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邓小平农村和农业理论与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有人问,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举世公认的最伟大成就是什么?恐怕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经济的巨大发展。邓小平同志对此明确指出过:“中国最大的变化在农村。”①而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经济的巨大发展,与邓小平的农村和农业改革发...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新型的与中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运行相适应的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不仅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客观现实出发,构建一个科学可行的、具有合作金融性质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模式,是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民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随着农业结构和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农民增收难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焦点和热点。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 ,结合江苏省农业和农村发展实际 ,深层次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农村经济组织 ,是当前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随着农业结构和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增收难问题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农村的货币化和城市化,"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重大的问题.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也存在着沦为"富人经济"的巨大风险.在这个问题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发展乡镇企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城市化、通过高速发展的经济来迅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才能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明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这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扶持。但是,目前现行的农村金融体系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失衡的局面。本文通过阐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概念,并回顾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演变过程,揭示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各类非政府组织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且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扶贫与救助、环保以及农村建设等广泛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作用的探讨。论证了农村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乡二元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时机不断成熟,从农村社会保险事业的现状、农业人口参加社会保险的意义、农村社会保险的立法三个方面看,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化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从经营体制上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又一次创新。漳州农村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使传统农业逐渐向现代农业转变。本文拟就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层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理论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经济的特点、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经济体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农业经济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五十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农业经济理论在农业经济体制观方面,就农业生产资料所有制、农业经营体制、农业经济运行机制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成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体制观。这是当代中国农业经济理论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市场经济具有二重性,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历史局限性,难免发生经济危机。认清市场经济的二重性,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防止经济危机,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光辉的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过了30年光辉历程.1978年至1992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渡阶段;1992年至2008年,即改革的后16年为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到逐步完善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用渐进方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有效结合;在宏观调控中对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978年至今,中国西部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根本性的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显著提升。西部农村经济的巨大成就证明了,农村改革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为基础,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力量。在新阶段,还需在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完善、农村金融的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改革措施,推进中国西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中国是一个由乡村社会、政治社会、市民社会组成,城乡二元结构分明的混合型社会,但乡村社会和政治社会组成的传统社会占统治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建立在这一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市民社会必将发达和成熟,最终取代传统社会。现阶段主要受到产权制度的强大滞碍,我国以市民社会为目标的社会变迁呈现不正常、不顺利的态势。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地变革目前的产权制度来为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和扩张创造正当的经济基础,进而为市场经济畅顺地改造传统社会成为市民社会提供良好的经济平台。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日益显著,传统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以单一农户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其分散性与小规模的特征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大规模、大市场特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通过重构农业经济运行的微观组织基础,使其同现代市场机制相衔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国际因素的一定影响,世界主体的转变,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有一定促进作用;较为成熟的亚太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苏东改革失败的有力借鉴,对创造性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模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国际因素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阻碍。  相似文献   

18.
江苏经济改革开放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经济改革开放与发展经历30年四个阶段的创新实践,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深化改革开放与发展,实现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奠定了深厚扎实的基础,预期着一个美好的未来。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着重从总体上对江苏经济改革开放与发展30年的历史成就、创新实践、基本经验和未来前景趋势与当前主要任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农民经济合作思想早期主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个体家庭经营形式基础上组织农民进行供销、信用等方面的合作,后来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理论的基础上,在苏联集体农庄"成功"示范下,转而走向全面合作道路,并以生产合作为核心内容,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农业经济制度。因为生产合作是在手工工具条件下的同质集体劳动合作,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以,使毛泽东的农民经济合作思想在内容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应该是一个多组分系统整体协同共变的演化过程。在新形势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创新改革模式,拓展改革空间,致力于建设“三维结构”的现代市场经济大系统,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