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管理人员长期从事程序化的琐碎、繁冗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职业认同感不为圈内同行乃至社会认可,现实中具体行为表征为对工作感到厌倦、迷茫、失落,工作评价挫伤平等愿望,难以定位自我走向,从而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倦怠现象的成因可从历史原因、组织重视程度、相对平等三类因素中获得初步例证。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影响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管理人员(以下简称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和个人成就感的重要因素。在实施以院办校的目标管理制度背景下,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仍然存在并有加重加深的趋势,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自我效能感与之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从HRM视角提出基于4C问题的解决方式,可从坚定体制自信、坚信人本沟通、坚守工作团队和坚持创新创造四方面缓解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对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消极影响。本研究表明,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并不很严重,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工科教师而低于医科教师,成就感低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男性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感高于女性;A型性格教师职业倦怠严重;职业倦怠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方式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高校机关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问题.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受社会、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给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缓解.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高职院校基层党政工作者职业倦怠进行了分析,认为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工作场域中角色重叠导致事务重复,在组织培养方面偏重师资队伍建设,同时职业认同感不高、职业机会提升受到限制以及没有相应制度保障,并提出了建立角色期待、加大人文关怀和增强职业认知等解决职业倦怠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高期望,高职教师成为职业倦怠问题最突出的群体之一。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不认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偏差、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高期望低认可、高职院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高职教师的个人差异六方面探讨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自我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校高学历专职行政人员职业倦怠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校高学历专职行政人员,往往容易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情绪,究其原因在于行政工作特点本身难以对行政人员构成有效的激励;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社会地位不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考核机制的不健全影响了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人尽其才,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建立客观而公平的评估体系,创造有助于发挥潜能的培训机会及实行柔性管理等激励机制,以转变其职业倦怠的消极情绪,促进高校行政工作的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8.
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是职业倦怠现象的高发群体,因此正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理性分析他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从个体、工作和组织层面对他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进行分析,认识其产生的不良后果,及时给与干预指导,是目前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符合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育事业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内外因形成的三对矛盾:强压力与弱自我、高期望与低成就、强烈民主要求与缺乏科学管理.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从教师自身、学校和政府三方面进行干预,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会计职业倦怠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职业倦怠研究是应用心理学在会计职业领域的拓展,国外学者从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影响后果、干预策略等方面,对会计职业倦怠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很少,在建立会计职业倦怠的概念框架、细化影响因素、创新研究方法、探究会计职业倦怠判定标准、寻求有效干预措施等方面都有很多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已成为我国导游行业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影响着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工作压力大、收入不稳定、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缺乏社会和组织支持、缺乏职业前景是导游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根源。对此可采取的对策是:导游员加强自我调整和完善,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完善旅行社管理职能,推进导游职业终生化等。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导游职业越来越受到关注。职业倦怠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危害导游身心健康的一大杀手。通过对导游职业倦怠的概念、导游职业倦怠的危害、导游职业倦怠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要从导游自身和旅行社两方面着手消除和淡化导游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理论上假设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流动与职业声望之间的存在反比例关系,通过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历届毕业生的调查来验证这种假设的真实性。通过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职业流动与职业声望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反比例关系,在有限流动次数情况下,流动次数越多,则职业声望自我评价越高;而频繁的流动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修订的OLBI(Oldenburg Burnout Inventory,2003)职业倦怠问卷,通过对广州市某职业院校240名教师进行调查,得出结论: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情况;编制类别和学历是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财政编制和学校编制的老师职业倦怠情况显著高于工人编制的教师,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性别和职称不是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根据调查结论,分别从学校管理、个人认知和社会认知层面为预防和干预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辅导员职业倦怠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其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了缓解其倦怠状态的策略。本文认为,从客观方面优化岗位职责、强化社会支持体系,从主观方面提升职业素养、保持积极情绪,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6.
在竞争日益激烈、改革日渐深入的今天,高职院校辅导员群体面临很大的职业压力,表现为不同反应的职业倦怠,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本文从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来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缓解职业倦怠,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业倦怠已成为职场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对于企业女性员工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她们面临的职业压力和表现出的职业倦怠从某种程度要远远高于男性员工。以上海市黄浦区企业的女性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得出企业女性员工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由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所致。在对研究结果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企业女性员工职业倦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入职培训是高职生职业角色转换的关键点,将面临角色转换所带来的冲突和困惑,职业角色冲突解决不好,将造成职业认同感偏低、过早产生职业倦怠,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职业发展,造成公司的人才流失。本文以空乘专业学生入职培训为例,分析了处于初始培训阶段学员的职业角色内部冲突和外部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职业角色自我调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职业倦怠的形成过程及特征的探究,从社会、职场环境和个人因素三个层面探寻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旨在以此引导预防和解决具体职业的倦怠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校内、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是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文章通过对我国部分卫生职业院校校内外护理实训基地的调查,找出目前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护士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提出"学校-医院-社区"三位一体的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进行了实践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