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基于产业集群理论,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借助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询江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实证研究的发现提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DEA评价方法,依据江苏文化产业2004--2010年投入与产出数据,对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的效率趋势进行了分析测算。研究表明,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效率较高,个别年份发展不平衡,出现投入与产出不相匹配。文化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增加要素投入,还应该在增加产业投入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投入与产出的最佳匹配状态,取得相对较高的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3.
囿于传统的城市经济学研究范式,多数研究缺乏对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相关多样性和行业异质性等微观机制的探讨。融合演化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和文化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文章构建了一个多学科的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基于江苏13个地级市2007—2011年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文化产业集聚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1)文化遗产资源和创意资源对江苏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2)供应商专业化与相关多样性是推动江苏文化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相对而言后者所起的作用更为关键;(3)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在集聚因素影响方面表现出了较强的反向关系。研究结论凸显了产业特性在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在知识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科技与文化的日益融合,动漫产业演变为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2006年至今,福建省的动漫产业发展迅速,但就产品质量、技术创新等方面,与浙江、江苏仍存有较大的差距,与日本、美国更是相差甚远。究其原因,是福建省动漫产业的竞争力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为此,探析福建省动漫产业的竞争力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总结福建省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并采用维里克的SWOT分析法,分析了福建省动漫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最后提出完善福建省动漫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的文化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大省的地位和文化产业超前发展的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自身的经济结构特点、其它经济最发达也是文化产业最发达区域的夹击、再由于体制改革尚未到位,使山东的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山东又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优美的自然、人文和交通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规划,因此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又面临极大的机遇。山东省发展文化产业应该在以下方面下大力气: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组建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建立大型产业集群,努力开发多媒体的内容产业,利用现代金融业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6.
江苏服务业产业安全存在着一些内在问题,对江苏服务业的产业安全形成了内在的冲击。构建基于产业生存环境、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控制力和产业竞争力四类指标的江苏服务业产业安全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析法对江苏服务业产业安全进行评价,结论表明江苏服务业产业安全呈现改善趋势,但服务贸易和外商投资在江苏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安全改善中的作用还有待提升,这与江苏服务贸易规模小、结构不合理、外商投资份额不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十一五"期间,江苏省财政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培育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文化企业,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江苏的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分析了财政支持江苏文化事业的措施、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国A股市场中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绩效进行描述性分析,选择2006-2011年间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资产负债率低、流动资产负债率高和股权集中度过高的特点;文化产业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并不存在一定的二次曲线关系,流动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文化科技融合是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经验材料和数据分析,阐明了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揭示了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现实际遇,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从培育产业"新市场",激发产业"新动力",发展产业"新业态",优化既有融合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文化科技融合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沈阳历史悠久、交通便捷、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沈阳市应在分析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运用新发展理念,采取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壮大市场主体、激发文化产业发展动能,深化产业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振文化消费、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等措施优化沈阳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货运业经济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 ,中国汽车货运业从垄断转变成完全竞争性市场结构。本文建立运力增长绩效分析模型 ,实证分析了中国汽车货运业的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率、技术进步的关系及内外动因。分析表明竞争性市场结构下货车生产效率较高 ,但资源配置无效率且不利于技术进步 ,外部性、行业管制等环境因素对市场结构演变和经济绩效影响较大。建议通过运输组织技术进步以及调整经济管制政策 ,优化公路货运市场结构 ,提高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虽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文化资源丰富,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将文化产业划分为文化服务业和文化品制造业,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本研究得出甘肃省应优先发展文化服务业,以文化服务业带动文化品制造业,最终达到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略论提升苏南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苏南地区要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下工夫。本文对苏南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苏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苏南地区产业竞争力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通过建立回归经济模型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江苏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内部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非显著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提出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脱钩指标方法对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状况进行评价,相对脱钩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经济增长对能源的利用是有效率的;在影响江苏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加的诸多驱动因素中,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力量,产业结构的重化趋势加重了经济增长规模变量对能源的消耗,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的消减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变动中的粮食安全研究——江苏的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末 ,江苏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较快 ,同时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地日益减少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被人们普遍关心的粮食安全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主要分析江苏产业结构调整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影响 ,并探讨江苏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保证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苏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变化明显,在工业经济日趋成熟的同时,其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受人关注。本文主要以近年来的数据从服务业产值、对服务业的投资额、服务业内部结构三个方面对江苏服务业的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基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角度分析了江苏服务业的竞争力,最后结合上述两个层面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服务业、服务贸易持续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理位置相连且同处长江三角洲的浙江省和江苏省,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其工业经济却明显出现了不同的衰退和复苏轨迹,江苏工业经济的稳定性与浙江工业经济的大幅波动特征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文章利用2008年3月-2010年4月江浙两省宏观经济运行的月度数据,探讨金融危机下两省工业经济表现的差异,并从工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两个层面解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产业作为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层次和部分,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产业发展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产业组织的整合优化和主导产业的选择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主导产业三方面论述了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年—2011年泛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28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以新经济地理学和新贸易理论为分析框架,在经济一体化的视角下,对泛长三角的工业结构关系、产业专业化(多样性)度的演变趋势以及产业空间结构的演进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呈"U"型发展态势,其中安徽省与上海市的工业互补关系最为密切;浙江省的产业多样性发展在泛长三角地区最为突出,上海市的产业专业化发展趋势最为强劲;产业空间结构的分工与协作的演变趋势明显,上海注重产业的优化升级,江苏与浙江不断扩大制造业大省的优势地位,安徽省加快承接上海、江苏与浙江的转移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