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农户经营行为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生产者和投资者两个角度系统分析了农户经营行为的一些特点 ,阐述了农户经营行为与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之间产生的矛盾 ,并由此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以期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解析"两型农业"内涵及特征,进一步分析"两型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关系,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两型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两型农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健全农产品安全法律体系和制度保障,培育新型农民,科学发展两型农业,建立先进监测检测体系和农产品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为农产品安全建立可追溯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业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中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农业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了农业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农业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农业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分析了农业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农业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目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促进作用。本文论述了发展农产品期货的必要性,同时对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及其制度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进行具体的阐述,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献宝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8(2):5-9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面向新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陕西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应当在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方面加以宏观政策的扶持乖引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竞争力。促遗陕西农村经济的全面腾飞。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品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阐述了安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分析了安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意义,最后运用SWOT分析法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安徽农产品实施品牌战略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组织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开端,其组织形式是一个关键因素,只有适应中国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而不断创新才有生机与活力。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关键点是解决好土地长期承包与规模化经营问题。经营组织形式只有同市场经济相适应,才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中法规标准不完善、政府规制失灵、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技术方法落后的困境,提出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理念,设定合理的控制范围,建立有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体系和多元化社会监督体系,激励、诱导和规制生产主体从源头上控制质量安全,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宏观环境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城乡居民安全消费意识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同时国际贸易过程中的保护主义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成为制约国际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0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起,为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从生产、加工、储存、流通销售等方面梳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将有助于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治理是按照一定标准将农产品属地划分为科学、合理的若干单元网格,建立基于权、责、能、利相容的多元主体机制,形成纵向一体、横向联动、网格到底、全面覆盖的新格局,以推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切实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针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质量安全网格化治理存在的困境,从界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治理内涵、理清网格化治理权责、创新网格化治理服务体系、规范网格化治理服务机制与服务方式、建立合理的网格化治理诚信体系及网格化治理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近期多个地区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法制建设更显紧迫。本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法制建设的多重法价值为研究基点,提出安全价值为其首要法价值和社会公共利益为其基本法理念。从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法制建设的主体要素、运行要素和责任要素出发,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的法制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力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缺乏有效性、监管的经济动力机制缺乏、文化动力机制缺位、市场动力机制缺失等现象严重.从政府、市场、社会中问层、农民等层面探索出"四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力机制,是调动各监管主体积极性和实行切实有效监管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风险监控具有复杂的社会系统特征,应用霍尔三维结构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可以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风险监控的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三维结构模型。其中时间维分为6个阶段,逻辑维包括7个步骤,知识维涵盖7个领域。在三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流程,从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四个环节,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情风险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标准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谭立群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25(2):58-65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标准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主要障碍。虽然乌拉圭回合达成的SPS协定从总体上规定了各国使用食品安全标准的基本原则,但由于协议本身的“软约束”性以及发展中国家运用协议能力的不足,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过高过严食品安全标准的主要牺牲者。为此,要防止食品安全标准沦为贸易保护的工具,增加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机会,在WTO以及SPS协议的框架下需进行这样几方面的改革:一是真正重视发展中国家在“达标”过程的困难;二是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三是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四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起更有效的国内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朱雅兰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25(6):13-17
从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出发,分析了黄石农产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尽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监督、及时进行生产指导和沟通、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农业物流和普及食品安全全民教育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功夫在法外: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竹君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32(6):108-1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真正得以落实,产生一定法律实效,其功夫不在法律法规本身,而在法律实施所依托的社会环境。这主要涉及农民权益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治理功能、安全农产品消费习惯培育和消费渠道理顺几个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实施不能过于依赖政府监管,只有将规范农民生产经营行为与农民权益保护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法律实施中的依托作用、培育安全农产品消费机制,才能使法律从规范具体化为人们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