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不协调的发展局面:东中西部地区GDP比重和人均DGP比重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外贸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各方面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区域经济基础:政府要加强协调与指导作用;东部地区要为协调区域发展多做贡献;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自力更生,奋起直追;东、中、西部要实行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加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非和谐的社会经济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采研究政府应当采取何种区域干预政策,以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并提出有关建议:强化增长极与周边环境关联度的政策意识;制定新增长中心建设与原增长极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实施政策性诱导为主的政府干预政策;构建"特色增长极"的区域经济策略;制定激励性的区域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1978年~ 2013年的省际人均GDP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进行测算,进而实证考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五年规划的更替,考察期内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呈现出"先降后升再下降"的倒"N"型变化趋势,且这一趋势不因区域划分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但区域划分数量的增加会显著拉大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表明在不同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经济发展的空间因素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负相关性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呈现阶梯型下降趋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已成为国家越来越重视的战略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南北地区经济差距的扩大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通过构建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并采用基于熵权法修正的优劣解距离法(熵权TOPSIS法)测度2012—2019年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及其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北方地区,且南北方的发展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北方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和市场活力不足是导致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舍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所以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显著,区域发展差距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更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尽管地区间发展速度差距趋于缩小,但区域发展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应该说,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不能企望地区间发展没有差距,但是,如果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区域发展长期不协调,必将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严重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公共财政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它的不完善也导致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整体协调、健康、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本文介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论述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做了介绍,针对目前我国现状,从财政转移支付的角度来论述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缩小.认为财政转移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应当构建一个具有自律机制的能有效运行的基层财政体制,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制定不同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要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专项转移支付的投入力度,优先保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也积累了一系列问题,如收入差距、地区差距扩大,农民收入低且生活无保障,城镇就业形势严峻,贫困人口增加,医疗保险覆盖率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等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发挥财税政策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为国家宏观调控和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作用,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要有利于有效地协调城市和农村、地区与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并对我国现有的财税政策进行完善,以顺利化解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资源与环境等问题,使财税政策起到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开发西部 ,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目前我国财政金融状况还不能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所以 ,要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需要一系列特殊政策的支持 ,特别需要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调配合 ,共同向西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与区域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结构更为合理、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的重要机制之一。但统计数据及相关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在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适应与发展能力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任由这种差距继续扩大,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运用“累积性因果关系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差距严重,并且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如何缩小区域差距,并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通过政府协调与合作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整体格局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发展中部地区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中部地区协调发展,必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法律机制,为此,要确立协调原则,建立协调机构,完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适度差距能保证经济发展的效率,但这种地区之间不断扩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已经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在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对协调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测度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1992—2014年全国31个省区的有关经济数据,构建了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深入考察并解释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第一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特别是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更能推动经济增长。在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中,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也有所差异,第一产业比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反向关系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第二产业比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第三产业比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对区域利益协调问题的忽视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利益不平衡性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的协调稳定发展。区域利益机制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以及利益辐射扩散机制的缺乏。为促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和谐稳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应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利益协调体系,完善区域经济利益机制制度化建设,并遵循层次性原则推进区域利益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要全面实现小康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必然要求社会各个层面的结构、发展等全面协调,达到和谐均衡的优良状态,由此构建社会总体的和谐。其中城乡经济是否协调发展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是因为城镇居民收入过高,而是因为农民收入太低。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彻底改变现有的二元经济结构,努力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使城乡经济和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比了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山东半岛的差距,指出,应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特色经济区建设,构建主体功能明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中西部地区要想站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就必须有针对性的研究当地软环境的发展建设情况,才能真正带动当地发展。研究中西部地区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有效的保证吸引外来投资,更能够化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难题,能够促使中西部地区更协调的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