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形收入是一种以隐蔽方式背着政府进行经济行为所取得的收入。它是逃避国家的税收和各种管理规范,未纳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各种法定统计的、国家实际管理控制未及的经济收入。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不管其经济制度怎样,都存在着隐形收入,而且自80年代以来,隐形收人的增长速度极快,已发展到不能不予以重视的程度,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的隐形收入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许多方面放松了对某些经济活动的控制后迅速膨胀起来的一种收入,很显然,它在居民收入中已占到相当的比重,但我国的隐形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究竟为多少?它是由哪些原因…  相似文献   

2.
融资约束是制约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利用中等收入国家行业层次面板数据,通过引入融资约束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运用多种估计方法考察了融资约束放松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对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融资约束的放松,能够推动技术创新活动,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中金融部门规模扩张与效率提高以及特定领域金融改革所带来的融资约束放松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从长期看,放松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于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良贷款按其在报表中反映的形态分为显形不良贷款和隐形不良贷款.所谓显形不良贷款就是在信贷报表中直接反映的不良贷款,而隐形不良贷款是指在信贷报表中反映为正常贷款,但其真实形态为不良贷款.当前,隐形不良贷款数额不断增加,其潜在的风险亦与日俱增,如何削减隐形不良贷款数额,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均GDP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后,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承担在新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重任。产业结构升级难题、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内外需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人力资本困境等制约因素,使中国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挑战。因此,必须在总结各国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剖析可能阻碍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阻碍因素,并由此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国内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正在逐步上升到理论层面。发展经济学"阶段论"、均衡"陷阱论"以及比较优势理论被视为"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基础。金融外部经济可以为"阶段论"和均衡"陷阱论"提供一个能够操作"结构约束"和"关联机制"的方法论源头;以金融外部经济为方法论基础的高级发展经济学"多重均衡"模型,可以系统分析经济系统的"自我强化"和"锁定效应",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准确的模型化解析。这一模型也可以基于经济系统的内在规律,阐明"比较优势"与"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彭景 《全国商情》2009,(5):95-97
农民增收难是当前农村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内需,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探讨了"以就业薪金收入为基础、以从集体经济中分配股金收入为支撑、以农民新居房屋租金和养老救助保金收入为保障、以自主创业经营性收入为补充"的农民长效增收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盟四国,从低收入状态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既有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等经济因素,也有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政局不断动荡等社会原因,还有国际经济环境改变等外部因素。当前我国处于上中收入国家阶段,要从东盟四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吸取经验教训,促进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8.
高新区已成为我国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栖息地,其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其所能培育企业成长的速度和高度。高新区内的创新资源集中在以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为中心的孵化、加速创新服务模块之中。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高新区需打破创新资源壁垒,深化创新资源融合,探索"孵化+加速"创新服务模式,以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这里从资金、技术、信息3方面讨论高新区企业"孵化—加速"中的创新资源配置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文对甘肃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资源依赖性产业结构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甘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更使其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在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和资源短缺成为转型跨越发展主要障碍的背景下,应及时总结经验,坚持把产业生态化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促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提升发展的动力和突破口,并使之成为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途径,既能不断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也能为甘肃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奠定资源基础和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庆雪 《新智慧》2007,(7):54-54
一、巧避房产税 1.尽可能将房屋出租租金收入转变为住宿房费收入,避免多缴房产税。许多酒店有将自己的客房租给某些单位长期使用的业务,酒店将住房提供给租赁者后,不再提供住宿管理服务,只按期收取租金。按照税法的规定,对这部分租金收入既要缴纳营业税,又要缴纳房产税。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给全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改变内需不足、外需受限的被动局面,党中央适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蓄力打造新兴的经济增长极。河南作为新兴工业大省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变革。通过对接"一带一路"拓宽自身发展渠道,确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思路,以产业带动经济,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综合运用科技、财政、金融、贸易等政策,以积极的宏观政策引导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加快实现新常态下以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为驱动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收入陷阱存在于各收入阶段,表现为低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高等收入陷阱。西方国家及"亚洲四小龙"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告知我们必须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积累效应以及收入的公平分配。而中国目前人力资本投资及收入分配状况都令人堪忧,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就不能顺利实现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收入分配不公导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乏力。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面临着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要顺利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先解决好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及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险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逐渐在中国显露苗头。文章探讨影响东南亚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存在的影响因素,运用面板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即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提高国内科技创新能力与建设机制、重视环境保护,强调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重视出口、轻视进口、追求贸易顺差"的政策思维应及时转变。国家需要重新审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益,运用过剩的外汇储备建立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并从战略高度积极保护国内资源,以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区域布局为中心,通过税收工具和价格杠杆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进行深入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传统行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本文通过阐述"互联网+"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背景,然后以我国传统的纺织业为例,阐述"互联网殯+"对我国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同时,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互联网也催生了一大批  相似文献   

16.
节能减排财税政策是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财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证和政策手段,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财税制度,有助于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能源资源耗用和环境污染成本并最大程度地使之"内部化",有利于解决节能减排降耗的压力与动力、激励与约束问题,从而形成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逆向外包、价值链租金与欠发达国家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际分工的突出特征是以"内部化"和"外包"两种方式开展的"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在外包方式中,欠发达国家作为发包方从发达国家进口中间产品的"逆向外包"最近才进入研究视野。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的理论分析得到一些关于"逆向外包"的理论命题:首先以Romer的中间产品模型为基础,针对逆向外包模式的逆向特征、阶段性、先决条件等进行讨论;进而基于一般化企业租金与全球价值链租金理论分析了逆向外包分工中的租金来源;并从"获得在位权"、"横向拓展"、"纵向拓展"、"链间超越"四个层面探讨了欠发达国家的逆向外包策略以及产业升级路径,重点针对链间升级的多层次性进行了创新性讨论。文章以中国本土手机品牌的发展历程和逆向外包现象为案例,对得到的理论命题进行了验证,同时得到针对欠发达国家逆向外包以及价值链升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民工荒"从表面来看是由于局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导致的供不应求的短暂现象,但结合我国现阶段复杂的经济社会转型背景,"民工荒"产生和持续出现的缘由更多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诸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等的演变和调整相关。这正是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的必然反映。今后,我们应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调整,积极发掘现有"人口红利",横向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纵向实现产业的垂直升级,改革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份额,真正实现农村劳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模式"和经济"新常态"作为近年来出现在理论界和公众视野的热点词汇,前者承载着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经验总结;后者是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和研判。"中国模式"在引领中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是导致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推动"中国模式"的转型升级以使其妥善应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是关系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在"新常态"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议题。而转变经济改革的驱动机制、具体方式与策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经济政策,是推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模式"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夜间文化消费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文化与"夜经济"融合发展日益受到人民群众和政府的关注。在系统梳理和借鉴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文化与"夜经济"融合发展的历史和趋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探析了新时代文化与"夜经济"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切实提出了推动新时代文化与"夜经济"融合发展的路径、对策和政策建议,强调要以培育新经济为核心集聚融合要素,以推动消费升级为核心增强融合活力,以"互联网+"为核心拓展融合效率,以搭建融合平台为核心提升融合品质,以加强规划管理为核心优化融合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