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理论对于研究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的私营企业中,生产资料归私营企业主所有,我国的私营企业还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活动。因此,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实质上是资本对劳动的占有和资本对劳动的强制。由于我国的私营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的,因此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又呈现出一些新特征。私营企业中资本占有劳动具有双重属性,私营企业中资本对劳动强制不会发展为社会的强制,私营企业主与工人之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为我们研究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性与对立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和必然要求。然而,中国现阶段却存在“强资本”与“弱劳动”导致的劳动关系扭曲。“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劳资关系,必须弱化劳动力过剩的程度,加强劳动者的组织建设,强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构建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陈文清 《全国商情》2009,(11):52-53
和谐劳资关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当前中国劳资关系处于"强资本、弱劳动"的格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有重大价值.我们应该积极重建现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和谐劳资关系,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在增长,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的协调问题已成为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重点,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协调不能的尴尬问题。因此,我国非公企业工会协调劳资关系的机制有必要借鉴更成熟地区,最大程度地保障工会协调劳资关系作用的发挥,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获得相当于他的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劳动工资,生产资料所有者获得价格背离价值的资本利润,是劳动工资与资本利润的合理份额。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程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建立并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新颁行的《劳动合同法》通过一系列的强制性法律规范,以对用人单位施以更明确、细致的义务和为劳动者提供倾斜性保护的综合手段,实现了在劳动关系中对经济与法律的双重考量.并期借此实现劳资关系的实体公正。我们相信,该法必将对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进而对推进社会正义与社会和谐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劳资关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在阐述劳资关系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发现我国劳资关系的态势和存在问题,总结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需要企业、劳动者、政府三个主体进行利益协调、配合补充。通过民主管理,建立合作式劳动关系,才能最终实现劳动收入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8.
劳资关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和私有企业及其经理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关系。其形成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二是企业生产过程;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人为地消灭劳资关系,但要以《资本论》对劳资关系本质的深刻揭示为指导,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尽量缩短和减轻劳资关系给社会带来的痛苦,这既是我国的后发优势,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劳资关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和私有企业及其经理人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关系.其形成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二是企业生产过程;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人为地消灭劳资关系,但要以《资本论》对劳资关系本质的深刻揭示为指导,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尽量缩短和减轻劳资关系给社会带来的痛苦,这既是我国的后发优势,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所构造的一个和谐社会模型,在一个强势资本和弱势劳动的社会,如果实行民主制度,仍可产生平衡政府,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但如果政府和资本缺少约束,政府将趋于和资本联盟而远离劳动,成为失衡政府,进而导致诸多社会不和谐,如劳资关系失衡,生产和消费失衡,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采,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难以理顺等等.在一个资本雇佣劳动但实行民主制度的社会,劳动在经济上相对弱势但在选票上相对强势,而资本则相反,由此劳资的综合力量取得一种平衡,政府将选择在劳资之间相对居中的位置,成为平衡政府.在中国,地方政府和资本缺少约束,地方政府和资本趋于结盟,是导致社会诸多不和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劳动收入份额与现实存在的要素价格扭曲和资本深化特征联系起来,以解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现象。一方面,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的研究,推测并观察得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严格的计量分析也显示,劳动收入份额与资本-劳动价格相对扭曲值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与利率/工资率比率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即要素价格相对扭曲(人为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降低了我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其传导途径为:要素价格相对扭曲→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欲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必须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主要采用2005~2007年我国的工业数据,从多层面测算了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度。总体来看,社会责任水平成为了企业出口的一种竞争力,并通过生产率水平的提升从而为企业带来贸易比较优势;从社会责任的分指标来看,履行对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和政府的责任,能够提高企业在筹集资本、完善供应链、吸引客户和获得政府支持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出口。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雇佣关系模式的变革、冲突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劳动力市场主导的雇佣关系模式中的企业雇佣管理法则迥异于内部劳动力市场主导模式,新的雇佣关系模式破坏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心理契约,互惠关系被打破,企业在员工管理中面临四大在原有雇佣管理理念中难以自圆其说的两难问题.新的互惠关系的达成和维护成为雇佣关系达成新的平衡的关键.该研究认为,可雇佣性成为新的互惠关系形成的关键,围绕可雇佣性提升建立新的员工管理理念和系统成为企业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主导的雇佣关系模式中的雇佣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垄断竞争框架下,首次推演出资本和劳动要素市场扭曲影响技术进步的数理模型,进而选取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和劳动要素扭曲抑制了技术进步;进一步检验发现存在资本和劳动要素扭曲促进技术进步的门槛区间;但跨过一定门槛后,要素扭曲对技术进步的作用由促进变为抑制。基于此,文章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填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为要素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索罗模型对1978~2009年中部地区的产出和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TFP)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回归,得出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要素的增长率和贡献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978~2009年间中部地区产出的大部分贡献来源于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比较小.因为这种粗放式的...  相似文献   

16.
劳资利益关系不仅是马克思时代"全部社会体系赖以旋转的轴心",也是我国现时期的社会基本利益关系。我国的劳资利益关系是指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私有者或公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而影响劳资利益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产权要素、工会要素和政府要素。现时期协调我国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劳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这其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协调作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媒体之手"的监督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测定我国经济增长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建立了无约束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边限检验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从长期看,劳动力投入、城市化率、非国有化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比重的影响作用显著,在短期内,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比重、城市化率和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市场变化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又反过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联立方程,运用2001~2011年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内生性,结果发现:资本、劳动和市场因素将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因素、宏观因素和政策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起到决定作用,劳动力与资本供给达到平衡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此外劳动力市场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是相互作用的,可以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聚集与分散效应,实现劳动力市场完善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合理工资水平与我国的劳工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工资水平不但关系着劳资分配,还关系着国民经济的正常循环。在短期内,工资水平是通过劳资谈判确立的。长期内一国的工资水平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短期工资总是围绕着长期工资趋势线波动,这是一个马尔科夫试错性均衡过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不断上升,和劳资谈判这一试错机制的贡献密不可分。我国要形成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合理工资水平,必须用劳工立法和和集体谈判纠正工人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从人力资本角度看人均受教育年限对区域收入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力资本角度,运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法度量了中国各地区不同年份的劳动力受教育状况。运用聚类和线性回归法分析了近20多年来中国各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该地区的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资,提高其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实现国土经济平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