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侵权与违约竞合下的精神损害,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只有通过侵权之诉进行救济,但同时不能获得对履行利益损害的赔偿。只有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责任竞合中的损害才能进行全面救济。附随义务在现代合同关系中的出现是确立该制度的法理基础,它使违约责任的救济范围向侵权责任靠拢。在比较的基础上,就确立中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了四点构想。认为《合同法》第112条是该制度确立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
合同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得合同法作为调整经济生活的重要法律之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对违约责任的规定更是关涉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如何对合同履行过程中非违约方进行救济是合同法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实际履行与损害赔偿共同作为违约责任的基本方式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拟从强制实际履行的性质、其与损害赔偿的关系、以及与效率违约的关系来分析强制实际履行在合同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来衡量它的适用领域及价值.  相似文献   

3.
浅议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法律大多将精神损害赔偿限定在侵权领域,在违约中一般不承认有精神损害赔偿存在.而在具体实践中,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决定了有些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非财产损失远远大于财产损失,对该非财产损失运用责任竞合原理有时往往无法解决.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理应对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予以明确规定.从法律的功能角度考虑,我国合同法中应当明确规定对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予以赔偿.本文拟从我国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入手,分析了在违约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否定了旅游者就旅游合同提起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但旅游合同是一种直接以精神享受为目的的合同,旅游合同提起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对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利和构建我国有序的旅游市场来说极为重要,本文认为根据旅游合同的特殊性以及充分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在旅游合同中应该单独确立精神损害赔偿项目。  相似文献   

5.
我们审理合同案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解释合同的过程,近年来英美合同法学者提出的信息揭示义务规则作为一种合同解释方法,对违约损害赔偿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发现这一规则要比"多数人所期望"规则能够更有效率地解释合同漏洞,同时我国<合同法>第113条规定的合理预见规则就是一种信息揭示义务规则,这一规定既体现了效率精神,也符合公平理念.近年来学者们对信息揭示义务规则也展开了批判,为了正确适用这一规则,我们必须把握相关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时不符合合同的约定属于违约行为,而由于违约行为的发生就会产生违约责任,对于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包含实际履行、违约金、损害赔偿等多种形式。损害赔偿制度中对于损害赔偿的范围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析期待利益的权利产生渊源——期待权,并由此分析期待利益的特征以及范围,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本性违约是西方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中国合同法虽未直接采用根本性违约这一概念 ,但其实质性内容已体现在合同解除权等相关制度上。借鉴西方对根本性违约的规定 ,可以使中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与国际社会更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8.
当人们把旅游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消费,旅行社的违约行为不可避免地会给旅游者带来或多或少精神权益的侵犯。本文通过对旅游合同本质及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正当性的分析,论证游客通过违约之诉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但这一赔偿应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9.
<合同法>总则在合同的定义、合同的效力、无权代理和越权代表、合同的变更和转让以及违约损害赔偿额的计算等问题的规定上均存在瑕疵.这些瑕疵之所以产生,其原因在于或与法理有悖,或与生活相违,或用语不够规范,或逻辑不够严密.消除这些瑕疵时,应当本着遵循法理尊重生活的精神,并兼顾逻辑严密用语规范等要求,以期使<合同法>总则的规定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颁布是中国法制建设进程中一件大事,它结束了“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状况,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合同法律制度得以完善。新合同法借鉴英关法系国家的合同制度,规定了预期违约制度。我国《合同法》设置的预期违约制度,为预期的受害方提供了救济基础。在实际中,明确界定、准确把握预期违约的适用条件是充分发挥这一制度功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来,出同了一系列精神损害赔偿的新类型案件,该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缺陷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论婚内侵权赔偿责任制度在婚姻法中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婚内侵权是否应承担责任,学界和实务界都存在分歧。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而未规定婚内损害赔偿,但两者并不相排斥。《民法通则》和《婚姻法》中的相关规定为婚内损害赔偿提供了可能。我国立法有必要对该制度加以确认,使之与我国婚姻法中已确立的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婚姻损害赔偿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效率违约并非一种独立的违约形态,是对部分违约行为在经济视角下的肯定性价值评价.应借鉴西方经济分析法学派将效益原则引入违约评析之中及相应的违约救济理论,完善我国合同违约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违约行为并不总是一件坏事,当违约的收益大于或等于因违约而要承担的违约责任时,当事人就有违约的激励。否之,则有履约的激励。违约损害赔偿作为价格高低可以影响当事人选择违约亦或履约的激励。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目标是鼓励有效率的违约,阻止无效率的违约。通过三种方案的比较,将可得利益损失纳入违约损害赔偿之内,是唯一可以实现违约损害赔偿经济目标,满足法律的效率要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特许连锁模式有利于旅行社行业的有序发展,但其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需要厘清。首先是总社与加盟社的内部关系,在合作从事出境游、国内游业务时应当遵守强制性规定。同时,总社应当注重对加盟社的指导和管理;其次是特许连锁的对外责任,当加盟社对第三人承担法律责任时,如果该第三人是企业,总社一般没有责任。如果该第三人是旅游者,总社需承担连带责任。加盟社因侵权损害第三人利益时,总社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因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抑或因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都应当进行赔偿,而且对于违约中的精神损害,仅仅依靠侵权法来保护是不够的。因违约造成的精神损害,实际上是对合同附属义务之保护义务的违反,对该义务的违反所造成的精神损害依合同法救济较依侵权法救济更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已滞后于社会形势的发展 ,亟待完善。文章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数额确定、现行立法的缺陷及完善四大方面阐述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作为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现实形态,其运用往往依个案的不同而有所取舍,请求权是可以选择的,而法律适用通常不能选择。在经济赔偿方面,无论医疗损害责任承担方式如何选取,都要紧紧把握经济赔偿额与责任主体的责任程度、患者的病损程度以及医疗事故等级相适应的基本原则,从而最终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9.
违约金的性质问题素有争议,其核心是惩罚性违约金的效力。惩罚性违约金具有惩罚和预防功能,其支付不以损害的发生为前提,无论根据诚实信用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还是从维护交易秩序出发,都应该确认惩罚性违约金的效力。但惩罚性违约金不应被滥用,其应受到规制。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中国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首次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对于包括被侵权人的人身权益提出了更为有利的制度保证,是中国民法的一大亮点,该文通过对法条的解读,对精神损害赔偿规定进行初浅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