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基于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1996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共62个季度的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观测值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增长不仅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而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和衰退性;我国民众对通货膨胀具有后顾预期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货币政策正在从直接调控方式向间接调控方式转变,社会公众作为被高调控对象,会根据一系列宏,微观变量不断地调整其预期与经济行为,使心理预期对货币政策的效应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此央行应采取措施,减少其负影响,提高货币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1998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虽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都作用于经济,但与货币渠道相比较。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8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的经济金融季度数据,以贷款规模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尤其是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显著且存在时滞;与货币供应量相比,贷款规模更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与沟通,取得了如下较好的政策效应:央行的政策目标偏好被公众所了解,有助于稳定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增强了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与支持;增强了政策的可预测性;提高了央行的威信。不过,由于央行沟通还不够充分。其沟通应有的政策效应并未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央行的沟通,以有效引导公众与市场预期,增强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证分析2000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房地产价格的相互关系考察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效果。结论是:通过吸纳金融市场过多流动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起到了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效果。但不能消除房地产过热。防止房地产过热还需综合运用各项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货币政策预期引导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并建立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引导预期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公众产出和通胀预期对货币政策变动是敏感的,其中通胀预期对货币数量的敏感度大于利率;而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对公众预期做出了反应,具有前瞻性.因此,现阶段应当完善基于存款准备金率平滑的货币数量动态微调政策为主,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平滑和公告操作相搭配的货币政策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要.本文从我国实际经济状况出发,选取1996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数据,应用普尔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冲击仍然来自于商品市场,因此在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仍然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9.
仲霞  赵璇 《大众商务》2010,(16):159-159
在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要。本文从我国实际经济状况出发,选取1996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数据,应用普尔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冲击仍然来自于商品市场,因此在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仍然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分别为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有效性,对1984年至2008年我国利率、投资、消费及国内总产值的年度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且对2004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四季度我国贷款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季度数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渠道除消费外均存在阻滞因素,我国贷款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互为因果关系,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比较有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都作用于经济,但与货币渠道相比较,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招商银行2002—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与股权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显示,非利息收入的短期变化以及经营绩效的均衡误差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短期波动产生重要影响,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是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2.
源于美国次贷问题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而经济发展状况又是影响我国保险需求的重要因素。文中利用保险需求收入弹性模型,对2006年1季度至2009年1季度的季度GDP数据和保险业的保费收入季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金融危机对我国保险业的有效需求有很大影响的结论,并从调整结构、开发危机保险产品和转变经营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保险业防范金融危机影响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品贸易已连续20年保持顺差,而出口商品价格及主要顺差伙伴国收入的变化对我国出口需求变动的影响是判断商品贸易顺差可持续性的重要方面.文章利用1999年第2季度到2012年第4季度的数据作为样本,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同时考虑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估计了联立方程模型下中国持续顺差时期出口贸易的价格和收入弹性.结果显示:短期内,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1.156,需求收入弹性为1.044;长期看,中国出口商品的长期需求价格弹性为-3.803,长期需求收入弹性为3.434.估计结果表明,出口商品价格的提高、我国长期对其维持顺差的六个国家收入的降低会减少我国出口商品的收益,这对影响我国商品贸易的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1999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和GDP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投资是刺激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之一,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影响的短期弹性系数是0.184,长期弹性系数是0.364,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协整等方面理论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财富差距、收入增长和房地产价格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收入分配不均促进房价快速上涨,收入向20%高收入阶层过度集中和房价快速上涨只存在单向促进关系;(2)房价的快速上涨和财富分配不均存在单向促进关系;(3)最高收入阶层收入的快速增长不是房价上涨的促进因素,而房价上涨使得最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加快,进一步促进收入两极分化。要抑制房价,应缩小收入差距;只有控制房价,缩小贫富差距和收入两极分化,房地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前贫富差距急剧扩大,根本原因在于初次分配领域存在一系列不公正现象。财政政策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应起到很好的校正作用并使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得以规范,以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差距中失利主要是由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差距不利、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的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有效地调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2009年广西宏观经济走势及发展对策,采用回归分析法和图解法运用影响广西宏观经济的五个主要指标对1997年以来第一季度对全年的贡献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指标一季度产出和全年产出具有同向性,线性拟合良好。在对2009年第一季度对全年影响进行预测后,文章认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当前经济企稳回升的广西需要:以6000亿为目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的改投资、以供应链融资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和以错位发展为前提的区域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4S店渠道车险业务合作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S店渠道代理车险保费收入约占财险业保费收入的四分之一,是财险保险公司最为重要的中介销售渠道之一。本文首先综述了保险中介及4S店销售渠道的相关研究成果;其次从车险承保和理赔两方面总结了影响保险公司与4S店合作的十个因素,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方法,确定出五个最为重要的关键影响因素,依据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理赔手续和流程的繁简程度、保险公司的定损价格和时效、保险公司事故车送修业务量、保险公司理赔政策的稳定性、赔款的结算周期;再次分析了4S店管理者与普通职员对于合作关键影响因素认识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最后给出了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保险公司经营4S店渠道车险业务的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1995-2011年的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数据为样本,探讨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首先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农村居民旅消费的关系,然后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对数回归模型。研究发现:财产与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存在正向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最大;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双向影响关系,和工资性收入、财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是单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