由低成本竞争转向高技术竞争和差异化竞争。政府应致力于提高生育率和劳动参与率以增加有效劳动力供给,加快“双一流”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以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以降低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产品生产部门是非金融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美国非物质产品生产部门资本积累和产出在不断增长,但这种增长的背后却存在增长效率下降的问题。分析表明,1990—2011年美国非物质产品生产部门资本利润率下降主要归因于其资本有机构成的上升和剩余价值率的下降,同时也证明用资本价值构成变动代替资本有机构成变动的计算方法会导致结论错误。美国应通过产品差异化策略、减税、提高固定资本的生产效率以及降低劳动力成本等手段,扭转非物质产品生产部门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财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降低,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不断下降,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不仅影响着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且还制约着消费水平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本文通过对1992年-2007年劳动报酬占比情况的分析,从财税视角探寻影响比重下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分配关系不合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体制性弊端是形成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原因,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资集体谈判制度缺失,劳动力价值被严重低估;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分配不公。劳动报酬占比下降是公有制的比重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政府和工会未能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客观结果。因此,要明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整体水平,资本收入占GDP比重则相反,另外,政府初次收入(直接生产税)占GDP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但西部地区劳动报酬比重呈现出下降态势,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导致这种变动的因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地区相对富余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因而,西部地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构建促进劳动报酬比重持续提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实行按劳分配的劳动报酬形式,是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在私营和外资企业中,工资依然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非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利息收入是非劳动收入,但是非劳收入并不等同于剥削收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7—2013年间的四次农村社会调查资料,对农村劳动力及外出劳动力规模和结构变动趋势、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价格和农业劳动力收入变动趋势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规模下降和老化趋势明显,外出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不断下降且回流比例不断提高,在外出劳动力工资价格大幅持续上涨的同时,农业劳动力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条件基本可以印证我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计算,劳动力资源比重低、劳动参与率10年来持续下降以及劳动力人口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是重庆劳动力资源的现状;预测分析表明,劳动力规模下降趋势难以逆转,劳动力供求关系将从供过于求逐渐走向结构性供不应求是未来重庆劳动力供需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应及时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建立统筹城乡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并适时、适度调整人口政策。同时,目前影响我国区域人口规模的因素中总和生育率的影响越来越小,而迁移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各地区应制定有吸引力的人口迁移政策,以在未来的劳动力资源争夺中占据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