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我国货币政策理论中争论最多的一个难题就是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问题,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币值稳定”的单一目标还是“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本文通过对已有的理性预期理论模型的引入,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最优选择策略,并认为在我国微观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因素日益加强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应坚持“币值稳定”的单一目标。  相似文献   

2.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对境内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利率、汇率等操作目标或中介目标产生了影响,给我国中央银行测算和控制货币供给量、保持币值稳定、制定货币政策带来一系列影响和挑战.我国中央银行应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将离岸市场的影响因素考虑到货币政策测算和监控范围内,同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政策工具,稳步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减少离岸市场对境内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纵观1994年以来的我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检验标准人手,对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两者出现的冲突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人民币对内币值和人民币对外币值之间的矛盾,前者包括控制通货膨胀和遏制通货紧缩两个方面.可见造成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期,人民币遭遇升值压力,面对这种压力,我们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人民币是否存在如美日等国所强调的“币值低估”问题。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检验分析来说明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与长期以来贸易顺差的实现,并不是由人民币币值低估所致。因此,我国政府应当采取以汇率政策为主导,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辅助的多种策略搭配,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  相似文献   

5.
“三元悖论”认为一国不可能同时达到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分析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与资本流动的特征,发现目前我国实行的资本相当程度开放与固定汇率制的搭配,必将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因此以渐进方式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扩大汇率弹性,回归真正意义的管理浮动汇率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理论和易纲等人对该理论的量化推论为研究基点,以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和币值稳定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试图用新的角度证明,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由于币值稳定目标"刚性"的逐步强化,我国现行汇率制度调整会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内生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币值稳定表现为对外汇率稳定和对内物价稳定两个方面.在追求经济增长时两者常常出现矛盾.因政策目标、开放程度、经济谈判实力以及两国的策略等不同,偏好经济增长的国家在取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是面临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共存的问题,就是表面汇率、物价稳定而背后却暗藏货币升值压力和通胀风险.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重新设计汇率稳定、物价稳定、产出稳定的政策协调机制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爨玮 《全国商情》2012,(2):41-42,49
在开放环境下,内外均衡一直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它的实现可以通过支出变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来实现,其中支出变更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二战结束至今一国实现内外均衡的主要政策手段。本文利用蒙代尔政策搭配法则分析了1985-1990年日本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并以此为解决我国当前内外均衡冲突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汇率制度的选择直接影响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理论研究表明,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趋于无效。我国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在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货币政策独立性、外汇储备内生性、货币政策目标双重化、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力等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存在多方制约。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重新选择我国的汇率制度。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中期目标和近期选择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目前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汇率政策,在外汇供求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汇率政策目标实现较为有效的工具为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而形成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本质上并非经济基本因素所致,而是供求机制中的非对称性使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了在钉住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提出了我国虽然实行钉住汇率制,但由于目前并没有满足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所设定的假设条件,所以我国的货币政策目前仍是有效的;最后对我国钉住汇率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汇率选择理论表明,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趋于无效。我国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在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冲突、货币政策独立性、外汇储备内生性、货币政策目标双重化、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力等方面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存在多方制约。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重新选择我国的汇率制度。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中期目标和近期选择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3.
在本币升值背景下,日本与德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政策。德国首先着眼于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放开汇率的波动,从而更好地保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增长;而日本试图阻止和缓解日元升值压力,其结果却是日元持续急剧升值,并造成了日本高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综观日本、德国汇率波动的历史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必然趋势;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十分重要;在坚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的同时,实现缓慢渐进式汇率改革;区域货币合作有利于区域内强国减少投机资本冲击,减少汇率升值对贸易品部门的负面影响;加快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促使内外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由于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货币市场不发达等因素,制约了利率传导机制、资产价格机制、汇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在回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各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并通过实证检验,揭示出目前信贷渠道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货币政策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汇率制度的选择直接影响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存在多方制约,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重新选择我国的汇率制度。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中期目标和近期选择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机制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非最优货币区之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了利率渠道、信贷渠道、信用渠道和汇率渠道。利率渠道强调利率的区域差异会带来政策效果的差异;信贷和信用渠道分别从银行和企业的角度讨论了贷款的可获得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汇率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作用机理类似,与经济的外向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使用月度数据实证分析1994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探讨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可发现:以短期存款利率代表官方利率,以同业拆借利率代表市场利率,分析两种国内利率对于世界利率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官方利率独立性较强,而市场利率独立性很弱。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两种利率独立性大幅提高;鉴于两种国内利率都有缺陷,对货币供给量对国外利率的敏感性进行研究,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具有中等的独立性,汇率制度改革后货币独立性显著提高;通过分析货币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发现冲销操作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双顺差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4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目标、货币供给以及外汇储备等几个指标的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本文认为双顺差条件下,货币供给内生性加强,货币政策虽然短期有效,但有效性程度不高,长期货币政策基本无效。鉴此,应防止热钱冲击、进一步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改善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稳定币值与抑制通胀一直以来主要被视作技术性问题,局限于既有制度框架内进行最优或次优的选择尝试。货币危机的频繁爆发表明货币制度需要重新审视与考量。货币由其凝结的集体意向性而具有社会契约的本质,对货币的一致同意汇集着交易主体对币值稳定的普遍信任。从应然价值维度分析,币值稳定是货币的质的规定性。信用货币体制下货币权力如果不受约束,货币的本质会被篡改和剥夺,币值稳定就得不到保障。抑制通胀,仅靠单纯的技术操作难以真正有效,必须在元规则层面确认货币的基础地位,通过货币宪法确立基本制度框架,约束政府对货币的干预,遏制其制造通胀的政策能力,防止货币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损害,保持币值稳定,实现货币的合人类目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