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利用索罗模型对1978~2009年中部地区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中部地区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较小.因为这种粗放式的...  相似文献   

2.
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生产系统投入产出效率的重要指标,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劳动和资本的产出效率,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考虑了能源和资源消费的投入产出效率。利用引入势效系数的方法来测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河北省11个设区市规模以上工业进行了实证分析。该方法测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可体现各单要素生产率在绿色生产率中的作用,既能体现资本和劳动力的节约,又考虑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技术进步偏向直接影响到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高劳动产出弹性、降低资本产出弹性有助于减缓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滑,进而促进各地区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以区域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物流业从业人数作为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变量,以区域物流业增加值作为产出变量,构建安徽省(2003—2010)17个城市物流业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安徽省区域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区域差异和变化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0.6%的较高水平;皖江城市带TFP增长率较高,且其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普遍高于其他区域;与我国其他省市及中国整体物流业发展状况相似,安徽省各市物流业普遍存在规模无效率。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区域物流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是否具有竞争力,可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来测定,TFP是指资本、劳动及其它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长.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对江苏省近10年来主要商业银行生产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深入探析影响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所在,为新形势下区域商业银行提高生产率、增强竞争力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存在资本无效,简单地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全要素生产率估算就会得出错误结果。资本无效产生的根源是利率管制与福利制度改革导致的过度储蓄,无效资本掩盖了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其参与收入分配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在增长框架下通过固定资本产出份额对实际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通过估算,说明最近十几年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转换份额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1978~2010年省际要素配置效率对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并利用要素边际产出探讨了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要素配置效率对生产率的贡献较小,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影响;劳动配置效率的贡献要高于资本配置效率,其原因是劳动与资本配置机制存在差异;我国地区间的要素边际产出差异依然巨大,要素配置效率较低。因此,改善要素配置机制,消除要素流动障碍,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1978~2005年的面板数据,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广义C-D生产函数建立模型,对中国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各生产要素贡献率和不同时期(若干个"五年计划")的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及各生产要素的年平均贡献率进行了全面测算和考察,并辅以"Chow检验"方法,对改制前后乡镇企业生产函数模型估计结果中相关参数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乡镇企业的产出增长主要还是靠劳动、资本投入来拉动,特别是以高资本投入来推动,这一趋势近年来还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的出口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对出口行业的投入也急剧攀升,出口增长是依赖于高投入的粗放型,还是已经转化为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对福建省的出口增长方式的界定显得很重要。以现有的文献为基础,基于1981年—2007年的出口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回归得到资本及劳动的出口产出弹性,再分别计算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投入以及劳动投入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并以此来描述出口增长的方式,并对福建的出口增长提出加大引进外资和对出口企业的投资、加强对出口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大技术投入促进技术进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贡献率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竞争均衡假设条件下,新古典主义将技术进步理解为是传统的要素投入的增长所不能解释的那部分产出增长,并把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良好指标。通过运用计量模型构建与引入制度变量和经济结构变量的C—D函数,运用浙江省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资本、劳动、科技和制度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经济增长,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结构因素与制度因素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去,从而测算出比较真实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修定,从农民追求预期净收益现值最大化出发,运用动态宏观经济学的递归方法,推导出均衡条件下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动态面板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方向和程度。研究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率的滞后值、城乡实际收入差距、非农产值比和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有正的影响,但城乡实际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值偏小;城镇失业率、城乡消费支出比和农村工业化对城乡劳动力流动有负的影响;制度变迁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也有一定程度但不显著的正影响。为了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应加强城乡联动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中介增长与城乡二元对比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中国金融中介增长对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影响。研究认为,由于中国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内生于转轨时期政府给予利益受损集团(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城市居民)以利益补偿的政府意愿,由此导致了金融中介的信贷行为具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以及农村金融资源的外流。这将通过作用于扩大城乡资本积累差异,以及制约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等渠道拉大城乡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我们以各省1996~2004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GMM和System-GMM估计方法进行的计量检验结果也显著地支持了如上假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和人力资本存量在1990-2009年出现了双提高的局面。农村人力资本相对存量分布呈现较强的东西部空间梯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这种较强的东西部空间梯度能够解释农业生产率的区际差异和农村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市场分割及金融危机的发生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的顺利实现,而随着乡镇企业资本替代劳动比率的持续下降、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乡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地非农就业将成为农村劳动力新的选择。在分析乡镇企业信贷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间的相关性、企业创建及运营过程中的信贷缺失的基础上,提出应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对农民工进行相关培训来解决融资难问题,促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的有效结合,进而实现农村劳动力本地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5.
灰色模型CM(1,3)很好体现了资本使用量和劳动投入量对下期工业产出值增加率的影响。通过对2003-2005年劳动生产力和灰色模型分析可以看出,中国能源类工业部门产出的增加更多依赖于劳动力的投入;化纤和石油等工业生产率提高呈现出较高趋势,其劳动力对产出值增加的影响度在下降。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产业出口近年来迅速增加,容易使人得出我国贸易结构升级,国际竞争力加强的结论。我国2008年近两万家高技术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表明企业出口与生产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一现象不符合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研究发现企业性质、企业资本劳动比才是出口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技术产业中加工贸易企业的大量存在是造成其违反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资本的视角与劳动的视角--企业理论研究的两种角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本的视角是指将资本视为企业核心要素,以资本为中心来建构企业理论,维护资本所有者利益的研究角度。劳动的视角是指将劳动视为企业主导要素,以劳动为中心来建构企业理论,维护劳动者利益的研究角度。企业理论研究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其选择应该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潮流;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其基本价值取向应该是劳动视角的;劳动视角与资本视角之间存在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和空间,应该在坚持劳动视角的前提下兼顾资本视角。  相似文献   

18.
农村生态系统工业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区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发展乡村工业,加速乡村工业化进程,是提高农村生态系统生产力?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江都农药厂为列,运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探讨了乡镇工业发展优先策略,分析了农村生态系统中乡村工业的概念、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出科学合理规划,完美市场蜕嵊学审计和核算生态环境资产,实行环保和优惠政策相结构是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