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大萧条”不但催生了凯恩斯主义的产生,而且成为此后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论战的主要阵地。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经济学发展更是在此争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了新古典综合、新凯恩斯主义、新新古典综合、新宏观政治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等流派。关于这场危机的争论始终推动着经济学的前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汇总关于“大萧条”的研究对于我们加深对经济学的认识、增加经济学解释现实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经济学的体系的是由斯密创建的,在古典、新古典经济学阶段经过了穆勒和马歇尔两次重要的综合,形成了价格均衡理论,建立了微观经济学。面对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危机,凯恩斯革命由此诞生,但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是缺乏微观基础的。所以萨缪尔森因此就创立了“新古典综合”,即“凯恩斯经济学”加“新古典经济学”模式。萨缪尔森“新综合”是马歇尔体系的翻版,是一种病态的体系,他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是失败的综合。最后杨小凯又创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综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在经历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离后,经过新古典综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尤其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努力,进入20世纪70年代呈现出明显的一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凯恩斯的比较:有效需求问题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需求问题是市场经济或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问题。与强调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竞争关系的博弈规则,表明了资本主义有效需求问题的根源,即利润率的下降或经济衰退来自于过高的资本存量价值或扭曲的收入分配。当前,有效需求问题也是我国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借鉴两位学者的分析解决我国市场经济的有效需求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斯蒙第与凯恩斯的经济危机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斯蒙第和凯恩斯既是古典经济学的继承者,又对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在经济危机问题的研究方面,他们存在许多相近之处又各具特色。对二者经济思想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危机理论发展演进的轨迹,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加深对当代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学说,这一学说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面对这种现状,政府如何通过进行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确保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凯恩斯理论对于指导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西方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创立.由于其在理论、政策及方法上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所以被称誉为"凯恩斯革命",并长期占据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宝座.70年代中期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滞胀并存"的现实打破了凯恩斯主义的神话,非凯恩斯主义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上风.当 90年代初失业和经济衰退再度成为西方各国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时,凯恩斯主义又在理论上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剑桥资本争论”指出了新古典理论在资本计量、技术再转折和资本倒流等关键问题上所遇到的逻辑悖论。这是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将凯恩斯经济学嫁接在新古典的价值和分配理论之上,从而忽视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竞争关系。相反,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则强调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关系。因此,只有引入社会关系的古典一般均衡分析,才是解决争论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对其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通过对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可以发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以个体的最优持币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具备了一定的微观基础,但其微观基础是不充分的。我们可从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与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现代最有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自己的理论是普遍适应的一般理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的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著作.其理论是围绕就业问题展开的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宏观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