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政府通过提供城市公共物品,有利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有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辐射效应,推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笔论述了城市公共物品由城市政府提供的必要性,初步探讨了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及合理运营机制,以期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准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面理解准公共物品的角度,理论上可以把准公共物品分为以下三类:具有强的非排他性和弱的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具有强的非竞争性和弱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物品.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有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主要模式.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确有其巨大优势,但存在政府失灵问题,这为政府以外的主体供给准公共物品提供了可能.此外,由于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模式在权力利益关系和功能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准公共物品提供方面可以实现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如何实现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为线索,总结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低效率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政府供给手段多元化、扶植第三部门发展、健全法制、改革绩效评估体制等建议,解决人民对公共物品基本需求,打造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平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低效率等。为此,必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入农民的需求表达制度,明确基层政府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拓宽农村公共物品建设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建立政府与农民合作共治的管理体制,以保证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5.
落实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增加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明确各级政府的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创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变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供给为制度内供给,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外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并不是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有效表达;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模式是分摊机制模式;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主体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而不是农民。为完善我国现行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应采取以下措施: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机制导向,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支出机制,向城乡提供均衡的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机制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人民公社时期延续下来的农村公共物品的制度外供给方式;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机制建设,充分实行村民自治,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序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  相似文献   

7.
政府可以补贴公共物品,也可以直接成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假定私人的社会捐助行为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社会的自发均衡可能在政府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得出政府在促进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中的作用既可以是通过补贴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提供正确舆论导向的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公共物品进行严格定义 ,对其进行了分类 ,并分析了为什么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而必须由政府提供 ,同时作者重点强调了政府提供不是政府生产 ,列举了国外政府委托私人部门生产公共物品的几种做法。最后作者强调 ,制度是最重要的公共物品 ,政府在制度创新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社会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下,由于农民作为委托人不能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形成了“供给主导”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体制。这种体制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需求的错位。而要想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则必须改变现行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体制,即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试论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范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供应公共物品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但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供应所有的公共物品,界定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范围十分重要。政府供应的公共物品应是公共性程度高、不宜或不应由非政府力量供应、非政府力量不愿或无力提供的外部性大、非政府力量无力或虽有能力供应非竞争性程度高的公共物品。并且,政府供应公共物品的实际范围要受政府实际供应能力的限制,对应由政府供应的公共物品应鼓励非政府力量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财政分权、考核机制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财政分权框架内考察了考核机制与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央强调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加的考核导向,使得地方政府偏好经济性公共品而忽视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而基本公共服务本身具有的外溢性特征,则又强化了考核机制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弱化了财政分权在供给基本公共服务上的效果。如果在考核机制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比重,则可以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热情,进而可以发挥分权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促进其均等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看来,公共物品理论不足以作为政府生产的依据:首先,很多公共物品成功地得以在私人部门进行生产;其次,现实中政府提供的很多物品根本不符合经济学家对于公共物品的定义.因此以公共物品理论作为政府经济活动从而作为公共支出的基础,是不恰当的.他们还指出,公共物品的公共性和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很多时候是由于公共部门垄断的结果,而且这种垄断还可能会妨碍发展排他技术的激励,从而进一步排除其他主体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奥地利学派对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反思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政府经济活动的基础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公共品通常是靠政府的强制性融资来提供的,由于近些年政府财政压力加大,经济学界试图寻求公共品提供的其他的制度路径。本文回顾了公共品提供点机制(PPM)——一种公共品提供的私人解的实验研究,对西方实验经济学家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变量(退款、超额返还、信息以及资源禀赋等)提高PPM的有效性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学者们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企业受市场机制引导以盈利为最终目标 ,市场可以有效提供私人品 ,却不愿提供公共品。提供公共品就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在效率和公平不可兼得时 ,政府只能选择公平。因此 ,政府能否尽早摆脱盈利误区 ,自觉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的重任 ,是目前改革能否深化和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证券市场的发展,公开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规则以及会计信息的监管越来越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形成与证券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公共需求。政府相关部门有责任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以及完善的会计监管和会计司法服务,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基于公共产品观的信息披露监管理念和制度设计思想。基于公共产品观的信息税制度设计,有利于政府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会计监管和会计司法等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献综述,中国地方公共品供给的逻辑可以归结为:市场化进程客观上要求重新界定市场行为与政府责任的边界,而政府履行责任的过程可以视同为提供公共品的过程;中国式分权使得绝大多数公共品供给卸责给下级政府来承担;地方政府激励约束决定了地方公共品供给数量、结构与效率。此逻辑为解释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市场与政府、中央与地方、增长与失衡、公平与发展这些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共物品的角度解释政府的执政目标是一种新的尝试,即结合中国转型实践中的社会契约背景,以心智模型为基础,从政治系统的角度说明公共物品的政策涵义和公共物品对于政府义理性的影响。分析表明,认知过程决定了公共物品的边界和数量的均衡;公共物品的供给如果能扩展公民的自由能力,就可以化解改革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应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以此来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全社会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既有现实性、迫切性,也是改革攻坚的基本目标之一。要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重点,确立“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主要任务。要推进政府转型,强化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干部人事制度,加强改革协调和营造有利于全面推进改革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政府效能是指政府管理行动取得预期效果或产生相关影响的程度,即主要指政府或公共部门向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能力。它包括数量、质量、影响、能力、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要求。政府效能不同于政府效率,它有较强目标性,重视供给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同时更加强调政策或措施产生的效果,而且此效果往往是长期的和持续的。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政府效能研究缘起和概念演进、理论基础、实践与评估等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评述,并探讨了政府效能研究方向以及对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