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归纳与总结了转轨经济中我国商业银行制度变革的转轨性与渐进性特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制度变革的路径与方式,揭示了财政压力下国家银行主导型商业银行制度变革的内在逻辑及其所形成的“路径依赖”,提出了突破“现有制度框架和利益结构”进行国有银行战略性改组的“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相结合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问题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日渐凸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不解决,将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的需求,制约旧制度向新制度的顺利转轨,也必将影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因此,分析个人账户“空账”形成的原因,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走市场经济道路,向市场经济转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信奉和行动。同样是向市场经济转轨,前苏联东欧经济出现了大滑坡,其主要根源是对国有经济实施了“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相反,中国却稳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并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其秘诀就是维持国有经济运行搞改革。维持国有经济运行搞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维持了国民经济的低效率、刺激了通货膨胀和带来了潜在的金融危机,带来了社会分配不公和腐败等。因而一方面中国的改革要在继续维持国有经济运行的条件下进行,另一方面,必须认真解决由其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体制转轨时期,以双轨制渐进改革的中国在证券市场上独创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流通双轨制”产权形式。这种产权结构导致了中国证券市场所谓的“低效率“,但这是国家在面对租金最大化和收入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中国加入WTO后,国际间的制度竞争加剧,国家会由目前的选择租金最大化逐步转变为选择收入最大化,中国证券市场也会在国家意愿的改变中逐步走向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军人养老保险是军队统筹,且保障范围狭窄、制度衔接不畅、实际养老待遇较低、财政负担过重、基金管理效率低下;为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民统筹和切实保障军人的养老权益,应构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辅以年金账户的新型军人养老保险制度。军人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成本来源于当前军人养老保险制度下隐性债务的显性化,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军人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成本进行模拟测算,结果表明:截至2090年底转轨成本将全部显性化,“老人”和“中人”的转轨成本都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35—2065年的转轨成本最高;借助社会统筹账户资金积累的缓冲和人口年龄与人口结构的变化,能够分散制度转轨带来的财务支付风险,改革不会对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应坚持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军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独立,标志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正式开始。俄罗斯的经济转轨的目标,就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俄罗斯政府最初选择了英美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道路,采取"休克"疗法。但这一切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消除俄罗斯的经济危机。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目标模式上,由转轨之初对英美模式的推崇逐渐转变为对近似于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追求;在转轨方法上,由转轨之初激进的"休克疗法"逐渐转变为追求渐进的改革。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过程也就是其构建市场规则、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30年的渐进改革中,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体制平稳转轨的目标,而且渐进式改革对于中国的影响远远超出经济领域。这都归功于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转轨时期制度变迁方式与改革方略的影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体现,企业也没有成为真正意义的市场主体,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事务中的决策空间却得到拓展,就其掌握的资源和承担的职能而言.实际上已成为具有独立利益和行为目标的“准市场主体”。承认地方政府的“准市场主体”角色,有助于廓清转轨时期经济增长格局的实质,也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角色只能是一种转轨,未来将经济剩余分享权和控制权由地方政府重新分配给企业,才是改革由局部推进到整体转换的真正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实质上看,渐进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就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制度变迁的成本表现出四个典型特征:一是制度变迁成本的长期性;二是制度变迁成本的递增性;三是制度变迁成本的超经济性;四是制度变迁成本的可控性,与此同时,影响渐进改革制度变迁成本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一是人们的知识积累程度和认知程度;二是宪法秩序,三是制度变迁方式;四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现象;五是非正式约束的影响,只有使制度变迁的成本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使社会成员对改革给予持续支持。因此,必须通过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路径,降低渐进改革制度变迁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本从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以会计准则为例,说明了转轨时期“中国特色”会计所具有的外生性、不稳定性和过渡性的特征,这是我国的会计与其他国家存在各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深刻体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我国的整体经济制度变迁,推动我国会计制芳的演进,使“中国特色”的会计更多地体现微观主体的偏好和高层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差别的扩大,使“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渐近式转型经济是城乡分化的概序,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对城乡二元体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模式"和经济"新常态"作为近年来出现在理论界和公众视野的热点词汇,前者承载着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经验总结;后者是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和研判。"中国模式"在引领中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是导致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推动"中国模式"的转型升级以使其妥善应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是关系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在"新常态"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议题。而转变经济改革的驱动机制、具体方式与策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经济政策,是推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模式"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现阶段居民消费需求状况的客观要求.当前,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方式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至关重要.资源型城市作为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形式,面临着既要求生存又要求发展,既要开发资源又要保护资源,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的困境.怎样从发展循环经济起步,走出一条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探讨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资源型城市寻求突破发展制约、实现发展转型的方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期。通过对经济增长与所有制结构关系的分析以及对转型期所有制结构变迁路径的考察,结合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实践,探讨了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如何通过所有制结构的变迁来促进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把生产的目的由为"物质生产"转向为"生活生产",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生活的本源性决定人物质生产的目的性思想的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这一重要思想,是后发现代化中国实现由"生产型社会"向"生活型社会"转型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更是我国实现由增长性发展模式向和谐性发展模式转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严重失衡,"滞胀"现象日益显现,及时有效地矫治"滞胀"已成为宏观调控的头等大事.面对新的"滞胀"现象,采取传统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显然已无力应对,必须改弦更张,即:通过制度创新,运用中国特色分享经济机制的天然功能有效抵御"滞胀",从微观经济组织内生机制入手,探讨解决宏观失衡问题.可以通过全面推进分享制经济形式,运用其产生的反"滞胀"功能,进行彻底矫治,达到治本之目的,并为实现"无滞胀经济发展"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前提,它认为人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和计算来追求最大利益的人。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演进路径,并深入分析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西蒙有限理性说、制度学派“社会—文化人”说、行为科学心理实验、莱宾斯坦X效率理论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最后,文章提出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提出“科学经济人”的新概念,即要做到“经济人”与“利他人”的统一、“经济人”与“非理性人”的统一、“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统一、“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从而给出了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企业之间越来越多的相互协作和价值链的分解与组合在动机上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对市场“切片”来获得集成经济。集成经济具有双重来源:在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拆分同一个价值环节,或者通过合资或独资重新布局分支机构,通过更充分地利用不同边际生产力的要素而获得收益;或者寻求更多的可交易对象,通过全球外包、OEM等非股权投资方式,获得由“市场密度”的增加产生的好处。本文构造了关于集成经济的分析框架,解释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外包”、“生产模块化”、“微缩化”、“企业间网络”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被广泛接受的原因,解释了出现企业组织扁平化现象的原因,以及这种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微观机理,提出了通过“培育稀缺生产要素”和“深化全球价值链嵌入”等推动“国际代工增长模式”升级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必然和必须发生相应转变.本文从政治性观念、主体性观念、功能性观念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转变,并阐明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优势,最大限度地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彻底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