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探讨了上海商务成本构成趋势对产业转移的作用.研究表明:上海商务成本构成趋势显示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一般而言,随着经济发展,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交易成本逐步下降,而商务成本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商务成本构成趋势以及总体上升的趋势会加速产业转移方式由基于产品间分工的产业转移模式向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模式的转变,并对产业转移产生影响,大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成熟阶段的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发生对外产业转移,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创新和成长阶段的新兴行业则向该区域产业集聚,不同产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沿时间向量在同一空间转移和集聚,最终会促使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值修正G1组合赋权法,构建区域商务成本科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上海、安徽和四川等东、中、西部14个省市2011年区域商务成本为评价对象.发现,东部区域要素成本远大于中西部区域,而中西部区域要素成本相差不大;东部区域交易成本远低于中西部区域,而中西部区域交易成本相差也不大;东部区域要素成本与交易成本较接近,而中西部区域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相差较大,呈现出交易成本较高,而要素成本较低;区域商务成本沿着东、中、西部呈现出上升态势,但中、西部商务成本较接近.论文的主要创新是构建基于熵值修正G1法的区域商务成本综合评价模型,避免了现有的研究中客观赋权无法反映专家经验,而主观赋权无法反映客观条件变化双重弊端.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权和G1法主客观组合赋权法,构建区域商务成本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东部的上海和浙江、中部的安徽和河南、西部的陕西和四川6省市为评价对象,对2010—2014年期间区域商务成本进行综合评价。各区域要素成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沿着东、中、西部逐年增长幅度呈现出递减状态。主要创新是构建基于熵权—G1组合赋权法的区域商务成本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离差平方和方法解决了最优的组合赋权偏好系数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Ellison和Glaeser的行业区域集聚指数,测算了我国制造业20个行业1999~2006年(2004年除外)的集聚程度及发展趋势,发现这20个行业的集聚程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技术密集型行业的集聚程度最高,且集中速度较快。同时,重点考察了地方保护、区域市场分割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地方保护、市场分割阻碍了市场的空间集中,市场分割的阻碍作用非常显著。另外,行业出口比重、行业外部性及劳动生产率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20个行业的集聚趋势。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区域流通服务业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服务业发展速度处于全国前列。而流通服务业作为联系第一、第二产业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服务业,是服务各个产业部门使其得以发展的链条和网络。掌握长三角区域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对于加快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在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流通服务业进行研究,发现近年来流通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服务业中的总体占比出现了下降,但作为流通服务业的重点行业,现代物流业和批发零售业均实现了较快发展。其中,现代物流业呈现出集聚现象,南京、上海和舟山3城市集聚态势明显;批发零售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转移态势,路径从泰州、湖州和舟山向南京和镇江转移。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界定,该文分析了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内生发展机制和外生驱动机制,以及要素流动路径、分工专业化路径、产业集聚路径和空间结构优化路径等四条传导路径。通过机制强化与路径疏通,欠发达地区可使区内要素合理利用,区域自生能力不断提升,区际联系持续加强,空间配置效率有效提高,实现区域发展差距逐步收窄,并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理论和案例剖析了产业转移过程中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发展的机理和发展路径.认为:生产要素的转移与集聚本质是一个集成创新的过程;按照时间的演化顺序,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的发展路径依次为要素的初步集聚、组织的中度集成和产业要素的高度融合三个连续的阶段.要素的初步集聚是因为系列外部事件冲击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中度集成阶段是组织、制度、资源相互作用,自我强化回馈的过程,是市场推动的结果;高度集成阶段则是在中度集成的基础上,生产系统成功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网络中,形成具有创新功能和一定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8.
通过理论和案例剖析了产业转移过程中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发展的机理和发展路径。认为:生产要素的转移与集聚本质是一个集成创新的过程;按照时间的演化顺序,要素转移与聚集融合的发展路径依次为要素的初步集聚、组织的中度集成和产业要素的高度融合三个连续的阶段。要素的初步集聚是因为系列外部事件冲击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中度集成阶段是组织、制度、资源相互作用,自我强化回馈的过程,是市场推动的结果;高度集成阶段则是在中度集成的基础上,生产系统成功根植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网络中,形成具有创新功能和一定竞争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9.
产业协同集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现有文献对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关于两者之间非线性关系的经验分析尚未达成共识,实证检验中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方法也有待改进。本文认为:产业协同集聚会产生专业化分工、规模经济、要素共享、知识溢出等正外部性,进而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过度集聚产生的拥塞效应和竞争效应也会有损经济发展质量,因而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倒U型非线性关系,并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要素禀赋的不同而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同时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如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提高地区创新效率的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采用2004—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定性、福利改善和收入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5个维度评估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显著促进、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西部地区具有到U型关系”的区域异质性和“高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低技术密度行业协同集聚影响不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地区创新效率对产业协同集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中介效应,但样本期间产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不显著;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会强化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并在其创新效率路径中发挥调节作用。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在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区域和行业异质性,并探究了创新效率的中介机制和人力资本的调节作用,深化和拓展了相关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应重视产业协同集聚的合理边界,重点支持高水平的产业协同集聚,并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及其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匹配性,进而通过因地制宜的适度产业协同集聚有效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商务成本框架为基础,以世界发达国家及中心城市商务成本为参照,测算了我国中心城市北京和上海的商务成本,并与国际中心城市商务成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是影响商务成本最重要的因素。本文认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低,从而具有一定的商务成本优势,但劳动力以外的其他商务成本要素并不低。因此,我国可以适当提高工资水平,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要降低其他影响投资地选择的成本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有助于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然而,从短期来看,一方面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初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很难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理念的要求,因此成本问题是低碳经济发展初期的瓶颈。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  相似文献   

12.
产业链国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产业链全球合作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支撑。中国既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产业基础设施,又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独特地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以及中国产业链的稳定。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重构将是大势所趋,中国应利用自身比较优势,顺势而为,保持中国产业链韧性,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在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在进行,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有着自身的特点,并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要采取有力的应对策略,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本分析及路径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过程中会遭遇变更成本、遵从成本、协调成本以及机会成本。本文分析了国内、国际环境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变化对各类成本的影响,指出准则的趋同成本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存在一个最低点,即存在趋同程度的最优选择,但动态发展的会计环境会对这一最优趋同进度产生影响。所以在设计国际趋同进度时必须充分考虑会计环境及其未来的发展,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合理安排趋同路径,并适时调整,促进准则国际趋同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承接产业转移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文章利用皖江城市带十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其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规模、劳动力成本和路径效应对吸引外来资金均有正向拉动效应,并提出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在企业成本计算方面各有侧重,其常用的理论结论证明常常被运用,在企业实践中能否适用?本文主要通过企业案例进行实用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和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导力量的制造业在国际范围内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国内中小企业由于受成本软约束和政府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影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产业升级的压力明显增加。为此,在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等各级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速度在加快。在国际、国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中,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其中比较明显的体现在:产业链的连锁转移显现即配套、连锁转移加快,这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既提供了较好的机遇,又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和风险。而且,这种产业系统转移和配套的现象,导致市场竞争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体现出产业集群的优势和重要性。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在产业链内相互协调,形成链式发展的生产网络或体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而由此引发的产业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我国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产业升级转移给其周边区域经济产生辐射与带动效应。作为接近泛珠三角核心的湘南地区,应尽快依据自身基础与条件,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相似文献   

19.
结合行业发展动态,确定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将创业导师数、获得风险投资企业数作为DEA分析的部分指标,运用DEA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4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效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较好,提高北京市、上海市的公共服务平台投资和孵化基金利用效率,会有效地改善两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