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战略网络的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略网络思想是网络经济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战略思想,与合作伙伴结成有效的战略网络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本文从产业结构、资源、组织学习及制度关系四个角度详细阐述了战略网络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并就如何建立和保持基于战略网络的竞争优势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经典战略理论、竞争战略理论和资源能力理论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它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探寻企业竞争优势的结果.90年代中期以后,在此基础上,战略管理理论在外部环境日益动态化的条件下,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了愿景驱动型管理理论、战略转折点理论、合作竞争战略思想理论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战略管理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业与战略融合的企业成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创业和战略融合的研究基础上,围绕企业成长建立了基于成长地域、机会市场和优势技术的三维研究框架,以识别中国企业在基于创业和战略的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成长态势,进而利用该三维框架,以青岛六家成功企业为例,从国际化角度动态地对企业在寻求市场机会中竞争行为特点与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求获得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实践导向型"成本战略理论基础上,从物流企业成本战略选择视角,研究物流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提出科学、合理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有效控制途径;通过研究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种成本驱动因素,系统分析了物流成本要素及其控制全过程,提出物流企业持续经营优势构建,寻求增强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人力资源”是近几年国外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和新思想,它改变了传统的对人力资源的看法。战略性人力资源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具有战略属性,是企业战略的重要构成因素。作为一种战略性要素,人力资源是决定企业之间差异化的重要原因,是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战略性人力资源理论改变了从成本角度看待人力资源的观点,它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基于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而是由企业自身的战略性资源决定的。企业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将企业竞争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结合起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将职能定位于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动态能力理论是战略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它整合了企业能力理论与动态演化理论.本文介绍了动态能力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从动态能力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及持续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析,独到地把动态能力归纳为整合观、慣例观和资源观三类,并认为动态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动态能力配置的资源、惯例、能力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动态复杂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战略资源观是对传统资源观的进一步深化.如何使战略资源获得新的生命力,正成为组织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探索.从企业整合、利用战略资源的视角看,其动态组合、创新及充分利用与开发等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值得说明的是,企业的知识创新及提升学习能力才是保障战略资源合理利用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根据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理论对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实施进行了分析,得出企业如何应用战略钟等选择恰当的竞争战略类型,如何集中已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有效实施战略,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伦理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已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分析得出企业伦理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并从战略的角度提出了构建企业伦理竞争优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动态竞争环境下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部环境到内部因素的关注、从静态资源到动态能力的分析,动态竞争理论将战略研究的重点转向企业间的竞争互动,注重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强调仓业战略管理过程中互动的动态特征.互动性、层次性、合作性及其柔性构成了战略管理的重要特征,这为企业在动态环境下构建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企业政治战略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式,也是战略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话题之一。企业政治战略的差异性源于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环境因素是企业政治战略的触发器,组织因素是企业政治战略的过滤器。本文以文献评述的方式探讨了影响企业政治战略的环境、组织因素及其影响机制,从而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研究及相关理论设计发现,战略企业社会责任的共享价值创造的表现即为企业及利益相关者带来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及环境绩效;共享价值创造的机理即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和回应,提供给企业相应的资源性投入而由此带来内外部环境的改善,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和社会绩效;共享价值创造的路径即价值链创新及竞争环境优化,分别从企业内部和外部推动企业同社会价值的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及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企业公司治理及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三者之间的综合模型,通过调查数据的验证,对基于能力和基于资源的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企业公司治理及技术创新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建立良好的治理机制,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4.
以2007—2015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企业竞争地位,考察企业战略差异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度与现金持有水平正相关,企业竞争地位能够削弱两者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战略差异增加了融资约束、企业风险及创新投资,进而导致企业现金持有水平提高;企业战略差异提高了现金持有竞争效应,但竞争地位高的企业不显著。研究表明,企业战略差异是现金持有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结论能够为企业管理层制定现金持有策略、进行企业战略选择以获取竞争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战略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依据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战略知识产权管理(SIPM) 是企业为实现整体目标, 更好发挥知识产权作用所采取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知识产权部署和管理行为.SIPM 的主要理论依据主要有 耦合理论、核心能力及动态能力理论、系统论等.三种主要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论证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融合与耦合的必要性, 以及SIPM 实施的路径和方法等.驱动传统的法务主导型知识产权管理向SIPM 转变的因素有两类, 一类是环境因素, 另一类是企业自身追求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的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07年之前在沪深A股上市的483家制造业公司的2007-2011年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企业投资对企业竞争优势、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企业竞争优势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滞后一期投资与企业竞争优势相关,但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一次线性函数关系,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投资的二次函数;滞后一期投资与本期企业价值相关,它们之间是二次函数关系;滞后一期竞争优势与当期企业价值负相关,滞后一期竞争优势在滞后一期投资与本期企业价值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滞后一期投资所提升出来的企业竞争优势显著降低了本期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已初具规模,公司治理是促进上市公司发展的基本策略。知识产权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竞争力培育的有效方式。公司治理理论应充分吸收知识产权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产权理论与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融合可以在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治理与利益相关者治理等六个方面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啤酒品牌市场的调查,重点分析了我国啤酒行业啤酒品牌存在品牌基础、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扩张、市场格局、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等方面问题.阐述了我国啤酒行业实行品牌战略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提出我国实施啤酒品牌战略的时策: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坚持个性化的原则,塑造自己特有的品牌形象;坚持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品牌扩张战略,争做全国性的啤酒品牌;进行强有力的品牌传播,使啤酒品牌具备消费的征服力;进行品牌战略管理,建设优秀的啤酒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将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竞争优势以及企业创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动态的理论模型。研究认为,企业创新有助于企业竞争优势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提高,但过高的竞争优势和利益相关者满意度会由于组织惯性和利益相关者激励不足而对企业创新产生负面影响;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内部企业文化,在企业创新与利益相关者满意和竞争优势的互动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建立的动态理论框架,对于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和竞争优势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产生了公司治理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的国际性的公司治理浪潮推动了公司治理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然而,国外学者的研究针对的是私有公司,国内学者的研究则往往拿中国的国有公司同发达国家的公司简单类比,忽略了对公有制、国有公司及公司治理的文化背景的特殊性等研究。为弥补这一缺陷,应当从已有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出发,探索中国国有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并据此提出规范中国国有公司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