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嘉 《全国商情》2007,(11):76-77
2007年7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6%,为10年以来的新高.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国际国内的经济实际对通货膨胀会计的要求以及传统会计补充完善对通胀会计的要求的基础上,说明了我国通货膨胀会计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完善我国通货膨胀会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月攀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4%,超过此前市场预期,创下32个月来新高。通胀预期明显上升,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加大,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首要关注问题。本文从一季度宏观数据入手,深入剖析影响我国通胀的构成要素,并根据理论研究学习,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楚文慧  孙宁华 《全国商情》2009,(19):39-40,42
2003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与此同时,通货膨胀水平也日益提高。本文以该轮通货膨胀为研究背景,研究结果发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通货膨胀衡量指标。本文首先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现有价格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了CPI的先行指标,以便更好的预测CPI的走势;其次在分析CPI缺陷的基础上对其统计口径进行修正,加入资产价格(准确地说是房地产价格),从而提高CPI作为通货膨胀衡量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创新高,百姓感到生活成本在迅速增加,理论界治理通货膨胀的呼声连绵不断,价格管理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价格干预措施,政府已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我们还不能就此认为通货膨胀已经来临,当前我国CPI上涨的幅度仍然是可控的,2008年的价格预期调控目标的实现还是有保障的.国民经济仍可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本身的冲击是敏感的,货币供应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比较显著.基于此,提出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要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各产业价格监管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其他产业.  相似文献   

6.
曾汝祺 《现代经济》2007,6(10):77-79
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进入了2002年以来的第二个上升期。第二季度CPI(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3.6%,比第一季度加快了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继续加快,特别在7月和八月CPI增长攀升到了5、6%和6.5%的相对高位。GDP平减指数在6月份已经5%左右,超过了一般认为经济高增长能承受的3%~5%的范围。本文针对2007年上半年的通货膨胀指标继续攀升与社会对未来发生通货膨担忧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和对中国控制通货膨胀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7万亿元,增长9.2%,国家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1万亿元,粮食连续8年增产。控制物价上涨的综合性措施取得成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收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5.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其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  相似文献   

8.
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7年11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再创11年来新高。几乎是一路走高的CPI,因此成为了时下的热门话题。一个抽象的CPI数字背后,是物价水平的涨跌互现,也是人们对财富渴望的考量。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投资创业理所当然成为复制成功、克隆财富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9.
周潮 《西部金融》2010,(5):68-69
本文采用归一化数据处理方法,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测的数学模型.经检验,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历史值的系统总误差只有0.035%,并利用该模型对2010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进行预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昌烨  周琳 《全国商情》2010,(5):55-5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因此历来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所关注,对于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心的我国来说更是如此.本文主要针对国际因素对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合理地处理了数据的可比性,初步建立了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有效地拟合我国消费价格指数在国际因素影响下的波动性特征,在当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军 《西部金融》2005,(3):10-12
一、全国的基本情况 2004年我国物价继续承接2003年的涨势.从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看,7、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5.3%,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值.从10月份开始,居民消费物价涨幅有所回落,11月份继续呈现回落态势.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势11月份也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2015,(2):13
春节因素致使CPI同比和环比涨幅双扩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读2015年2月份CPI、PPI数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2015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13.
《大众商务》2008,(2):1-1
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7年11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再创11年来新高。几乎是一路走高的CPI,因此成为了时下的热门话题。一个抽象的CPI数字背后,是物价水平的涨跌互现,也是人们对财富渴望的考量。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投资创业理所当然成为复制成功、克隆财富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首先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衣、食、住等日常基本消费、发展享受型消费与交通和通信消费的上涨是形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 A RI‐MA模型,对北京市通货膨胀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ARMA(3,1)模型为北京市通货膨胀提供了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大众商务》2008,(2):1
受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7年11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9%,再创11年来新高。几乎是一路走高的CPI,因此成为了时下的热门话题。一个抽象的CPI数字背后,是物价水平的涨跌互现,也是人们对财富渴望的考量。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投资创业理所当然成为复制成功、克隆财富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流动性过剩视角的房价波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以来,我国局部地区出现房地产热,房价一路高歌猛进。但自2007年年末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进入萧条阶段。本文在考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情况下,利用我国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的房价指数、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的月份数据建立误差纠正模型,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流动性过剩和房价波动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流动性过剩是影响房价波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国际贸易与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发现,进口价格波动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水平产生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变生产厂商的生产要素价格或生产成本,最终表现为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原材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传导并不通畅,进口价格的直接影响被大大削弱.贸易收支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的原因之一,但由于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化并不一致,这一传导路径也不通畅.相反,通货膨胀的"总供给-总需求"传递路径却非常通畅,进出口贸易是影响国内物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通货膨胀会不会现身,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的宏观 显示, 3月份CPI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2.4%,低于2月份的2.7%,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2%,距离政府制定的全年3%预期目标仍有距离,似乎在预示着2010年我国将有较为平缓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9.
以1990-2009年数据为样本,对影响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各个经济变量,通过主成分提取的方法进行解析,发现与"经济规模和商品成本"有关的因素为推动CPI变动的主要力量。根据文中模型可预测,2010年上半年福建省CPI仍会在高位运行,但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张掖市是河西走廊绿洲的传统农业地区.2007年第一季度.该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增大,"三农"信贷需求增加,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也对信贷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创新力度,解决农村资金外流问题,建立多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和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以满足农村多元化的信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