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效率造成了影响。文章采用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核算各地区生态效率值,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的生态效率值明显存在东高西低的现象;研发投入存在双重门槛且在跨越第一道门槛后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更加显著,跨越第二道门槛值后,外商直接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略有下降,但溢出水平远高于第一道门槛值前的水平;环境规制存在单一门槛,在门槛值左侧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为负,而在门槛值右侧开始呈现正向溢出。同时达到高研发投入、高环境规制水平的地区主要在我国东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数据,从知识产权保护视角出发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运用SYS-GMM和门槛回归实证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OFDI对原创型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而对模仿型创新能力具有抑制效果;中国制造业OFDI对原创型及模仿型创新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和东道国异质性;中国制造业OFDI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重门槛效应,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影响了制造业OFDI创新驱动门槛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针对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可以使用汉森(Hansen)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FDI可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研发投入水平在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确实存在门槛效应;生产性服务业FDI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与人力资本水平及研发投入水平之间呈非单调的关系: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这种提升作用就会发生显著性改变;随着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FDI促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系数就发生由负转正的变化,由抑制作用转变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就全国和地区层面的实证结果表明,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国外需求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制造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而服务业集聚的工资效应为正,尤其在东部地区的作用最强;教育水平、物质资本投入对中西部地区工资的正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地区财政支持对西部地区工资的影响最小。因此,本文认为充分利用本地市场规模、发展服务业集聚是缩小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对外直接投资(OFDI)形成的逆向技术溢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路径。以30个省份为样本地区、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东道国,采用2008—2020年面板数据,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并从技术差距、技术差异和技术吸收能力角度探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异质性表现,结果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增加可以显著促进地区制造业GTFP(包括绿色技术进步和绿色技术效率)提升;相比对自然资源充裕型东道国OFDI,对技术充裕型东道国OFDI能够产生更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但对市场充裕型东道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与地区制造业GTFP负相关;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表现出依次增强的趋势,表明技术差距的缩小会减弱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高新技术行业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显著,而传统行业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表明技术差异的扩大会增强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地区研发强度和创新能力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表明本地技术吸收能力增强可以强化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因此,应采取差异化的国际投资策略以更好地利用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东道国经济增长、外债规模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文章采用2003-2014年间中国对76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跨国直接投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东道国经济增长、外债规模均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外债规模会弱化经济增长对中国OFDI的正向作用.在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后,所得结果支持“促进论”的观点,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外债规模吸引着中国OFDI,但不可忽略东道国外债规模、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都会弱化经济增长对中国OFDI促进效应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9—201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从门槛面板分析角度,以收入门槛和研发投入门槛为切入点,检验FDI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FDI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收入门槛表明,在低收入阶段FDI对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在中等收入和高收入阶段FDI则具有减排效果。研发投入门槛表明,研发投入可以显著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减排效果降低。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应对FDI迅猛增加的现状,加快研发投入,完善节能减排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8.
现有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主要考察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鲜有文献将效应的研究延伸到产业高端化。本文作者基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在加入技术势差后,用门槛模型对中国省级数据进行检验,发现:在一定程度的OFDI规模和技术势差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制造业高端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跨越"拐点"后,这些作用会变为负向且不显著;FDI技术溢出有助于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水平,但国内R&D资本存量和进口技术溢出的影响并不理想。这表明,合理控制OFDI规模和技术势差有利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正向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政治晋升锦标赛机制激励下的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展开逐底的税收竞争,而不合理、不合规的税收优惠政策扰乱了市场秩序.税收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非线性的,基于动态门槛面板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税收竞争对经济的刺激效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在经济发展进入发达水平后甚至有可能转变为抑制效应.根据估计得到的门槛值划定经济门槛区间,发现中国当前各地区经济处于第二和第三门槛区间,依靠税收竞争刺激经济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当前税负逐底的税收竞争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作用模糊,且显著抑制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恶性税收竞争造成税收洼地,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必须加以缓解,发展集聚经济、利用集聚租缓解税收竞争可能是进一步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类型创新发展战略下,结合行业技术特征与规模特征,构建面板门槛模型,探索行业规模影响下中国技术异质性制造业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和模仿创新对技术异质性制造业技术进步均存在基于行业规模的面板门槛效应。对于低技术制造业,在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和模仿创新模式下,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呈现出关于行业规模的非线性“U”型曲线特征,而国外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始终为负,但当行业规模跨越门槛值时,其负影响大幅度减弱。对于中、高技术制造业,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呈现出关于行业规模的非线性“U”型曲线特征。国外技术引进、国内技术购买和模仿创新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始终为负,但当行业规模扩大并跨越不同门槛值时,其负影响大幅度减弱,甚至不再显著。为此,本文建议不同类型制造业应该兼具“技术”和“规模”双重内涵适时调整创新战略,这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