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与效益问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农资金作为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是全部财政支出项目中支农资金的汇总,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财政支农资金主要包括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利气象部门的事业费;此外,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费和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等支出也属于财政支农资金的范畴。安徽是中部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对其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和效益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改善安徽乃至全国的财政支农状况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财政加大了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提高了财政支农资金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但财政支农与福建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着财政供给能力与财力需求之间、地区财政发展不平衡与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之间等诸多矛盾。为此,应围绕“多子、少取、放活”的总体方针,确定福建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中,各级政府围绕工业反哺农业方针,进一步加大了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本文利用近年来湖南地方财政支农方面的部分数据,分别从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了投入资金的规模效率和产出效率,结合实际指出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动因。最后,提出了创新财政支农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政策框架的逐步建立,财政支农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财政支农工作存在总量投入不足、政策导向作用不强、科技投入占比低、支农方式不佳、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这些政策包括:逐步加大国家财政支农力度;建立多元化支农体制;优化财政支农结构;调整财政支农方向以及完善财政支农管理体制等等。比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资金对"三农"资金投入力度,支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宣传好支农惠农政策,管理好支农资金,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愈发重要。推进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有利于农村相关人员对加深对各项政策的把握和理解,确保村务工作公开、民主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培训中案例教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及案例的选择和控制好案例教学的比重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的生态和环境作用、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以及我国农村土地兼具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功能的性质,决定了我国“三农”问题具有显著的公共性,进而决定了财政支农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由于在工业化过程中国家长期采取了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政策,城乡二元鸿沟日渐扩大,“三农”矛盾日益突出,这又使得财政支农工作变得更加重要而紧迫。本文结合当前财政支农的现状和问题,试从支农投入与支农效率两方面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农民的增收问题又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只有解决好农民的收入问题,农业、农村问题才能根本解决。文章选取我国1985—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描述财政支农资金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长期的推动作用,但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支出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而农民收入增长是财政支农支出的原因;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有积累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效应不断增大,但总体来看,这种正向冲击还是偏弱。最后依据以上的分析,提出有利益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出台10个与“三农”相关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财政支农支出正是反映党和国家农业政策的一面镜子,对其进行梳理、比较并得出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揭示从我国长期以来财政支农政策实践中显现出的一些问题.简要指出了国际经验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启示并初步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关乎我国九亿农民生存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大事,本文从财政的角度出发,研究制约“三农”问题的财政障碍,并进一步提出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三大财政对策.以期从财政的角度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虽然国家“三农”投入力度逐渐加大,但财政支农资金仍呈撒胡椒面分散使用与管理模式,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通过文献回顾和对6个访谈对象的多次访谈制作了Q样本,以江西省26个财政局长为P样本,对56个陈述句进行了Q分类,并运用Q分析的因素法计算了类型分值,得出有关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6种代表观点。基于此,回答了财政支农资金是否该整合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欧洲共同农业支持政策对于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随着其共同农业支持政策的完善而不断自我强化。欧洲共同农业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共同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共同农业市场组织、共同农业公共服务政策支持体系、共同农业财税、农业信贷和保险支持体系等。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很有必要借鉴欧洲共同农业政策及其相关财税金融政策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视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在我国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财政金融支农的政策支持力度和保持农业支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与时俱进性。  相似文献   

12.
冯桂芬继承了儒家前贤的重农思想,又注重吸纳西方先进的科技人文知识,在长期的现实感知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业发展观,提出了诸如复宗法、均田赋、兴水利、行机械、重农桑等为主要内容的振兴农业主张。这些主张,顺应了当时历史情境下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乱世农村生产秩序的重建和农村生产力的恢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业成功转型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率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英国的农业变革导致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农业转型。美国农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土地辽阔、农业人口规模缩小、农业生产率提高等方面。它的成功转型依赖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包括以立法、增设机构、投资和实施涵盖国内外贸易的经济政策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问题作为WTO多哈回合谈判最为关键的议题之一,历经十余年收效甚微,尚存在诸多未决议题,对我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后多哈回合时代,实现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平衡,在农业未决议题上应不断强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实践与合作,促使与我国农产品贸易相关议题的顺利完成,统筹推进与WTO接轨的农产品贸易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的完善,充分利用WTO国内支持政策,完善农业国内支持措施,规范农产品出口竞争纪律,加强粮食安全综合配套措施建设,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粮食危机看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粮食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各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我国这次没有跟着全球一起闹“米荒”,主要得益于近年我国政府采取了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促进了粮食生产。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如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正在逐渐走弱。为了牢牢把握解决粮食问题的主动权,必须进一步完善促进粮食生产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整合力度,切实调动和有效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保护农业。在这方面,农业经营同是小规模分户经营的日本和韩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和保护农业的许多实践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7.
欧盟、日韩等国在农业发展中先后经历了从产品导向型农业政策、农业保护政策再到农村可持续发展这几个阶段,而中国的农业发展存在着集约化程度低、农村经济体制不完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农村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一系列不足。参照欧盟、日韩等国家的农业政策发展,文章提出了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工业反哺力度、发展现代农业等一系列有借鉴意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具有天生的弱质性和广泛的外部性,因此,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通过选取安徽省1988-2010年农业产出和财政支农支出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Barro(1990)财政支出自然效率法则,对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安徽农业产出与财政支农支出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最优规模为11.7%。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保持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严格依据《农业法》的规定,建立财政支农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贵州农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阶段性突出成果,但也存在制约改革深化的因素.通过分析指出:农信社应当尝试建立下属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或开展保险代理业务;以村支部为组织依托打造农村信用环境;以农信社为主体,引入农业发展银行承担金融支农任务;以现有员工为基础,重视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20.
小农和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传统农业的个体小生产。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小农、小农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与客观依据,更是我国当代"三农"政策的客观依据。小农意识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阻力,应从制定正确的政策入手,把家庭承包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