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0-2014年188家中小企业板民营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企业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高管持股比例对两类代理成本及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对第一类代理成本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第二类代理成本不相关;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两类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两类代理成本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迅速,CEO权利也正逐步扩大。文章以境内上市的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选取其2010—2013年的年度数据,实证分析CEO权力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CEO任职时间显著提高了银行绩效,而CEO持有股权却显著降低了银行绩效;银行规模能显著提高银行绩效,而股权高度集中则不利于银行绩效的提升;是否为大型商业银行和董事会规模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企业并购的信息角度入手,采用事件研究方法,考察了我国大宗股权协议转让过程中,相关公司的地理位置相近性对大宗股权协议转让公告效应的影响。论证了大宗股权收购的收购方对于同城的目标公司有强烈的偏好;同城收购的目标公司相对于异城收购的目标公司,可以在首次公告日的事件窗内取得统计上显著更高的异常收益;并且当目标公司规模小、风险大、高管持股比例高、收购方在收购后成为第一大股东、财务杠杆高等情况出现时,异常收益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企业可持续创新为切入点,对高管激励机制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激励机制、企业持续性收益和企业持续创新三者关系入手,分析财务绩效的一般影响因素,研究激励机制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构建创新激励对绩效影响流程图,以阐明创新型企业高管激励机制对财务绩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收集20102013年我国A股5 536家上市公司数据,采取层次面板回归和分组面板回归方法,实证检验公司治理对技术创新与公司绩效的调节关系。结果发现,国有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和高管持股比例是半调节变量,且它们与技术创新是互补关系;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年内召开次数和高管货币薪酬不是调节变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及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已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及其对银行绩效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大股东的国有性质及其较强的控股能力对银行绩效产生了正面影响,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之和的比例如果过大,形成与第一大股东抗衡的态势,将对银行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董事会规模与银行绩效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和执行董事比例与银行绩效不相关;外部监事比例和职工监事比例与银行绩效不相关;高管薪酬对银行绩效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一直是金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目前可获得的年报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家股比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但控股股东的存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法人股比例对经营绩效有明显的积极影响,流通股比例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适度的股权集中度对经营绩效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别从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高管激励、外部审计等方面分析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董事会规模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适当的高管激励有助于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积极的审计意见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2012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等内部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差;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家族上市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管理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好;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净资产收益率、高管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和赫德芬指数等为解释变量,利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深、沪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管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国有股比例和赫德芬指数等因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以高管期权等为激励手段的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并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城市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体系的重要地位显示了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利用江苏、浙江、山东、上海四省(市)27家城市商业银行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样本,采用考虑非效率项的随机前沿模型,对国内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治理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城市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国有属性特征较为明显,其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具有积极作用,但对集中型股权结构特征又产生消极影响;较高的股权制衡度和战略投资者则能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此,未来深化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除进一步规范国有股东持股行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外,还应着力培育理性大股东,强化股权制衡,实现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由“形似”向“神至”转变。  相似文献   

12.
选取40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2014年度数据建立非平衡面板进行OLS回归检验,研究了存款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效应,并从股权结构和区域差异视角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1)存款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款利率市场化能够对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形成"倒逼机制";(2)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有控股城商行的创新能力高于民营控股的城商行,同时存在境外投资者持股的城商行创新能力高于没有外资持股的城商行;(3)较东部地区来说,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创新能力的"倒逼"激励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进入,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以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0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从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水平等方面来刻画银行的股权结构,考察股权结构与银行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拥有相对控制权对于公司的经营决策是有利的,但是股权过分集中则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在偿债能力方面,股权结构指标对不良贷款率有显著影响,国有股和外资股的存在对提高银行经营稳健性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股权过分集中不利于提高银行经营的稳健性。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选择相对集中、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适度降低国有股比例,引进不同投资主体,并实施适当的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4.
国有银行能否从外国战略投资者那里学到所需的先进适宜技术值得怀疑.外国战略投资者向国有银行提供先进技术的动力不足,国有银行应根据自己的要素禀赋结构来选择自己的适宜技术.自主技术创新才是解决国有银行技术落后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7-2011年沪市上市的13家商业银行披露的45份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股权特征里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角度与银行创新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性质与银行创新能力呈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创新能力呈负相关;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创新能力呈负相关;股权制衡度与银行创新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从收入多元化和资产多元化两个维度选取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的代理变量,以2006~2019年我国A股上市的28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对业绩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并实证检验风险承担在银行业务多元化和业绩影响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收入多元化还是从资产多元化角度,业务多元化与我国商业银行业绩均呈负相关,与风险承担正相关,但其作用效果因所有权结构而异,在业务多元化对银行业绩的作用中,风险承担部分或完全地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权结构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影响都很显著,但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要弱于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国有产权比重与银行业效率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而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高会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A模型的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效率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2006—2008年13家最有竞争力的城市商业银行相对效率进行动态地实证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重组、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能够提高国内城行的运行效率;银行规模与技术效率呈正相关;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一些银行在2008年的技术效率出现了大幅下滑,而唯一三年都保持技术有效的只有北京银行;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城行效率平均水平不及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  相似文献   

19.
对商业银行法人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相对于成熟完整的企业法人治理理论体系,对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研究明显不足,具体来讲,主要集中在银行产权、融资结构、董事会和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外部监管、并购等六个方面。这些研究基本上是简单套用企业法人治理理论,并没有充分考虑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在经营目标、经营地位、经营风险性、资本结构、理论基础、信息透明度、政府管制、市场竞争度、委托-代理关系、并购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了1999~2006年间中国18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以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服务外包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外包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银行资产盈利水平初始期不利,但正面影响随后逐步显现,并明显区别于非外包的时期;二是能在中长期提高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因此,服务外包的影响是正面的,应鼓励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同时,基于外包时滞影响的分析结果,商业银行应加强服务外包的风险管理,推进服务外包的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