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的限制和对外开放时间的相对滞后,从总体上说目前项目融资在我国西部地区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从引资的规模来看,所引进的资金数量较小;从引资经历的时间来看,都是近期所为。本文在结合我国西部地区现实特征的基础上,就我国西部地区采用项目融资方式引资的可行性、优点和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关于拓展西部大开发中项目融资渠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投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引入注目的领域,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的过程,国际直接投资已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与限制的引资政策。由于认识上的不同,我国引资目的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我国已有的引资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引资政策必须按照世贸的国际投资准则加以调整,对国际直接投资既不优惠又不歧视的中性外资政策,是今后我国引进国际直接投资政策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3.
全面回顾2002年外商在华投资的增长情况及所呈现的新特点,指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引资大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在此基础上,分析2003年中国利用外资规模与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际投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领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国际直接投资已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也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与限制的引资政策。由于认识上的不同 ,我国引资目的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致使我国已有的引资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加入WTO之后 ,我国的引资政策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国际投资准则加以调整 ,对国际直接投资既不优惠又不歧视的中性外资政策 ,是今后我国引进国际直接投资政策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5.
夏漫 《全国商情》2010,(5):99-99,112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我国在接受外商直接投资上仍是先抑后扬,FDI在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具体表现在经济安全问题、环境和能源问题、不平等竞争问题三个方面.因此我们在关注如何提高引资质量、优化引资结构的同时还应坚持独立自主、加强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与上海、深圳等地相比,重庆在引资政策措施和政府服务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差距;目前提升重庆引资能力的关键是:更优惠的投资政策,更具吸引力的引资措施和更高的政府服务水平.优惠政策措施和优质政府服务是目前重庆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根本和基础,两者缺一不可,唯有优惠的政策措施叠加优质的政府服务,才能在引资大战中赢得先机,获取胜利.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在外资工作中一直强调招商引资的重要性,相关政策法规也多偏向于引资方面,而对于与引资相伴而生的撤资问题则研究不多。随着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撤资问题也逐渐显现,并对我国的就业、经济、外贸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我国吸收和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对于提高引资质量、促使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我国吸收和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应创新FDI引进思路.这就是:积极利用外资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同等国民待遇,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资本流动,培育和发展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机遇,推动西部地区加大引资的步伐,以提高我国引资质量和利用外资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内资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与FDI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不利于我国内资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而这主要归因于政府的干预和对内资的差别对待以及内外资企业关联度低。因此,政府应调整引资政策,一是采用公平竞争的“规则引资”政策;二是采取促进内外资企业关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以来,东北地区利用外资总额逐年增加,总体规模也呈增长趋势,但同国内发达地区和省份相比,不论是引资规模还是引资质量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服务领域差距更为明显.服务业全面开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特别是服务业引资带来了新的契机.服务业全面开放是机遇也是挑战,全面开放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