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社会、建筑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说建筑创新是在构筑城市的躯体,那么人文精神无异于塑造一个城市的灵魂。文章对如何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当代“山水城市”思想贯穿于城市建筑创新之中这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理解.一种看法是创新促进了区域的形成与增长,另一种看法是区域的形成促使了创新活动的产生.同时,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因素研究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其中包括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流动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区域创新及其增长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八个城市年度数据的面板分析,试图说明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流动在促进一个区域的创新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飞速发展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任何一个城市的行政官员都在精心打造本城市的竞争优势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如何理解城市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创新与城市竞争力有什么样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城市竞争力关键要素入手,阐述了它们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要     
张同全、王乐杰在《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11期撰文,题为“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基于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分析”。文章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集聚有关,但根本的原因是人才集聚。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效应、人才规模效应、创新效应、人才成长。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各市的人才集聚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苏州、广州、青岛、南京、杭州等市以其优良的人才环境和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吸引了大批人才,并能为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人才集聚效应较高。舟山、肇庆等市则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才规模较小而效应较低。制造业人才集聚效应在一些城市比较明显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区位  相似文献   

5.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人才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人兴 ,政以才治。当今世界 ,人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对马列主义人才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 毛泽东对人才问题的阐述翻开中国的历史 ,每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有他的人才思想。为什么 ?因为事业的开创总是与人才的合理利用紧密相连的。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对人才思想的理论建树作了突出的贡献。1 毛泽东提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著名论断。 1937年 5月 8日 ,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所…  相似文献   

6.
征稿启示     
<正>《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以刊登城市经济、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为主,特别关注学科前沿,鼓励学术创新,旨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促进学术交流。主要栏目设有:特约论稿、城市与区域研究、理论探索与研究、企业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创新型区域的基本内涵入手,在总结国内外区域创新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区域创新理论为依据,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四个方面构建了江苏省创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广东五个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苏排名第三,表明江苏是一个创新大省,要想成为创新强省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8.
文摘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资源.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包括土地、水、矿产(尤其在资源性城市)、人才等.二是区域经济.它与城市经济互相补充、互为条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生态环境.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基础.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四是城市形象产品与城市特色.这是城市辐射力与吸引力的外在条件,与聚集人才、资金和物资成正比.城市领导、决策者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必须着眼于这四方面,特别注意防止:城市形态与产业结构趋同化;城市管理环境中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与社区环境三个层次的缺位;忽视区域协调,片面追求大而全以及城市沿公路“带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人才,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对高校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全面认识“创新”,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营造良好环境,重视科研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类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经济类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是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培养主动探索,锻炼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