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1997至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综合得分逐年上升,收购当年经营绩效提高不太明显;而收购后一年增幅则高达7.3509%,并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实证分析表明:管理层收购是一种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上千万甚至数亿的收购资金,涉及到收购方经营战略的转变和被收购方管理层、业务方向、资产构成等方面的重要调整,还要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监管和证券市场的监督。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对收购方在实施收购行为后对被收购上市公司进行的战略整合进行分析,涉及到上市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企业核心竞争力重塑、现金流的保障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由于融资操作过程中的诸多不规范因素,加之收购完成后企业形成了以管理层为中心的企业控制权格局,收购行为会给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笔者认为管理层收购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层收购引发的“内部人控制”风险管理层收购完成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管理创新方式,对于适应企业经营环境的变更、解决国有企业产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管理层收购成功与否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密切相关。管理层收购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法律政策、融资机制、定价机制和文化等。管理层收购的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企业的成长性、企业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企业管理层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制度源自西方国家,它对企业产权的明晰和效率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但引入我国后,却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内部人控制等导致公平价值缺失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层收购法律制度本身及法律实现的环境并不健全和完美.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层收购制度立法,确保信息公开,参与公平,程序公正;同时,加大对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也是净化管理层收购公平价值实现外部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市公司MBO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一种股权收购行为,已经悄然走进了上市公司的改制进程,MBO必将对上市公司的产权改革、治理结构变革有重大的影响。但MBO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实施后上市公司的绩效迥异,上市公司如何应对MBO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已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中,其股权转让定价均以企业每股净资产为基准.本文通过案例的分析,认为这种定价方式有失公允,建议采用自由现金流量法由独立的中介机构评估企业价值,并对管理层人力资本历史贡献进行量化.合理的定价应该是两者的差值除以企业总股本.  相似文献   

8.
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一波三折,主要是因为MBO是一种重大的产权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在我国企业中推行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只有合理地防范这些风险,才能使MBO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我国实施MBO的风险分析MBO风险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内部风险来源于MBO自身的特性以及企业的内部机制;外部风险来源于MBO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外在因素。1.内部风险分析。(1)收购动机风险。MBO之所以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原因在于通过MBO可以理顺企业的产权关系,剥离不良资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然而,MBO是通过充分博弈和股权变更,以新的权益集合体代替旧的权益集合体的一种利益制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企业管理者的机会主义倾向颇为严重,许多管理者收购企业的动机并非从企业利益出发,而是试图利用收购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来为自己谋利,以致实施MBO后非但没有使企业业绩得到应有的提高,反而严重损害了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产权风险。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产权状况相比,当前我国企业的产权关系不够明晰,管理层在收购过程中常常既代表买方又代表卖方,极易导致“内部人控制”。此外,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定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收购的定价公允性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定价中最具争议也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文章按照多种定价方法综合应用的思路,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层收购企业定价模型,并运用模型对湖南某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不应以转让价格低于账面净资产就说存在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流失现象等结论。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经营导致企业组织内部复杂性提高,结构的多元化会产生信息差距,从而加剧信息不对称,导致资产误定价程度提高;但复杂性提高也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形成约束,盈余信息质量的提高会降低资产误定价程度;同时,多元化经营分散了经营风险,会产生联合保险效应,有利于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性,进而降低资产误定价程度。采用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多元化经营显著降低了资产误定价,且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比相关多元化经营对资产误定价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和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来降低资产误定价;多元化经营降低资产误定价的作用,在管理层权力较大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企业、国有企业、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企业中更为显著。企业应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并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减少由多元化经营引起的委托代理冲突;股东、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应支持企业多元化经营,并约束企业的信息操纵行为,充分发挥多元化经营的对资产定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