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正政府门户网站的质量与网站设计水平密切相关,通过网站的设计来展示政府网站的功能和服务。本文通过详细调查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设计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运行的好坏反映出一个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质量和进程。优秀的政府门户网站离不开出色的网站设计,好的设计能够增加人们浏览网页的兴趣,便于满足公众的信息和服  相似文献   

2.
中国省会城市政府门户网站测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政府网站两级测评体系对我国省会城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测评发现,在电子政务迅速发展、地区差距逐渐缩小的同时,省会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网上事务处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与网站交互功能等方面的不均衡发展和总体差距仍十分明显.提升网站服务能力、扶持中西部地区政府网站建设是提高我国政府网站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论电子政务工程中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释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的基本概念,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指出了我国电子政务与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揭示政府门户网站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探讨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业信息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一种现实选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新型农民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和信息意识;应制定优惠政策,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完善农业信息组织和信息队伍建设机制,鼓励高校的参与,发挥政府组织管理者作用;政府要加快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功效;还应加强数字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新环境的出现,使得政府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方式得到了新的改变。针对网络新环境的特点,大连地方政府着力发展与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同时利用微博新媒介加强政府服务治理。  相似文献   

6.
武俊杰 《全国商情》2009,(6):140-142
跨部门政府信息共享是网络环境下我国政府信息共享工作中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实现跨部门政府信息共享,需要确立强有力的推动体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促使其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网是国家级的政府门户网站。具有定位明确、结构清晰、信息全面、不断更新、格式统一等特点。它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系统权威并且是免费的全文信息,图书馆应及时收集利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征信体系的建设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需要建立一个发达的征信市场,让市场化的征信机构起主导作用。政府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体现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推动政务信用信息的公开尤其是负面信息的公开,推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与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息的应用,实现联合惩戒和推动完善信用法制体系等方面。市场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体现在发展中国征信业市场、积极利用新技术条件发展新业态征信、推动征信机构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依法推进征信市场对外开放和加强征信业监管等方面。在征信业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高度重视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广东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状况.广东高校设置的档案网站的数量不多、比例不高;大多数网站的主要内容设置不齐全或者混乱;网站所能提供的利用与管理功能有限.除极少数高校外,总体建设水平不高,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能力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企业信息门户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及开发方法,实现了单点登录,保证了信息来源的唯一性和信息完全的一致性,建立了企业门户的标准化体系,实现了信息的完全共享,为提高企业门户网站水平,加快企业各部门网站建设,避免分散建设提供了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社会转型变革中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和政府信息服务的内涵、实质与实现。基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目标与发展环境,认为政府信息服务模式改革应是“十二五”经济社会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地方政府信息服务模式改革应该体现超前、便民特色,寻求和创建地方政府信息服务特有模式,同时提出建设政府信息集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等铜陵市政府信息服务模式改革主要建议项目,服务“十二五”大建设与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是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征信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有助于矫正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重复博弈机制,提高经济效率和优化信用资源配置。目前,我国信用信息的开放与共享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法律法规缺失、信用信息分散、标准化建设欠缺以及监管缺位等。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我们需要从加强立法、整合资源、制订技术标准、加强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等方面着手,建立科学的信用信息开放与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作为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其信息资源共享是需要成本的.利用成本收益原理可以分析电子政务建设应用过程中资源共享程度的问题.要实现电子政务的目标,必须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控制信息共享度,避免信息共享过度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整个电子政务建设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14.
创新财税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快“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的联动加以推进。财税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管理部门之一,其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两型社会"建设的成败。因此,本文将从财税管理机构的创建、利益共享机制的创建、财税管理体制的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等方面作初步探讨,以期对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共享经济是通过共享平台将闲置资源分享给他人并获取回报的经济模式.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流信息技术为中国物流业发展共享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物流业而言,发展共享经济有助于化解过剩的物流产能,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减少物流中的碳排放、资源浪费、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绿色物流.在共享经济下,中国物流业应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转型升级:重新利用过剩的物流资源;建立众包物流模式;改善政府监管体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外商学院网站建设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许多高校为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将其作为对外宣传、提供信息服务和进行信息交流的窗口.本文就欧美、亚太及中国内地各大高校商学院网站的建设展开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内地商学院网站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以期对改善国内商学院网站的建设献上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反腐的号召,云南省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借助电子政务来进行反腐。云南省在电子政务上的反腐功能设计发挥了预防和宣传教育的功能、接受群众监督和提供举报渠道等功能,但是这些功能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省、市、州、县级电子政务的反腐效果差距悬殊,政务公开不彻底、内外网信息不对称等。因此,应尽快采取科学规划政府门户网站、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教育机制等措施,优化云南省电子政务对反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品课程只有实现网络建设才能达到开放、共享、提高的目的.本文在介绍了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的要求与内容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精品课程网络建设中采用静态网站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提出应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政务中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国家乃至个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社会信息化由政府、企业、个人信息化构成。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政务的发展。近年来,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兴建城市信息港,许多的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也开始通过政府的网站对公众进行披露.这不仅推动了政府、企业以及公众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整个社会的互联网应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电子政务或政府上网也出现值得注意的问题,特  相似文献   

20.
信息反馈平台是游客与网站的互动媒介,一般的反馈方式是论坛和留言两种.相比之下,论坛较为方便,开放性也更强.论坛、留言等可以为游客提供交流的平台,网站也可通过这种方式了解自己服务上的不足.但是许多政府旅游网站没有信息反馈平台或无人维护,导致政府旅游网站实用性较差.旅游者在政府旅游网站只能进行一般性信息浏览、查询,通过政府旅游网站使用交互性、实用性更强的服务内容的旅游者甚少.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政府旅游网站在内容上互动性不强,重形式、轻内容,很多栏目只是挂个虚名或是长时间不更新,论坛、BBS几乎是空白的,既无人发帖也无人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