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夏锋 《企业家天地》2013,(12):213-214
动态等值理论中,语言信息注重对原文进行翻译后,译文接受者的直接感受。因此,在语言翻译过程中讲求效果对等。简单来说,利用动态等值理论,在翻译中,用最贴近的语言,保持原文原有情感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对原文翻译,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读译文与读原文相同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EGARCH与TARCH模型,以2003年6月30日至2008年6月27日的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日收益率为研究样本,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效应进行了检验,证实了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对信息反应的不平衡,即:"利空消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大于"利多消息"对股票价格的冲击。鉴于国内研究对这种不对称的解释仅限于宏观层面,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出发,研究得出投资者的损失厌恶与反应过度的认知偏差是导致其对"利空消息"反应过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美术信息是一种图像、形象的视觉信息。其图像、形象信息清晰、直观,而意义信息常常模糊、不确定。美术信息的信宿常不可避免的带有主观性。美术信息的传播模式和特点一般要受其传播媒介特征的影响;接受者的认知和接受模式会影响接受的效果和结果,接受者的意愿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车炎琪 《现代经济》2013,(3):100-101
发生在2010年10月20日深夜的"药家鑫案",震惊了整个中国。案件审理的结果是所谓的众望所归,但是司法程序却受到了社会的严重干涉。在"药家鑫"案中,凸显出网络信息公信力下降这一个不争的事实。网络媒体信息有真实性、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的特点,而网络媒体追求时效性,忽略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发布者追求轰动效应缺少责任意识,散布不实信息;信息终端的接受者缺少对信息咀嚼消化的能力,善良地被引导,最后导致错误的舆论。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互联网网络信息环境公信力下降。因此从立法、司法、执法三方面来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也变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认为,证券市场投资者对信息理解和反应上会出现非理性偏差,从而产生对信息权衡过重,行为过激的现象,即过度反应。本文通过对深圳A股股票1995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的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形成后八个月开始到一年的检验期内,原先的输家组合的平均累计收益率高于原先的赢家组合,最高差值为1.81%。此研究结果表明。深圳A股股票市场在短期内不存在过度反应效应,而在中长期内存在过度反应效应。因此可以在中长期内通过反转策略来获取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6.
在传播过程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要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就得分别进行编码和译码.本文旨在结合广告个案采解析编码与译码在电视广告当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商务英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也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领域.尤金·奈达的等值理论是一种“读者反映论”,认为原文给原语读者什么反应,译文给译语读者就应有什么反应.将这种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的翻译中,能够帮助解决商务英语翻译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使商务英语的译文更加准确可靠,得到贴近原语信息自然对等的译文.  相似文献   

8.
语篇信息度指对于接受者而言语篇信息超越或低于期望值的程度。信息度过低会使语篇枯燥乏味,而信息度过高又会使语篇晦涩难懂。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篇信息度与焦虑感和不确定性成正比关系。适度的语篇信息度有利于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阅读的具体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文学作品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消费,而是显示赞同与拒绝的审美活动。单一注重国家意识形态的导向,将鲁迅定义成"神"一样的"斗士"形象,反而遭遇了接受者的背离。只有尊重接受者的个体感受,多元化解读鲁迅,才能将鲁迅重新拉回读者的视野,真正意义上接受鲁迅精神的洗礼,打好一生的"精神底子"。  相似文献   

10.
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翻译存在着超额和欠额现象。译文不可能达到原文绝对对等的信息。绝对等值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只能求得翻译近似的等值。  相似文献   

11.
功能翻译理论视野下的广告翻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因汉英两种语言及文化差异,广告语翻译应进行恰当的语言形式和文化信息转换,以现原文的信息功能和劝诱功能。  相似文献   

12.
汉英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英翻译中,由于中华文化的一些特有现象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造成词汇空缺,难以实现语言符合转换和文化转换的和谐统一。翻译时可采用音译法和意译法等翻译方法来实现文化的有效移植。  相似文献   

13.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进行语内或语际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关联翻译理论提出了翻译的最佳关联原则,解决了翻译的不可译性问题,启发译者在翻译交际的过程中必须扩大与原文作者及译文读者在认知语境上的交集,准确传递原文作者意图,实现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的最大趋同。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字幕翻译中,译者通过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选择和适应,不仅实现了语言的转换,而且还实现了文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达到了翻译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广告是一种特殊的交际行为。关联顺应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为广告翻提供了新的视角。广告翻译应实现广告原语语言风格、文化认知、接受心理的顺应。  相似文献   

16.
相比先秦汉语,《世说新语》中的重言词数量已大大减少,且内容多与品评清议有关,重言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音韵美,其英译本在翻译这些重言词时,通过对应、变通、转换音韵、舍形存意等方法实现了本书的文学、语言学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受到语言、文化、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翻译课上应创设多个不同的情景,让学生结合语境假设,找到最佳关联,将原文的真实意图有效传达给读者,实现原文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对世界翻译研究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奈达将信息论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提出要实现动态对等,必须要平衡译文的信息传输负载,使译文的冗余信息与原文的冗余信息对等。翻译时要调整译文的冗余信息,实现"冗余对等"。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翻译实践中,语言的模糊性对翻译有着很大的影响。结合语料,分析语言中存在的模糊现象,探讨模糊语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外语翻译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运用,外语翻译教学是对外语教学的综合性考量。如何在翻译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是外语翻译应用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只有运用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型教学架构,结合实践应用,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外语翻译运用、实践能力,进而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外语复合型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