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产品范围也逐渐广泛,涉及到旅游消费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方面,可满足旅游消费者的不同层面需求,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行业。数据表明到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将达到28亿人次,居民平均出游率2次/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食"当地特色,"购"当地特产,已是游客到一个地方的必要行为。所以到2020年,我国旅游行业的土特产行业  相似文献   

2.
姜虹 《重庆商学院学报》2006,16(2):33-34,56
在我国当前继续施行扩大内需、积极拉动居民消费的方针指引下,适时发展旅游信贷业务对旅游业和金融业及国民收入的增长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当前旅游信用消费在我国发展缓慢,文章阐述了旅游信用消费的发展现状,从旅游信用消费和金融体系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旅游信用消费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般对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数量分析,主要运用回归方法,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反映变量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数量关系。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变参数模型,并检验了两变量之间的变协整关系,以动态机制解读了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状况,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994-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边际旅游消费倾向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农村居民收入与旅游消费之间存在着均衡比例变化的变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0-2011年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居民平均旅游消费与人均收入的数据,运用动态协整模型方法,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我国旅游消费与旅游收入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每个省不同的情况分别代入动态协整模型,得出以下结论:旅游消费与人均收入存在地区性差异,不同的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带动旅游消费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消费驱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旅游消费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常规性项目。以全国39个主要城市为代表,通过分析2000-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不断上升,同时,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区域差异显著,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闲暇时间、消费偏好、相关政策因素以及一些重大事件等主导因素均会对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根据1991-2001的时序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总的社会保障水平及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取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得出两者是负相关关系,且社保水平偏低;然后运用Eviews软件分别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和与社保水平相关的项目支出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应适度提升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减少居民因即期保障不足多花的费用及因未来的不确定预期而增加的备用储蓄,以提升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释放出巨大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逐步增加,日本签证政策的放开以及日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下调,国人纷纷把出游目光投向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对我国居民赴日自由行的旅游动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有关我国居民赴日旅游的具体动机,以期丰富我国对赴日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旅游循环经济应运而生,湖南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要树正新的旅游发展理念,遵循3R原则,充分调动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开展清洁生产与绿色消费,促进湖南旅游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0—2010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数据和ELES模型从边际消费倾向、基本需求、收入弹性及价格弹性四方面实证分析城镇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得出结论为城镇居民国内基本旅游消费与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为更好地完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和优化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结构,应从加快旅游法制化进程、解决旅游供需结构性矛盾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区居民消费支出反映景区居民生活质量,反映旅游发展带来的民生效应.以武陵源景区及周边地区居民消费数据为基础,用扩展线性模型计量验证:景区居民物质消费和劳务消费占比低,储蓄占比高;娱乐人文精神消费占比低,但子女教育消费占比高.旅游发展程度对景区居民消费支出水平、消费倾向差异化影响显著,对消费结构差异化影响不显著.核心区和内圈景区居民商品化消费占比逐渐加大,消费能力随着旅游开发增强,但消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低,且消费倾向不高,价格敏感度不高,消费能力释放不及景区外圈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升.总体来说,旅游发展对景区核心区和内圈居民消费和生活质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1995-2011年的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数据为样本,探讨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首先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农村居民旅消费的关系,然后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对数回归模型。研究发现:财产与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存在正向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最大;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双向影响关系,和工资性收入、财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是单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2.
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特征统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历年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经济学的视角对1994-2008年间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消费水平、消费率、消费倾向及消费结构等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分析。认为,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但仍主要表现为出游者人数的扩张;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属同步型消费,农村居民属于轻度早熟型消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对于提高其国内旅游消费率作用较大,但提高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平均消费倾向对于提高其国内旅游消费率作用更大;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但非基本消费比重依然较低,消费层次还主要停留在观光游览和探亲访友等基础层次上。  相似文献   

13.
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是潜藏在人们意识里的客观存在,是潜在旅游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探讨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能为旅游需求的预测和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提供参考依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价值。以长沙市区居民的随机抽样数据为基础,采用交叉分析和卡方分析方法从人口特征和现实旅游消费水平两个方面探讨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沙市居民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较高,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与学历结构、家庭人均月收入、现实旅游消费水平正相关,但年旅游意向花费在性别、年龄和家庭结构方面出现分异,单次旅游意向时长与性别、家庭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14.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国内旅游消费为研究目标,先采用简单模型分析收入与其关系,随后逐步引入代表收入分配结构的基尼系数与代表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其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程度。并以上海和南宁两个城市为例,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在经济发达地区,收入的分配结构对旅游消费产生的影响较大;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收入主要通过消费结构的变化来影响旅游消费。将上海和南宁进行对比,也可为推动后发达旅游城市的消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历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系统地对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变动以及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与居民收入水平基本协调发展,消费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但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存在区域空间上的差异,虽然相对差异逐渐缩小,但是绝对差异却呈扩大趋势;通过对区域旅游消费差异的地区构成进行分解,发现东部地区城市间的差异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内部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区域旅游消费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却远不是消费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消费率更是急剧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受到居民收入不高、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健全、税收制度不完善以及消费金融不发达等因素的影响。如今,受人民币升值、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出口受到很大的局限,中国可以通过改进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和发展消费金融的途径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消费与失业率、收入与失业率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失业率分别是收入、消费的格兰杰原因。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受到收入的重要影响,要想提高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是一个最根本的途径,但旨在增加他们收入的短期性政策,其效果并不明显,要从根本上建立长效机制,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商品物流和信息流通、更新消费观念等,特别是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