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4年(不含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处理组,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对照组,将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结合起来,评估国家高新区及其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集聚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科技创新对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比较显著,这种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地方性金融机构呈快速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金融监管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基于客观需要,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强化地方政府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责任。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参与地方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国家对地方性机构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而且能够强化对地方政府不当行为的约束。加强事前风险防控应当规范政府行为和增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而事后风险处理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由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但是,由于国家没有及时出台具有操作性的配套规则,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在此后的近3年时间里,仍只好沿袭过去那种由财政出资设立国有创业投资公司的方式直接从事创业投资.少数地方政府虽然探索性地设立了引导基金,也同样由于无规可依而出现了不够规范的问题,且在运作中普遍遇到了政策障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制订的<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于2008年10月获国务院批准,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后,各级地方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终于有了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4.
国家高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之一,有助于提高城市技术创新水平。基于2003—2015年中国城市数据,以国家高新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从知识生产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系统评价了国家高新区影响城市技术创新的政策效果以及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创新投入要素的情况下,国家高新区对知识生产的直接促进作用不明显,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则非常明显;园区竞争和通勤距离是高新区影响城市创新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家高新区能够促进创新要素集聚,间接地促进城市知识生产;国家高新区有助于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和城市技术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竞争"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联邦制理论的精髓在于通过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责任,促进地方政府竞争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但由于中西方地方政府所处的政治体制、制度环境、市场化水平等的差异,决定了双方在竞争主体行为、竞争手段、竞争效应以及规制协调等方面表现出很大不同。通过比较研究,将对规范我国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产生良好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有许多政府和民间的"智库"为政治、军事、社会或行业提供战略服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兰德"公司.近来,有关媒体已证实在中南海近百米的地方设立有我们自己的国家"智库".然而,就行业来说,作为行业协会或政府主管部门承担最多的是上通下达,作政策法规的二传手,而在引领行业发展、解决突出症结方面发挥"智库"的作用却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7.
李卫华 《全国商情》2008,(8):130-132
在我国,能够大幅度影响房屋价格的唯一因素是政府的行为.由于地方政府"成本推进"和中央政策"需求拉上"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近几年房屋价格大幅度的上升.政府有责任将房屋价格降至合理水平,这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决心和能力.关键的措施是规范地方政府的牟利行为,并通过提高银行的存款利率、抑制通货膨胀以及规范上市公司的分配行为来使居民的储蓄和投资资金不被蚕食.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分权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的根源在于现行体制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因此,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点就是要调整完善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划清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财权,做到财权与事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是环境治理的重要行为主体,其环保支出行为不仅取决于地区发展理念和发展状况,而且受到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的影响以及上级政府和公众的监督。基于环境关键词的网络搜索评价公众环境关心程度,并以首轮中央环保督察为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对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样本的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强度(环保财政支出占财政一般支出预算的比重)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地方政府的环保支出行为存在相互模仿的竞争效应;公众环境关心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公众环境关心程度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环保财政支出强度的增加,而且可以促进地理位置邻近、污染排放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地区的环保财政支出强度提升;中央环保督察在提升地方环保财政支出强度上的政策效应不显著,但其对官员问责产生的督察压力会显著促进地方政府环保支出强度的提高。因此,在环境治理中应加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通过“自上而下”的上级考核与督察和“自下而上”的公众诉求与监督促进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改善。一方面,要重视公众的环境偏好及其社会监督作用,并利用其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典型示范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中央环保督察制度,通过严格问责与有效激励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地方政府履行环保责任。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土地征用不可避免。法律对征地行为做了明确规定,国家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征地行为,但是在政策执行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利益集团的不正当征地行为导致农民上访增加,被征地地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找出这些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对征地工作的顺行和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宏观经济层面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与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系统地探索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显著挤出了企业债务融资,且挤出效应在长期政府债务与短期政府债务样本中均存在,并在东部与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而地方政府债务明显推高了企业内源融资与股权融资水平;PPP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通过投资环境对企业融资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债务通过提高市场开放度和基础设施水平对企业内源融资与股权融资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地方政府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功能的合理定位和有效实现对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尤显重要,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地方政府在科学技术创新中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地方政府科技投入行为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轨迹,以便为地方政府科技投入行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赵建强博士的著作《中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行为研究》对这一问  相似文献   

13.
行政生态环境与地方政府治理具体行为选择存在交互影响。中美两国地方政府治理存在典型性的行政生态环境差异。从两国政党与国家渊源上来分析,政党原则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差异影响着两国地方政府的治理方针选择;从两国的经济发展与基本国情来分析,社会生产力与经济实力的差距影响着两国地方政府所追求的治理需要;从两国社会结构特点与民族来源来分析,差序格局与个人主义、民族融合与种族主义影响着两国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标准;从两国教育文化水平与舆情环境来分析,教育体系以及现代信息科技影响着两国地方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以及对于治理主体与治理行为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4.
经济赶超行为使得地方政府降低了环保门槛,放松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同时导致地方政府的环保投入严重不足,这不利于环境保护及持续改善。通过构建包括环境质量方程和产出决定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和环境质量的相关性进行计量分析,可以发现,地方政府的经济赶超行为对环境质量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同时,环境质量的恶化也显著地阻碍了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分权激励下地方政府行为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造成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地方经济增长,进而增加工业"三废"排放量;寻租腐败程度、财政赤字以及工业化生产也将导致我国工业污染排放量的增加;此外,研究还得出我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在区际产业转移中的行为体现进行概括和梳理,认为中央政府行为主要包括国家战略、国家政策和制度安排,其相应的传导机制为:通过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等战略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做出相应行动;通过财政、产业、投资、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和各种企业参与行动;对地方政府采取计划机制、对企业采取市场机制、对园区采取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机制等制度安排促进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地方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更依赖财政投入?在官员晋升压力和追求GDP的目标效应函数框架逻辑上,探讨省级政府在应对危机时候的财政行为与商业银行信贷行为谁更有利。在地方政府拥有独立目标下的财政金融掌控能力的发挥需要条件,这种条件又与地方官员的晋升动力与机制紧密联系:地方政府对财政税收的掌控能力较强,与他们对金融掌控能力的特征明显不同。实证结果表明,当地方政府面临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时,更多依赖财政手段,财政支出明显高于银行信贷增长;东中西部面临金融危机冲击时,地方财政行为和银行信贷行为存在显著差别;西部地区对财政的依赖更强,而中部地区信贷减少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开征物业税,是否导致地区间财力差距拉大?对处于招商引资与增税矛盾中的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有何影响?是改革进程中值得深思的两个问题.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样本数据进行的定量、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开征物业税将拉大地区间财力差距,对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也将产生影响,甚而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税收竞争.  相似文献   

19.
"买税卖税"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买税卖税"在我国许多地方显现.要治理地方政府的这一违反税法的行为,应认真研究其成因,堵塞源头,才能有效地防范于未然.本文从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剖析了"买税卖税"形成的内因,由此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3—2016年全国87个重点城市的数据,通过DEA-Tobit、面板门槛回归等方法,深入探究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赶超行为以及环境治理效率三者关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影响不同:三、四线等经济欠发达城市群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能够为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带来正向影响,但一线及新一线等经济发达城市群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却不利于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主要分布于行政级别较低、经济发展落后区域。上述区域的财政分权只有达到或者超过门槛值时,地方政府赶超行为才会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