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京市外来人口为首都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他们的贫困发生率较高,如果政府不采取相应措施,就可能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建立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低保制度具有必要性,应当从北京市实际出发,探讨建立常住外来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1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以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为数据来源,运用人口结构指数、洛伦兹曲线、外来人口集聚度指标等方法,并结合GIS手段,分析上海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情况,可得如下结果:(1)从2000-10年上海市总人口增加较快,其中外来人口是主要动力;(2)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缓慢,其户籍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而近郊区成为人口增长最快、总量最大的区域;(3)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在全域的分布更加均衡;(4)上海市外来人口的高聚集区已由中心城区的边缘区转向了近郊区。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为城市发展带来丰富的廉价人力资源的同时也大大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但是,这批流动在城市里的外来人口经过近三十年的时间,并没有真正融入现代城市社会.当前,绝大多数城市外来人口处在适应阶段,并且在外来人口群体内部发生了分化,主要体现在外来人口城市适应的分异.外来人口群体的异质化,既体现农村人口城市适应的差异,也证实了外来人口城市化内在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投资》2013,(34):112-112
有人说,大城市已经人满为患,甚至已超过资源和人口承载能力,所以必须限制外来人口。这个上上下下很有市场、貌似有力的论据其实根本站不住脚,而且恰恰反映了造成当今中国畸形城市化的傲慢与偏见之根源。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北京市的国有资本运作应紧紧围绕首都城市功能地位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功能作用。从抓住北京创建全国金融中心的机遇,推动北京市国有控股企业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充分利用中央在京单位所在地的本土优势,鼓励北京市属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重组等六个方面,提出加快推进北京市属国有企业资本运作的政策建议。与这些政策建议相配套,还提出了北京市加强国有资本运作应正确处理合并重组与发展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来京的主要成因包括城市化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文化教育因素和交通设施因素五大方面。从城市化因素来看,北京的城市化进程是流动人口涌入北京的主要拉力,同时又影响着在京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从经济因素来看,北京市经济增长与流动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北京市产业结构决定了流动人口数量和结构及其分布;从区位因素来看,首都因素对人口流入的拉力效应明显,来京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京津冀及环渤海区域,而且北京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的竞争力也是其吸引人口流入的关键因素;从北京市的文化教育和城市基础设施因素来看,优质教育资源、历史文化名城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全国交通枢纽地位和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流动人口来京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容忽视,早在2004年老龄化水平就已经位居全国第二.从65岁以上人口比重、0-1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四个指标来看,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比较严重.基于2002-2012年北京市相关数据测算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度的结果表明: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消费与人口老龄化的关联度最高,分别为0.9032、0.8896和0.8649.因此,北京市应积极开发“银发”市场,加快推进医保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城市外来人口不断增长的趋势决定了对城市外来人口必须加以调控,但目前实行的限制性户籍制度为外来人口及其家庭限定了定居大城市的可能,而如人才落户、购房落户、投靠落户、过渡落户等四种落户政策,还内在地包含着人们在才能、财富、社会关系上的不平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呢?通过实行居住证代替暂住证制度,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使外来流动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如免费的计划生育服务、卫生防疫服务、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应该说是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北京市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得到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但是人口老龄化、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三个系统的矛盾不断冲突,对北京市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通过对北京市社会发展协调度的测算,北京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发展处于逐步提升的状态,但是从协调度发展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北京市协调度的提高较为缓慢,虽然达到协调状态但是仍处于低级协调的水平,整体协调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每年都在吸纳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2005~2012年,北京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平均每年达到405万人,而对于北京市服务业带动就业能力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1979~2012年北京市服务业就业弹性分析发现,北京市服务业的增长以及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从服务业内部就业效应的分析可以看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是未来北京市拉动就业能力最强、潜力最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