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带一路"沿线是全球语言多样性最为丰富、文化差异性最为突出的地区。做好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语言共同体的对接,平衡沿线国家多元语言利益诉求,实现沿线国家语言互联互通,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直面的挑战,也是推动"一带一路"稳健前行的重要保障。为此,加强语言的沟通意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发展、合作的需要,也是汉语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探索语言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存在的可行性,从政治、经济、科技、人才等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站在国际高度,用动态的眼光审视、制定、实施及评估语言共同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九大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推进国际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尝试。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通过建设执政党、制度、民生、生态等共同体对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过构筑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多边经略、新型双多边机制、"一带一路"及其缩微版、发展新理念等对外推进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同时重塑全球价值观,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实践性借鉴,是破解"逆全球化"困局的世界方案,是建立全球新秩序的理论依据,是世界道义新制高点,是共治主义的社会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契约是同一社会中不同的行为主体在协商一致基础上为公民提供风险保护以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而达成的一种社会契约。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社会保障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之域,社会保障责任的划分和践行成为“立契约”和“守契约”的关键。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契约处于“立契约”的完善阶段,多元主体的社会保障责任划分和践行还存在不清和不当,需要通过“立”与“守”协同的契约治理来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强法治建设,弘扬契约精神,提升各责任主体践行社会保障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推动相关主体积极依约践责;通过高效合理的责任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多元责任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人类文明迈进"世界历史",就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而言,其具有两面性,即人类生存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当代延续与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通往"自由人联合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和现实建构。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迈向共同体(联合体)态势是人类发展共同"议题";深切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宏大历史逻辑的时代"点题";深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有效解决当前世界和平、发展和治理困局的"破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政府适时抓住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主动承担责任,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结果。因此说,"命运共同体"作为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包含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合作共赢的共同利益观以及包容互鉴的文明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在安全、经济和人文等领域践行着"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赋予了"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深刻的国际外交价值,推动了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中合作主体利益的分裂是导致校企合作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满足各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激励合作主体的合作意识、协调各合作主体的利益矛盾以达到利益均衡,构建合作主体的利益共同体机制将是解决合作主体利益问题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国家前途命运和全球治理难题的重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演进经历了三次跃升,从中国梦到命运共同体,再到引发全球讨论,最终成为引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就其理论特质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的科学继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治国理政中的科学运用,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应对全球治理问题的实践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实现强国复兴梦的重要实践,为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和处理外交问题提供新思路,更为全球治理提供超越资本逻辑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社会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探索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路径,团结世界各族人民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五位一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需要,更是世界各国和平发展的期盼。  相似文献   

9.
基层社区治理共同体由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居民共同参与建设。在空间再造视角下,空间重构阶段中的空间行政性以及空间社会性发挥功能,空间生产阶段中的空间社会性以及空间治理性发挥作用,通过社会的再组织化实现多个主体对社区的共同治理。基于此,本文以空间再造视角为切入点,对基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加快基层社区建设,为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把包括政府、金融机构、民众在内的许多利益主体拉入投融资的利益网络中,使之成为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和风险共同体。可以说,平台的投融资操作过程,既是平台风险的产生过程,也是这些利益主体的获益过程。本文通过对投融资平台利益相关者的获益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在平台的利益分配中,各主体获得的利益是不均衡的。利益分配失衡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催化下导致了平台风险的产生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恶化。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建设问题至关重要。新社区在治理、功能、居民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对新社区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发挥政府、市场和中间组织的积极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市场要素进入社区治理,注意培植和引导中间组织在社区服务、管理、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在中央政府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后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出现开始就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约束,融资平台在公司设立、运行、融资以及监管等方面均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规范。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冲动等原因,融资平台出现了许多风险,其中商业风险最直接导致地方隐性债...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全流通、多层次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面临着更加特殊、复杂、多样的公司治理风险。尤其中小板和创业板"大跃进"式发展使其隐藏着比主板市场更大的公司治理风险。目前是公司治理风险集中凸显的时期,治理问题复杂化、潜在风险显性化,对证券市场的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和挑战。公司治理风险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投资者保护弱、监管薄弱、公司与市场缺陷的集中体现。公司治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风险。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资本视角研究社区治理是一个崭新的探索。社会资本有助于社区归属感建设,有助于公共精神培育,是制度创新的动力源泉.是基层民主运转的重要条件。我国应通过投资共通性社会资本推动社区治理,理顺社区治理体制,完善互惠性制度规范,鼓励和领导社区自组织建设,通过制度建设来推动共通性社会资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倒漏斗效应":低收入社区居委会分减负担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行政化背景下低收入社区居委会分减负担的模式有五种类型。结合低收入社区的社区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收入社区居委会向下建立若干组织实体以形成“倒漏斗效应”是居委会成功分减负担和风险的有效途径。对“双重漏斗效应”案例的描述和分析,提供了对上述假说的经验支持。现阶段低收入社区居委会减负,需要寻求向下的被组织实体,并最终走向自组织的合作减贞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推动力不可或缺。但当前社区建设表现出了过度行政化倾向,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适度限制政府权力,使社区建设回归其民主性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学术社团有其与国内外其它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意识形态功能。与其它民间社团一样,我国学术社团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治理,都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学术社团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我国学术社团现代转型,重在优化环境和完善规制,并确立相应的工作意识,走法治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居民参与是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动力,目前城市社区参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社区参与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组织化参与少、外来式参与少、非政治性参与多、参与效能低、参与主体单一等.主要原因是社区公民意识薄弱、利益表达机制欠缺、社区组织化程度不高、社区行政化严重等.  相似文献   

19.
社区治理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它是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社区建设中的实际运用,是社区健康发展的“加速器”,有利于增强公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分析登哈特笔下新公共服务理论实践的案例可以看出,强有力的地方领导、行政官员角色的转换、培养积极公民,构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积极合作关系,是实现西方社区“善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